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許小年:國有資產是否應該保值增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 11:27 《財經》雜志網絡版

  政府逐利,則公共品勢將匱乏,壟斷價格也必然高居不下。而政府如果逐利,就不可避免地要與民爭利

  【網絡版專欄·冷眼觀市/《財經》網專欄作家 許小年】近年來,原油價格飛漲,而成品油價格處于政府管制之下,不能聯(lián)動,國有煉化企業(yè)發(fā)生虧損,呼吁提高成品油價。以筆者之見,價格管制固然沒有必要,煉化企業(yè)的虧損卻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從理論上講,國有企業(yè)本來就不應該賺錢。  

  凡是能夠賺錢的經濟活動,市場的效率更高,無需政府插手,市場可以有效地完成這些活動。只有在賺不到錢的地方,私人企業(yè)投資與生產意愿低下,單純依靠市場將發(fā)生供給不足,即經濟學中所說的“市場失效”,這時才需要政府拾遺補缺,接過民間食之無味的“雞肋”。  

  以市政道路等公共品為例,政府之所以介入其間,并非公共品和政府有著天然聯(lián)系,而是因為賺不到錢,私人企業(yè)不愿意做。公共品不賺錢的原因在于它的非排除性(Non-exclusiveness),即供應者無法將未交費者排除在消費之外。城里街道的兩側住著千家萬戶,總不能在每家門前設一個收費站,誰不交錢就不讓上街吧?收不到錢,私人建筑商就沒有修路的積極性,完全依靠市場的道路供應將低于社會的需求。  

  為克服公共品供給的“市場失效”,政府動用財政資金修建道路,增加供給。政府在撥款修路時就知道,由于公共品的非排除性,它也無法回收全部投資,更不要說令人滿意的投資收益了。因此,政府經營公路不可能也不應該以贏利為目標。  

  政府干預經濟的另一經典領域是“自然壟斷”,即效率因素決定的獨家經營,例如輸電行業(yè),一張電網就比兩張重疊電網的效率高,投資的節(jié)省和調度的方便降低了單位輸電成本,產生規(guī)模經濟效益。一般而言,規(guī)模經濟效益越大,廠商的數(shù)量就越少,當規(guī)模經濟趨向無窮大時,就只能由一家廠商經營。

  對于效率導致的“自然壟斷”,我們不能用《反壟斷法》治理,但放任自流又會傷害公眾利益,壟斷廠商將利用其市場獨占地位提高價格,賺取超額利潤。對于這樣的壟斷,政府應當實施監(jiān)管,規(guī)定輸電收費不得高于法定標準,以保護消費者利益。法定費率如何確定?我們可以證明,對社會最有利的費率等于廠商的邊際成本

  然而按照邊際成本確定費率會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廠商將發(fā)生虧損。自然壟斷的特有性質就是廠商的邊際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費率若等于邊際成本,廠商的單位輸電收入低于成本,虧損所在難免。預期監(jiān)管價格過低而賺不到錢,沒有私人公司愿意進入輸電業(yè),電網建設落后于社會需求,市場又“失效”了。  

  這時政府又要動用財政資金,或補貼私人電網公司,或自己投資電網,建成后按照邊際成本收取電網使用費。于是與公共品的情況一樣,政府經營電網不可能也不應該以贏利為目標,而是保證價格等于邊際成本,以最大化社會福利。必須強調的是,政府進入自然

壟斷行業(yè),意在減少壟斷的危害,而不是以行政壟斷代替市場壟斷,自己賺取壟斷利潤。

  上述兩個案例證明,凡政府經營的都應該是不賺錢的,或者說,國有資產不應保值增值,國有企業(yè)的使命是賠錢以實現(xiàn)公眾希望的社會目標。國企其實不必分紅,因為本來就不贏利。考核國有企業(yè),不看利潤或市值,而要看少賠了多少,要看是否以較低的成本實現(xiàn)了預定的社會目標。以此論之,國有煉化企業(yè)虧損完全符合邏輯。政府希望控制通脹,反倒是石油公司的暴利令人尷尬。  

  保值增值讓位于社會目標,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以眼下股市上大熱的“資產收購”概念為例,國際市場上的規(guī)律是收購方的股價跌,被購者的價格漲,我們正相反。這個中國特色的奧妙就在低價收購,上市公司以幾十倍的市盈率發(fā)行

股票融資,再以幾倍市盈率的價格從國有母公司收購資產,低買高賣資產,收購方的股價當然要上漲。只不過,收購完成后,保值增值的是原有散戶與機構股東的資產,而母公司的國有資產則“流失”了,或者說被“賤賣”了。  

  當然,這里“流失”與否的判斷標準是市場價值,而不是計劃體制下的賬面凈資產值。市場經濟中,資產的價值取決于資產的贏利能力,因為投資者占有資產的終極目標是現(xiàn)金回報,實物資產不能吃不能花,賬面凈值無論多大,若不能帶來現(xiàn)金流入就沒有任何價值。  

  論者或以為非上市的國有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后,將同上市公司一樣,擁有幾十倍市盈率的定價,資產也增值了。這種觀點的錯誤在于估值的雙重標準,用賬面凈值為非上市的國有資產定價,對已上市的資產則用市盈率,兩把尺子衡量同一資產,當然會有皆大歡喜的“雙贏”。  

  偷換尺度的虛幻“雙贏”是經不起推敲的。設想一家國家與公眾各持50%的上市公司,現(xiàn)從國有股東購入賬面凈值100萬的資產,作價180萬。假設收購后股權結構不變,而100萬賬面凈值的資產變成了500萬的市值。國家向公眾股東出售了50萬凈值的資產,收到90萬現(xiàn)金,并繼續(xù)持有注入資產的另50%,總計資產價值90+250=340萬。按賬面凈值算,國有資產增值了240萬,按市價估值,則“流失”了500-240=260萬,因為這100萬凈資產本來就值500萬,無論上市與否,都可以給所有者帶來500萬的收益,否則投資者也不會給它500萬的市場定價。上市并不創(chuàng)造價值,而只是實現(xiàn)價值。  

  國有資產在股市上“流失”,驗證了本文的結論:保值增值服從社會目標。以低于市場價格的成本向上市公司注入資產,現(xiàn)有股東特別是散戶投資者獲利,維護了社會和諧。對此,投資者心知肚明,紛紛鎖定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特別是擁有大量優(yōu)質非上市資產者,急切地找尋下一頓“免費的午餐”。其實說“免費”并不準確,沒有那邊的資產流失,哪有這邊的股價大漲?  

  為實現(xiàn)社會目標而賤賣國有資產本無可厚非,只是與保值增值的現(xiàn)有陳述相矛盾。為保持政策與實踐的一致性,應該修改的或許不是資產注入的做法,而是國有資產的經營目標。政府經營資產的目的可以是保證公共品的充足供應,降低壟斷行業(yè)的價格以保護消費者利益,或者促進社會和諧,但其目標唯獨不能是利潤或市值,因為利潤和所有這些社會目標都不相容。政府逐利,則公共品勢將匱乏,壟斷價格也必然高居不下。最后,政府如果逐利,就不可避免地要與民爭利。-

 發(fā)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fā)現(xiàn)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yè)管理利器 ·新浪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