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江小涓: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著力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 07:05 人民網-人民日報
●外貿依存度持續攀升,為什么還要繼續發展對外貿易?貿易順差過大,怎么看、怎么辦?優化進出口結構,應從何處著手? ●目前國內資金供給充裕,為什么還要繼續利用外資?提高引進外資質量,應注意哪些問題?面對越來越多的外資并購,應如何引導和規范? ●在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對外投資迅速增長的情況下,如何使我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走得穩、走得好? 江小涓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并從發展對外貿易、做好利用外資工作、引導和規范企業對外投資合作三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和部署。當前,我國對外開放面臨不少新挑戰和新機遇,認真學習貫徹《報告》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對外貿易持續健康發展 繼續發展對外貿易!秷蟾妗分赋,通過發展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我國就業壓力大,發揮勞動力成本優勢擴大出口,能夠擴大就業特別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多種生產要素大量跨國流動,但勞動力流動性較差,勞動密集型商品進出口成為勞動力流動的替代形式,這是我們利用全球市場擴大就業的主要途徑。研究表明,出口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約為制造業平均水平的1.6倍。在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中,我們的收益主要是就業和工資,利潤相對較少。但要看到,工資是勞動者報酬,是中低收入者的主要收入來源;利潤則是投資者的報酬和財富積累。從國情看,需要強調獲得勞動報酬的特殊重要性,因為這直接影響就業和收入分配。同時,應健全法律法規,加強監管,使出口價格全面反映體現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障要求的勞動成本,反映資源環境成本,盡可能地提高出口收益。 優化進出口結構!秷蟾妗诽岢,要優化進出口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擴大服務產品和農產品出口。這既是長期戰略,也是經過努力可以很快見效的現實要求。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的產業規模、技術水平、配套能力、研發投入、競爭能力等都有明顯擴大和提升,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利用好這些條件,我國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在“十一五”期間可望收到明顯成效。當前,應從支持企業創新和提供共性技術支持、引導企業創品牌、加強外向型人才培訓服務、提供出口融資便利和避險工具、鼓勵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等方面,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出口商品升級中的許多新增長點,如通訊設備、計算機、家用電器、儀器儀表、軟件、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等,具有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勞動密集的雙重特點,符合擴大就業和提高出口商品結構的雙重要求。同時,應采取繼續下調以至取消出口退稅等措施,更有力地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減輕國內資源環境壓力。 努力改變貿易順差增長過快趨勢!秷蟾妗诽岢,要努力緩解外貿順差過大的矛盾。我國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增加,受國際國內兩方面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國際貿易中有三個相互關聯的突出現象:一是貿易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經濟增長速度,各國平均外貿依存度明顯提高,全球出口總額占全球GDP的比重從1993年的18.9%上升到2005年的28.8%。二是以往的國內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國家間的不平衡,如美國的低儲蓄率和雙赤字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的高儲蓄率和貿易順差,都是各自國內結構在參與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表現。三是全球外匯儲備快速增加,到2006年一季度末已達4.35萬億美元,是1995年末的3.13倍,亞洲國家在前10位中占8席。我國貿易持續增長和貿易順差、外匯儲備增加是在這個大環境下產生的,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努力,但貿易順差過大給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和國際收支帶來壓力。我們應積極主動地采取措施,包括調減以至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適時調整加工貿易禁止和限制類產品目錄,增強匯率彈性,鼓勵用匯,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進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等,控制貿易順差過快增長,促進對外貿易持續健康發展和爭取良好外部環境。 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繼續利用外資。目前國內資金供給充裕,僅從資金角度看,對外資的需求減弱,市場對此已作出反應,外資進入速度放緩。2006年,外資占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僅為5.04%,已低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今后,我們還應努力保持利用外資的較大規模和穩定增長。跨國投資的實踐表明,資金盈缺并不是決定資金流向最重要的因素,發達國家吸收了全球2/3以上的跨國投資,美國和英國是吸收投資最多的國家。這是因為,資本流動中搭載著技術、知識、管理、觀念、人才、品牌、市場等要素,吸收外資與集成全球優勢要素往往是“一攬子”的過程。這個特性對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也是我們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主要著眼點。 提高引進外資質量!秷蟾妗诽岢觯嗟匾M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引導跨國公司把高端制造和研發環節轉移到我國。一方面,我國制造水平不斷提高,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增強,引進的先進技術、高端制造和研發能力能得到國內產業和技術基礎支撐,產生較多外溢效應;另一方面,科技全球化深入發展,跨國公司向海外轉移先進技術和研發環節的速度加快。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研究,有高達61.8%的跨國公司將中國作為其2005年—2009年海外研發地點的首選。這些趨勢表明,我們能夠通過利用外資更多地引進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提升我國產業整體水平!秷蟾妗芬,吸引外資加快向中西部、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符合產業政策的領域擴展。做好這項工作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對土地、商務和工資成本、市場腹地等因素有較高要求的項目,將成為外資向中西部投資的重點;二是利用好國際服務外包機遇。這類項目主要通過互聯網和其他通訊技術與國際市場連結,地理位置選擇靈活,一些教育和人才基礎較好的中西部城市應努力形成吸收外包投資的綜合優勢;三是老工業基地經過多年改革發展,企業實力增強,優質資產增多,信息透明度提高,對外資的吸引力增加。 大力承接全球服務外包。全球跨國投資中投向服務業的比重,已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5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65%左右。其中,服務外包,即將服務流程發包給境外服務提供者,是近年成長最快的服務業跨國轉移方式,2005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超過3500億美元。我們要將承接全球服務外包擺在今后對外開放的重要地位。其意義在于:第一,為大批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提供合意的就業崗位;第二,使我國在全球競爭中的優勢從制造環節向研發設計等前端業務和市場營銷等后端業務延伸,提高分工層次和收益水平;第三,為國內企業提供高水平生產性服務,提高國內產業的整體效率和競爭力。近幾年,在軟件、數據處理、商務中介、動漫制作、工業設計、研發等領域,我國承接的國際服務外包發展較快,顯示出巨大潛力。我們的觀念、體制、政策和教育結構等都要適應并促進這種新趨勢。 加強對外資并購的引導和規范。過去我國利用外資主要采取“綠地投資”即新建企業方式,而近幾年外資并購明顯增加。收購兼并是全球跨國投資的主要形式,平均占跨國投資總額的2/3以上。以并購方式吸收外資的優點主要是:不增加新的生產能力;共享雙方優勢資源;困難企業可借此脫困,同時避免企業倒閉產生的集中失業壓力。然而,并購對投資環境有較高要求:產權交易市場有一定發育,具有規范并購行為的法律框架,企業質量相對較高,信息透明可靠。隨著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和投資環境不斷完善,可以預計,未來外資并購會繼續增加。以并購方式吸收外資存在特殊問題和潛在風險,因此《報告》提出要引導和規范外資并購投資行為。從我國實踐看,需要重點注意四個問題:一是防止壟斷。并購有可能減少企業數量或加強龍頭企業地位,導致壟斷。應抓緊制定相關法律和政策,嚴格加以約束。二是確保國家對重要戰略產業的控制力,對這些產業中的大型外資并購案要有審查程序和控制能力。三是完善并購價格決定機制,保證公開公平交易,發揮資本市場的定價作用。四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真正形成對資產收益和企業長遠發展負責的體制機制,這是利用外資達到雙贏的體制保障。對改革不到位、治理結構問題突出的國有企業的并購活動要加強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損害職工利益。 優化投資環境,促進公平競爭。企業所得稅法的頒布和實施,有利于穩定投資預期,是改善投資環境的重要內容。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還有利于規范招商引資行為,防止企業為享受優惠政策而引進外資。 引導和規范企業對外投資合作 我國人均GDP已超過2000美元,這是一個標志性指標。日本1971年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時,經濟發展和對外經貿關系隨之出現許多新特點,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對外投資迅速增長。我國經濟發展狀況也要求企業加快對外投資合作。我們要認識這種必然性,從國情出發,借鑒國際經驗,制定相關政策措施,使我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走得穩、走得好。 《報告》提出,要完善財稅、信貸、外匯、保險等政策措施,支持有實力、有信譽、有競爭力的各種所有制企業“走出去”。通過財稅和金融手段、國家間協定和信息服務等方式,形成風險分擔機制,使企業能夠恰當評估和有效回避海外投資風險。簡化投資審批手續、用匯管理和人員出境管理辦法,放松有關限制條件,方便企業決策和運營。加強對國有企業特別是改革不到位、內部治理不健全企業的監管,防止出現投資決策不負責任、造成新的不良資產問題,甚至成為國有資產流失的新渠道。國內相關部門和駐外機構要加強引導和協調,避免企業在境外盲目投資和惡性競爭。 《報告》還要求,推動多哈回合談判進程,積極參與多邊貿易規則制定,穩步推進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區建設。我們需要長期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任何影響全球經濟穩定的重大事件,我們都已經不可能置身其外。應著眼于全局和長遠,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多邊談判,從我國根本利益出發,借助多邊規則,平衡各方權益,維護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體制。同時,進一步完善保障國內企業公平競爭的各項制度,完善應對貿易和投資爭端的有效反應機制,為我國企業創造平等參與國際競爭的環境。 (作者為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