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陳剛
“對我來講,今天早晨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保羅·克魯格曼在他最新的博客上寫道。
現年55歲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13日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個消息出乎我的意料,我忙著洗澡之后參加新聞發布會,”克魯格曼在獲獎接受電話采訪時說,“我已經電話通知我妻子,也給父母打了電話,但是還沒來得及煮咖啡。”
克魯格曼對國際貿易的研究基于這樣一個理論:從長期看,由于規模經濟效應,很多商品和服務都將以更低的成本獲得。他認為,消費者的需求存在很大差異,但是小規模的適用于當地市場的生產方式將被大規模的全球式的生產模式所取代。這個理論可以解釋為什么一些國家在貿易領域生產某種產品的同時進口相應的產品。比如說瑞典既是汽車的生產國也是進口國。這種貿易模式的結果是專業化分工的細化和規模化生產,最終可以降低產品價格,同時提供更具有多樣性的產品。
克魯格曼1974年畢業于耶魯大學,1977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1982年至1983年,他在白宮擔任經濟顧問。從1999年,克魯格曼開始給《紐約時報》撰寫專欄文章。從1977年開始,他一直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經濟學和國際事務教授。他撰寫過大量的經濟學專著和論文,撰寫編輯的經濟類書籍達到20多本,編撰過經濟類論文超過200篇。
克魯格曼一直是布什政府的批評者,從伊拉克戰爭到減稅計劃,他認為政府錯誤的政策導致了美國的經濟危機。他認為當前的金融危機與大蕭條時期有許多的相似之處。“兩次危機驚人的相似超乎我的預料,”他在10日接受電視采訪時說,“我們的金融系統處于失控的狀態,人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購買國債和飲用水。”
紐約當地時間上午9點,也就是克魯格曼獲獎消息公布后兩小時,已經超過500名讀者在其的博客上留言對他獲獎表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