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朱榮林:自主創新的先導是制度創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 13:29 東方網-文匯報
朱榮林 ●科教興國、科教興市,已成人們之共識。但是,至今我們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依然低下,問題的癥結在于,現行的科技系統還缺失興國、興市的基本能力,其原因在于社會理念、投資力度、轉化能力、自身效率及管理體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與興國、興市責任不相適應的弊端 ●要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穿于全市工作的各方面、各環節,突出創新體系和創新環境建設,以自主創新驅動城市持續發展。創新型國家建設、包括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關鍵,是要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在政府管理創新、資源整合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目前與政府干預過多相對應的是政府職能缺位現象,諸如創新機制培育乏力、創新政策體系缺失創新、創新外部環境營造滯后、技術創新中介機構和服務體系薄弱、共性技術的研發平臺構建不力等等。針對自主創新能力總體不夠強的狀況,要著力營造創新環境,完善有利于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 市第九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根據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總體目標,今后五年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必須取得突破性進展,并且強調要讓“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四個中心”的功能定位彰顯了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對于上海發展的必要性,而國際競爭的態勢正在迫使各國特別是不少國際性城市將關注的重點從產品生產流程上大幅度前移,即從終端產品的市場份額競爭轉向產品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之爭。這種變遷正在傳遞到管理體制、政策法規和創新環境的一系列變遷上來。市第九次黨代會報告為此強調指出,要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穿于全市工作的各方面、各環節,“突出創新體系和創新環境建設,以自主創新驅動城市持續發展”。 目前,城市技術創新過程中四大“不對稱”現象的存在,折射出制度創新的緊迫性。 一是要克服科教興市與振興科技的不對稱。 科教興國、科教興市,已成人們之共識。但是,至今我們的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依然低下,問題的癥結在于,現行的科技系統還缺失興國、興市的基本能力,其原因在于社會理念、投資力度、轉化能力、自身效率及管理體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與興國、興市責任不相適應的弊端。 歷史證明,推動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是有利于科教興國與興市的政策環境和制度安排。為此,在堅持提倡科技創新的同時,應及時將實施重點轉移到有利于振興科技上來,以優化科技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政府各職能部門應從自身業務的視野出發,制定振興科技的對策和措施,逐步培育起一個具有興國、興市實力的科技體系來。市第九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同行業技術前沿為目標、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并強調要“完善激勵機制,強化政策引導,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政府部門必須正確界定自身職能,防止對技術創新的過度干預,以免導致:①技術創新活動出現政府計劃化傾向。這種傾向弱化了市場導向,造成每年大量科技成果因缺失轉化效率而被閑置;②科技管理重點失去平衡。科技創新的宏觀導向管理與具體項目管理處于不對稱狀態,導致項目成果的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相背離。由于缺失科技創新的源頭管理(市場需求預測),導致技術成果末端管理環節前移,往往將專家鑒定環節取代市場接受環節;③創新主體與研究機構穿計劃之鞋走市場之路。由于政府過多的指令性管理,企業(尤為國企)缺失獨立性、責任心和創新力;科研機構則缺乏必要的自主權,事權人權財權有限,學科、設備和人員逐于老化。 二是要克服科技成果的供求信息不對稱。 市場有效性的判斷標準之一是信息對稱,諸如產品供求之間信息的對稱,以及獲取產品質量信息能力的對稱。體現在科技市場上,需求主體與供給主體之間的供求信息應當對稱。 由于我國產業平臺與技術平臺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導致供給單位成果過剩與需求單位成果缺失的現象并存。據統計,我國有35.9%的企業缺失技術信息,有31.5%的企業缺乏市場信息。信息不對稱的雙方,往往是技術的需求方處于信息的劣勢狀態,而具有信息優勢的技術供給者,有可能產生隱匿不利信息、甚至制造虛假信息的機會主義傾向,導致技術需求者蒙受被欺詐的損失,抑制了技術創新的正常交易活動。此外,由于缺乏市場對創新主體的有效導向和調節,會形成創新主體對自身局部利益和眼前近期利益的非理性追求,從而導致疏于對長遠性、基礎性和共同性技術的創新。唯有供求信息對稱,才能變傳統的“供給引導需求”的局面轉向“需求引導供給”的局面。 而這種對稱性的形成,有賴于社會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目前與政府干預過多相對應的是政府職能缺位現象,諸如創新機制培育乏力、創新政策體系缺失創新、創新外部環境營造滯后、技術創新中介機構和服務體系薄弱、共性技術的研發平臺構建不力等。針對上述弊病,市第九次黨代會報告強化了對策管理,指出要“著力營造創新環境。加強政府管理創新,完善有利于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 三是要克服創新主體的創新收益與創新成本不對稱。 由于收益與成本的不對稱,作為創新需求主體的企業往往缺失足夠的創新積極性。 這些成本中一是風險成本。科技創新本身是一種風險行為,失敗的可能性有技術性的,也有市場性的,還有經營管理性的。對于那些投資與經營缺失制度性分工的企業來看,這種風險將會放大;二是外部性成本。在我國當前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不盡完善的條件下,企業擁有的創新成果具有效應外溢的風險,即外部性(成果的效益為企業外部所分享)風險,諸如剽竊,仿冒或違規性協作開發等。當個體邊際成本大于社會邊際成本,或是個體邊際收益小于社會邊際收益時,“搭便車”者便蜂擁而至。這就必然會壓抑創新主體的積極性,進而壓抑全社會的創新欲望。這種明顯的市場失靈領域,正是政府大有作為之處。為此,市第九次黨代會報告強調,“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在全社會培養創新意識,大力倡導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精神,積極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四是要克服基本國策指向與考核指標導向的不對稱。科學發展觀已成為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基本國策指向,強調經濟發展的集約行為。這種行為的核心力量是創新推動。但是,現行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不少考核指標體系,其導向原則仍然是經濟發展的粗放行為,即以規模考核取代價格考核,速度考核取代效益考核,短期考核取代長遠考核。這種行為的核心力量是要素投入推動,與科教興國的目標指向相背。從此意義上判斷,創新型國家建設、包括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關鍵,是要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在政府管理創新、資源整合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作者為上海市“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導) 來源:《文匯報》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