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童國華:促進轉制型科研企業持續創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15:17 學習時報
童國華 我國技術與自主創新的主體是科研院所、企業和高校,其中科研院所是我國科技隊伍的主要組成力量,在我國創新體系中一直發揮著骨干作用。建國以后,我國在各個行業設立了大批科研機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組織體系和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從整體上縮小了我國科學技術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改革開放之后,原有科技體制與新的經濟體制的矛盾日益顯現,科技的發展不能與經濟的發展相協調,原有的科研體系已經不能和新的經濟體制相適應。1985年,我國開始對科技體制進行改革,國有科研院所也開始了轉制的歷史進程。第一個階段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削減科學事業費,實行技術合同制和院(所)長負責制,目的是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功能,推動科研院所主動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1992年,科研院所的改革進一步朝著以結構調整、人員分流、機制轉換為重點的改革方向發展,國家鼓勵科研院所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或一院(所)兩制的發展模式。第二個階段內容主要是科研機構可以從實際出發,轉變成企業、整體或部分進入企業等,鼓勵科研機構轉制為科技型企業。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后,確立了技術開發與生產的市場導向,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因此科研院所轉制成為科技型企業是我國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步驟,是對我國科技體系結構和布局的重大調整。 雖然科研院所的轉制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開始邁入科學發展的軌道。但作為自主創新主體的這些科技型企業,在其轉制發展的過程中,由于歷史機制和體制上的限制、自身發展觀念的轉變和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企業各項制度建設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正阻礙著轉制型科研院所技術與自主創新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建立技術創新機制的最終目的,是要使企業有技術創新動力、壓力和能力;是要使企業認識到,技術創新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出路;是要使技術創新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而不是政府行為。當前,我們可以從宏觀調控機制、微觀動力機制、投融資機制、人才機制等多方面來改善和促進科技型企業提升持續創新能力。 轉變政府職能建設創新支撐體系 加強政府服務職能,建立科技管理部門和經濟管理部門聯合工作的機制,統一協調計劃、經濟、科技、財政、稅收、金融、海關和工商部門相應的有關工作,指導、監督企業貫徹落實國家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方針和政策措施。 改變企業績效評價考核的傳統觀念,確立長期競爭意識,要將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開發、人力資源開發、核心能力的培育和發展等反映企業長期競爭力的指標列入企業考核指標體系。 大力推進技術服務中心、技術市場等中介服務機構建設,營造有利于提高創新水平的社會環境。加快建立技術創新信息基礎設施,為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來源。 加強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引導,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價值的高新技術企業。引導中小企業的新產品開發,對多種所有制中小企業開發的新產品,國家給予認定,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 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政策引導和保障體系。集中支持一批對行業發展和產業升級起重要作用的關鍵技術開發。加強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引導,把技術創新與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和技術引進緊密結合起來。支持一批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帶動行業技術升級及經濟效益好的項目。政府有關部門應為科研院所與企業的結合牽線搭橋,加大成果的轉化力度。 加強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支持,科學規劃,重點布局,針對“十一五”規劃重點,促使重點領域開展重大項目前期研究與分析,做好重大項目策劃與儲備工作,梯度推進規劃的項目化工作,保障項目連續性與適度均衡,促進重點高技術領域產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其間要注重發揮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定位與作用。 支持新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支持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按“構想一代,研制一代,儲備一代,開發一代,生產一代”的思路,加快產品的升級換代,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名牌產品,加以重點支持和保護;鼓勵和支持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運作過程中,發揮科技型企業在關鍵技術研究開發與推廣應用中的骨干作用,組織科技攻關、新產品試制與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等科技計劃,對重大關鍵共性技術重點支持,面向全社會聯合攻關。 加強稅收政策支持力度,推進稅收政策向有利于技術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的轉變,進一步落實相關的優惠、減免、抵扣等政策。 確立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完善企業自身技術創新能力 深化改革,確立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投資主體、利益主體、風險主體、研究開發主體和決策主體,逐步建立起“企業主動、政府推動、科技服務體系聯動”的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形成一批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強的大企業。 建立以產學研聯合為主要形式的社會技術創新支撐體系,促進國有大企業建立健全技術開發機構,大力推動以基礎性研究為主的科研院所與以應用型研究為主的企業聯合,鼓勵院士、博士、碩士到企業去,充實企業的技術創新力量,成為企業的重要技術源。 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建設,以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為著眼點,鼓勵通過自主研發、合作、技術貿易等方式獲取技術,支持引進技術的二次創新逐步走向自主創新;鼓勵通過科技人才的“走出去,請進來”推動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創新;鼓勵具有局部技術領先優勢的企業在專、精、新技術領域的創新。 在具體的研發流程管理上,從產品規劃—立項—總體設計—研發實施—中間試驗—工程試用—轉產各環節加強監控,保證產品開發項目及時有序進行。同時注重研發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出口產品的產品研發和國際市場開發力度,使新開發的產品在功能和性能方面能夠同時面向國內、國際市場。 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密不可分,二者的有機結合,是高新技術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并不斷為國家、社會作出新的貢獻的重要保證。因此,高度重視創新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是建立和持續提升自我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技術創新資金投入來源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促進企業科技進步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建立和完善“財政引導、企業主體、金融支持、社會各界參與”的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術創新投入機制。開辟多種渠道,增加技術創新投入。構建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擴寬技術創新資金來源。理順銀企關系,解決貸款難問題。 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實現創新人才的市場價值 在科技型企業與國內外同類企業競爭發展的過程中,人才問題始終是他們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之一。而人才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企業能夠提供良好的人才培養、使用環境,更需要采取有效的人才激勵政策,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才環境,創造一種聚人、留人的激勵機制。 加強技術引進宏觀管理強化消化吸收和創新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縮短與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調整技術引進的結構,從以國家為主體向以企業為主體轉變,從企業單獨引進向科研、制造系統聯合引進轉變;引進目的將從生產使用與“進口替代”為主向消化創新與參與國際合作轉變;引進方式將從單純進口生產線向更加重視引進軟技術和必要的關鍵設備轉變;引進對象從以“產品導向”技術為主逐步向產業基礎技術、主要技術和高新技術轉變。加強技術引進的宏觀管理,防止重復引進、盲目引進和低水平引進。對于一些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國家應統一引進,然后組織產學研進行聯合消化吸收,最后再轉移到企業。要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管理,并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強度。(作者系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院長) 來源:《學習時報》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