反駁厲以寧:經濟學家更應該看重網絡民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4日 13:34 沈陽今報 | |||||||||
雍西武 今年兩會期間,經濟學家厲以寧在接受記者有關宏觀調控問題的采訪時指出:經濟學家要有勇氣頂住兩方面的壓力,一個是上面的壓力,堅持真理;一個是互聯網的壓力,互聯網上說什么的都有,不要盲從。(3月12日《財經時報》)
厲委員的話讓人在敬佩的同時又好生疑惑。頂住各方壓力堅持真理,這是一個學者十分可貴的品質。然而,將互聯網視作壓力,這種對待互聯網輿論的對立心態,又讓人感到擔憂。 沒有人能夠否認,互聯網輿論已經成為民間聲音的一種重要形式,據報道非典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都上網了解民間聲音。 盡管如厲委員所說互聯網上說什么的都有,但這并不能成為無視互聯網輿論的理由。對于一件事情,原汁原味的民間聲音本來就存在不同出發點、不同角度、不同理解層次等區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和歸納總結之后,總能從中看到民心的向背。 現實中,經濟學家的視野除了要關注客觀經濟活動本身以外,更要關注經濟活動所導向或影響的社會關系。如果經濟學家不注重從各種民間聲音中去把握民意的取向和民生的需求,是難以找到推動社會健康發展的經濟學真理的。 面對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我們更要將以人為本作為立足點,而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權,就是要時刻關心群眾疾苦,永遠把百姓冷暖掛心頭,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在這樣一個“重民”的政治、經濟、社會大環境下,一個經濟學家不去主動走近人民群眾,不去細心傾聽反映民意的各種民間聲音,很難說能為國家發揮好獻計獻策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