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周其仁:醫院本位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9日 08:09 經濟觀察報

  周其仁

  北京大學、長江商學院教授

  本文的題目是借來的。原作“企業本位論”,作者為已故改革理論家、時任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蔣一韋,論文發表于 《中國社會科學》1980年第1期。屈指一算,27年過去了。

  當時改革開放起步,龐大的國營企業究竟按什么思路改,人們意見不同。蔣一韋立論鮮明,認為國企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如何發揮直接掌握生產力的企業與勞動者的積極性”,為此,改革絕不能限于調整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管理國企的權限,必須直擊“國家與企業的關系”這一核心,打破政企合一,承認企業的獨立經濟地位和經濟利益,使之成為經濟活動最基本的細胞。蔣先生用“企業本位論”概括他自己的主張,區別于“國家本位論”(主張強化中央主管部門的 “條條為主”)和“地方本位論”(擴大地方權力的“塊塊為主”)。

  講過了,傳統的中央計劃國有制把整個國家作為一間超級大企業來對待,所以政企不分本是題中應有之意。既然政企不分,國企的本位是“國家”還是“企業”,想分辨也難。不過,傳統體制在形式上也是把“政府機關”與“國有企業”分開來的:前者是頭腦和神經控制系統,后者是執行系統——被動執行計劃指令的工廠而已。這樣看,蔣一韋的改革方略實在了不起,他以“手腳”為“本位”,不但向“頭腦”——政府的主管部門——爭自主權,而且還要長出自己的頭腦和神經系統來!

  撇開細節不談,國企改革還真的走向了企業本位!一個完全不知道1980年代早期意見分歧的 “今人”,還會覺得“企業本位論”驚世駭俗嗎?我以為,不會了。整體看,國企大體實現了企業本位,改革推進到了更深層面,即構成“企業”的各種要素所有權,如何界定再界定、合約再合約、重組再重組。說來令人氣短,這就是理論家的命運?一旦他說準了什么,他的“影響”就此消失了!

  以國企改革作為參照,我懷疑被很多人批評為“市場化改革過了頭”的醫改,究竟真的改了多少?簡單測試一下:如果借用蔣一韋先生27年前改革國企的主張,把“醫院本位論”作為醫改的一項基本主張提出來,專家們是什么意見?輿論是什么意見?負責全國醫改的決策機構又是什么意見?

  也許要面對漫天的狐疑:工業是工業,醫療是醫療,

醫療改革怎么可以參考工業改革?問題是,醫療服務固然有其特性,但是醫療服務究竟具備了哪些特性,才真的特殊到完全不可以、不應該、也不準許借鑒工業和其他服務領域的改革經驗?具體問,醫療服務的哪些特性,可以拿來作為拒絕“醫院本位論”的理由?

  找不到這樣的理由。講到底,公共衛生以外的一般醫療服務并不是“公用品”,因此沒有必然的邏輯,非要由政府直接生產和供給。講過了,對于嚴格意義上的“公用品”,政府若放棄獨家擁有的合法強制力來直接介入,“市場”自發達成交易的代價過大,經濟社會就要受損失。也講過了,“公用品”只是從需求和消費角度看才成立,從生產和供給的角度看,天下沒有公用品這回事。這帶來一個有趣的結果,像國防、治安、公共衛生這樣從需求看是公用品、但從生產和供給看又不是公用品的服務,政府與民間就可以合作生產了。

  一般的醫療服務呢?你病痛不連帶別人也病痛,而治療感冒耗費的人力物力,也不能同時治療胃炎和心臟病——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看,醫療服務都是非公用品。就是說,從經濟性質看,一般醫療服務與工業品制造無異。工業以企業為本,醫療服務為什么就不能醫院本位呢?

  說“醫療服務的特殊在于涉及生命和健康”,不是一個經得起推敲的理由。難道工業品就無關生命和健康了?不說“藥品”、“醫療器械”和“醫護用品”本身都是工業制造產品,就是非醫用工業產品,比如眼鏡、香煙、打火機、服飾、鞋襪、摩托車、汽車和房屋連同

裝修產品,哪樣又真的無涉生命和健康?這么說好了,凡是供人類用的產品,多少都要涉及生命和健康的。

  要辯論的問題是,為什么涉及生命和健康的產品和服務,就不能以“企業(醫院)”為本位、非采用“政府本位”的體制不可呢?我的答案是,除非這些產品和服務具備公用品的性質,除非公用品的生產沒有非政府的組織愿意或能夠提供,“企業本位”——或更準確地說市場合約本位——都可以大行其道。工業如此,農業如此,商業如此,餐飲業如此,醫療、教育、文化也如此。

  政府不直接從事生產,不等于政府什么也不管。在所有利害相關的經濟活動中,欺詐、惡意損害他人生命財產、以及由于知識不足而無意造成對他人的侵害,都需要擁有合法強制力的政府提供適當的法律、司法和管制來解決和防止!捌髽I(醫院)本位論”承認并保護的企業(醫院)的獨立利益,只能以不侵犯他人利益——包括股東、債權人、工人、供貨商、顧客的利益——為前提。這一點除了訴諸道德和企業自律,還必須訴諸法治與政府執法。因此,“企業(醫院)本位”不但不排斥政府的執法行動,而且要求完善法治和有效的政府執法。

  宿遷醫改的經驗倒是說明,恰恰是政醫合一、管辦不分,才妨礙政府在一般醫療服務領域有效執法。要害就是那套“管自己人”的體制,很容易成為官官相護、掩蓋問題、推諉責任的溫床。宿遷醫改果斷地從“政府辦醫院”的巢穴中退出,政府不再扮演運動員兼裁判員的尷尬角色,有利于重建醫療服務領域的法制。

  至于 “醫療服務的信息不對稱性”,更不是拒絕“醫院本位論”的理由。一般地說,分工體系里的信息不對稱是普遍存在的。一個患者對藥品、治療方法及治療效果的知識和信息,當然遠不如醫生和醫院。不過這樣的信息不對稱,與他或她作為一個顧客,對奶粉、飲料、皮鞋、服裝面料、各色電子產品、汽車等產品和服務,與店家和廠商在知識和信息方面同樣的不對稱,只有程度的區別而已。要辯論的問題是,為什么信息不對稱就不可以“企業(醫院)本位”、非“政府本位”不可呢?

  我們樂意同意,醫患之間在醫療服務方面的信息不對稱,程度上比較高。這可能既是醫學科學更復雜、專業化程度更高的結果,也是患者作為當事人身在其中、不容易客觀利用醫學知識的結果。為了方便辯論,我們甚至樂意接受,醫療方面的信息不對稱是最為嚴重的。問題是,即使是最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就非要排除“醫院本位”嗎?

  答案是反的。醫療信息的嚴重不對稱,不能靠望文生義的“降低信息不對稱”去對付——那無非是要把患者都變成醫生,根本就是背離專業化方向的“反動理想”。醫療服務的嚴重信息不對稱,不但依賴法治,而且依賴掌握信息優勢的專家系統的品質競爭。這是為什么從古到今,醫生的醫德和醫院的聲譽,從來就是醫療服務最重要的資產,也一直具有極高的市場價值。“聲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更需要一個穩定的實體為形成良好傳統充當載體。

  在這個意義上,“醫院本位論”——“學校本位論”也一樣——本來是比“企業本位論”更緊迫和重要的命題。至于它為什么晚了這許多年,一時我倒沒有好的答案。非要寫一句,也許是那里沒有一個蔣一韋吧。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管理利器 ·新浪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