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化分工系列研究之一:
應將專業化分工置于經濟學研究的核心位置
作者:俞憲忠 博士 濟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就發展價值而論,經濟學在研究稀缺資源如何配置時,應首先考慮性質“是”與“否”的行業分工選擇,其次才是分工基礎上數量“多”或“少”的規模效應或邊際分析問題,分工分析與邊際分析相比,具有更大的經濟發展意義。資源稀缺性要求適度合理的專業化分工,而專業化分工在促進產權明晰交易和交易費用節省的同時,也優化了稀缺資源配置和促進了經濟發展,尤其是通過人力資源配置優化而加速了人口現代化的主體發展進程。這是一個具有可檢驗含義并能夠得到大量事實加以經驗支持的重要結論,因而具有很強的普適價值。正是由于專業化分工的持續演進以及新興行業的層出不窮,才導致了此起彼伏的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但是,當代絕大多數經濟學家們極其忽視對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之首要原因——專業化分工的研究探求,而轉入了對規模效應的邊際理論描述,事實上暗含了一個社會分工給定不變的前提假設,因此而使現代經濟學研究走進了一個“發展的陷阱”,使經濟學失去了原本應有的科學解釋能力。資源稀缺規律內生出專業化分工要求,專業化分工決定了產權交易、交易成本和人口流動,而產權交易、交易成本和人口流動則又決定了經濟運行質量(增長與發展狀況)。
當代主流經濟學主要分析經濟活動的規模效應,但過分強調規模效應將會削弱市場競爭,而且規模經濟也有消費和資源等各種極限約束,因此基于規模效果的邊際分析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或者說是一種舍本求末的研究。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首先是一個持續變遷的勞動分工過程,其次才是規模效應,經濟學應高度關注專業化勞動分工的首要經濟驅動效應,并將分工分析置于一切經濟學理論框架的的核心位置。專業化分工的這種新現代經濟學分析,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經濟學的現實解釋能力,可以令人心悅誠服地解釋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問題,更能有效改進發展中國家的決策水平。也可以使我們避開東西方之間意識形態的各種分歧,從而容易達成較為一致的經濟學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