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李孟剛:中國利率管制政策缺陷與對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 11:52 新浪財經

  李孟剛: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北京交通大學經濟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后,教授,中國產業安全論壇秘書長,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兼任多家國家一級核心學術期刊編委或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 李孟剛

  利率的市場化不應只是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同時也應包含存款利率的市場化。但中國現行的利率管制政策卻是“貸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即只允許貸款利率向上浮動,并原則不設浮動上限,對存款利率則嚴格規定了上限,不允許向上浮動,只允許向下浮動。這種制度安排的缺陷必然引發存貸息差過大的不良結果。不均衡巨額利潤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銀行業對息差收入的過度依賴,助長了金融惰性,抑制了金融創新能力,降低了金融效率,并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中國金融產業的安全與穩定。與此同時,在垂涎中國金融市場盛宴許久之后,外資銀行邁著紳士的腳步欣然而至,而當他們享用完美味從容離去后,我們卻不得不全數買單。因此,適度提高存款利率,壓縮存貸息差獲利空間,對于激發金融創新、轉變銀行盈利模式、拓寬盈利渠道、提高金融安全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背景一、國內銀行惰性依賴

  中國利率制度安排的缺陷集中體現在存貸息差過大這一金融現象上。

  中國當前存貸息差實際上已經維持在比較罕見的高度,這種金融現象的成因首先是源于現行“貸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 這種中國利率管制政策的局限性。按2007年3月18日新調整的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存款利率2.79%,貸款利率6.39%,)計算,中國法定的存貸利率差就達到了3.60個百分點,再考慮存款利率上面封頂、貸款利率可以上浮的制度缺陷,在銀行業競爭加劇而盈利模式又過于單一的市場條件下,必然導致實際操作中形成的存貸息差比法定利差要高得多。據分析,銀行實際業務形成的利差異乎尋常地達到了5~6個百分點。而存貸息差的國際平均水平僅僅維持在1.5~2個百分點。北美比較高,也不過只有2.5個百分點。

  迄今為止,我國各類銀行的營業收入和主要利潤仍然過分依賴于存貸息差。四大國有銀行中,除中國銀行的息差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為80%外,其余三家國有商業銀行均達到了90%以上,其他股份制銀行的這一比例也大致都在70%以上。而在發達國家,息差收入占商業銀行總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也就在40%-50%,匯豐、渣打、花旗等國際知名銀行,這一比重則已低至30%以下。

  息差過大雖然滿足了各類銀行巨額利潤的獲取,卻凸現了當前我國利率制度的嚴重缺失,也是當前我國利率全面市場化的主要障礙,助長了銀行業對息差收入的過度依賴,增強了金融惰性,降低了金融效率,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金融產業的安全與穩定。

  背景二:外資銀行蠶食壟斷利潤

  從宏觀層面講,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政策和措施符合中國對外開放總體戰略,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也與國際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相一致。通過金融開放,中國引進了國際上先進的金融經營管理理念、方法技術,以及經濟發展和金融體制改革所需的外匯資金,推動了金融產業的全面發展,一定程度的提高了金融業的健康度和綜合競爭力。但我們也必須更加清醒的認識到,外國銀行到中國不是來做雷鋒的,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賺錢。在垂涎中國金融市場盛宴許久之后,外資銀行邁著紳士的腳步欣然而至,而當他們享用完美味從容離去后,我們卻不得不全數買單。

  截至去年12月底,在華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已從五年前的190家迅速增加到312家,外資銀行經營的業務品種超過100種,累計115家外資銀行機構獲準經營人民幣業務。與此同時,在華外資銀行本外幣資產總額超過1033億美元,占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1.8%,其中,存款總額397億美元,貸款余額616億美元。此外,截至2006年12 月末,己有29家境外機構投資入股21家中資銀行,入股金額達190億美元。根據入世承諾,中國已于2006年12月11日起,取消了對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范圍和服務對象范圍的限制,取消了對外資銀行所有的非審慎性限制。可見,不論是從資產總量,還是從業務增量,也不論是從主觀投資因素,還是客觀準入條件,外資銀行對中國金融市場的蠶食和挑戰都將是史無前例和不可阻擋的。

  巨高息差形成的龐大利潤庫,是中國銀行業壟斷時期的利潤之源泉,這是中國銀行業特殊發展時期的制度安排,是中國利率制度缺失條件下的產物,是中國銀行業最后、也是最豐厚的一塊“奶酪”。正是這塊“奶酪”支撐著整個中國金融產業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改革和發展。在國有銀行壟斷金融市場的過去,這塊“奶酪”的存在,我們尚可接受,因為壟斷利潤畢竟還屬于國民所有。然而,在中國金融市場演繹“

世界大戰”的今天,分食“奶酪”的已經是“八國聯軍”。屆時大量外資銀行通過息差賺取的高額利潤,將會是以犧牲
中國經濟
發展的中長期利益為代價,也是以犧牲中國國民利益、惡化國內收入分配格局、抑制內需、削弱國內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為代價的。

  鑒于此,我們必須堅決、及時的調整這種壟斷時期的政府規制政策,采取“兩手抓”和“兩步走”的策略,逐步使中國存貸息差降低到或接近國際息差平均水平。

  兩手抓的利率改制策略

  所謂兩手抓,一方面是指在貸款利率不變的情況下,適度提高存款利率,這是最直接、最有效和最簡單的措施,也是利率改革的最主要手段。單方面存款利率提高,其實質是消除存款利率上限,擴大存款利率向上浮動空間,使得利率市場化改革真正實現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充實國家宏觀調控利率工具的內涵。存款利率增加,息差縮小,利潤必然降低,因次,這種手段的實施首先是在充分考慮銀行對利潤風險的消化能力、金融產業的安全、穩定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其次,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資本貶值和利息稅對存款利率增加的沖銷因素,從根本上消除負利率,保證存款人利益的正向增長。應在綜合考慮以上諸因素情況下,審時度勢的確定存款利率的提高幅度和提高頻率,并準確預測和監測其對金融經營的正負影響,確保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

  兩手抓的另一方面是調整分業經營模式,逐步實現合理混業。由于中國金融產業實行嚴格的分業經營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各類銀行拓展中間業務成長為支柱性業務的可能性,從而客觀上抑制了中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主觀能動性。在中間業務拓展不具備制度條件的情況下,龐大、低效的金融系統必然過分依賴存貸款這種傳統業務,主要利潤來源也會過分依賴存貸息差!

  分業經營模式是解決息差過大問題的間接手段,有助于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并成長為取代息差收入的支柱性業務。大力發展中間業務,采取積極穩妥措施,逐步實現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管理政策向混業經營管理政策的轉變,是我國銀行業有效應對外資銀行挑戰的必然選擇和金融體系發展的必然趨勢。

  兩手抓也是利率改制和風險控制的同步運作,一手促改革,一手控風險。一方面適時、適度、科學的進行利率制度改革,另一方面充分考慮利率制度改革帶來的各種風險,并積極化解風險、控制風險,維護改革成果,維護金融穩定與安全。

  兩步走的利率改制構想

  單方面提高存款利率是利率制度改革的一項突破和創新,也是利率市場化的重點和難點。在綜合考慮其對經濟平穩發展諸多影響因素的前提下,適時、適度、科學地單方面提高存款利率,對于消除我國利率制度缺陷,保護國民利益,維護金融產業安全,都是一個富有挑戰和影響深遠的舉措,也是利率制度改革的一個里程碑式的轉折。

  單方面提高存款利率,可以分兩步走(以下利率均按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例計算):

  第一步,把存款基準利率提高到3.06%,即在現行基準利率2.79%的基礎上再提高0.27個百分點。

  這首先是基于央行長期以來一直把0.27作為增減基數的調整習慣;其次,就是充分考慮各類銀行對于利潤風險的消化能力。據估算,把存款基準利率單方面提高0.27個百分點使其達到3.06%以后,銀行的利息收入只會相應的減少7.5%,利潤減少2.25%。由于我國金融產業對內深化改革和對外積極開放的創新成果已開始充分展現,銀行的盈利能力、經營效率及資產素質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亮麗和驕人:最近公布的2006年年報顯示,深發展、民生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去年凈利潤分別實現了319%、43%、52.38%、31.08%、32.71%、54.09%、13.87%的同比增長。其中,華夏銀行是由于去年新增了23億多元的人民幣撥備,才導致其利潤增長緩慢。經計算,該行撥備前利潤增長一度高達44%。所以即便是只考慮銀行的成長性因素就足以把單向提高存款利率帶來的2.25%的利潤損失消化,并不會對整個金融產業的穩定與安全產生大的負面影響和沖擊。相反這種壓縮利差盈利空間的政策導向,反而會激發銀行的金融創新動力,促進銀行的戰略轉型,從長遠來講,反而會提高整個金融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有利于提高金融產業的產業安全度。

  其次,第一步調整還是基于減少負利率、保護存款人儲蓄回報正增長的考量。目前,我國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79%,而從2006年11月份開始,CPI漲幅呈擴大趨勢,到2007年2月的增幅達2.7%,四個月來CPI指數平均漲幅達2.4%,再考慮20%利息稅(相當于存款利率下浮0.558%),則自去年11月份以來的四個月里,居民的存款利率實際上是“負利率”。換句話說,居民儲蓄存款實際并沒有實現正增長。這種負利率的狀態應該改變也必須改變,因為負利率不僅僅會導致居民存款縮水,還會因此改變居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傾向。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CPI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將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因此各國通常把升幅3%視為通貨膨脹的警戒線。由于央行的系列貨幣政策是在容忍CPI上漲3%的基礎上制定的,所以通常情況下,不會等到CPI上漲到3%這一臨界點,央行就會出臺相應的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從而使CPI指數控制在3%的警戒線以內,并使其逐步回落到較為溫和的水平。因此,選擇處于臨界點的3.06%作為第一步調整的存款基準利率,能夠讓存款人的資本盡量處于一種正增長狀態。

  第二步,把一年期存款利率提高到3.6%,即在第一次調整到3.06%的基礎上,再單方面提高存款利率0.54個百分點。

  第一步微調應作為一種象征性的舉措和富有轉折意義的政策導向,作為銀行業壓縮利差獲利空間和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宣言書,因為這種微調并沒有大幅度減少息差,也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負利率。如果考慮利息稅的征收對存款利率的抵消幅度 0.558%,在CPI上漲到臨界點,存款利率為3.06%的水平時,存款人儲蓄的絕對增長率仍為“-0.552%”。因此,在充分考慮銀行對風險的化解能力前提下,基于通貨膨脹因素和利息稅因素,我們建議第二步把一年期存款利率提高到3.6%,即在第一次調整到3.06%的基礎上,再單方面提高存款利率0.54個百分點。這樣才能夠在較長時間內確保存款人的利益處于一種絕對值增長常態,從而徹底消除負利率。

  即便如此調整后,法定存貸息差仍為2.79個百分點,依然是大大高出1.5-2個百分點的世界平均水平。而銀行的利息收入只會相應的減少15%,利潤的減幅僅在5%左右,仍然在成長性因素可消化吸收的控制限度內,尚不會沖擊銀行經營安全和整個金融產業的穩定。

  利率提高和抑制消費悖論

  當然,單方面提高存款利率,可能引發抑制消費的爭議和擔憂。但是,研究顯示,盡管提高存款利率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費,但這一影響并不十分明顯。從資金供應角度來看,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我國國內對資金的需求依然比較旺盛,所以儲蓄的適量增加也有助于提高銀行的放貸資金數量。事實上,儲蓄適量增加,總支出不一定會下降。要解決這一“節儉悖論”,關鍵在于不要讓儲蓄的資金閑置起來,而是要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增加投資消費支出,擴大和提高生產能力。所以重要的是銀行要按照嚴格的放貸標準,增加有效貸款,把錢用到刀刃上。

  此外,提高存款利率還有利于提高中產階級的收入水平,擴大他們的預期收益,反而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刺激消費,而正負抵消后的乘數效應,不會削弱市場的消費增長。

  不論是從經濟學原理分析,還是從經濟的實踐經驗來看,消費與對利息的敏感度都是非常低的。正如前幾年數次降息并沒有達到刺激民眾消費的目的,同樣,適度增加存款利率也不會改變現有中國的消費現狀,更不會抑制中國經濟的增長。再說,中國老百姓的習慣就是傾向儲蓄,所以不管利率怎樣,總體來說對儲蓄行為的影響應該不是很大。況且央視的調查表明,仍有49%的居民不愿把錢存進銀行。要引導消費預期,增強消費信心,增加即期消費,更多的還要實行有利于擴大消費的財稅、金融和產業政策。

  結語

  中國

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公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銀行家、企業家、居民調查綜合分析”顯示,儲戶認為存款利率適度的僅占1/3,認為利率偏低的則高達62.1%,且比上季度提高2%,呈增長趨勢。適度提高存款利率不僅能夠滿足儲戶的儲蓄增值心理預期,更重要的是能夠逐步壓縮銀行通過巨大息差獲利的空間,讓外資銀行的獲利渠道和獲利方式與國際金融市場相一致。同時降低中資銀行對壟斷利潤的過分依賴,刺激中資銀行的金融創新,進一步提高金融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從根本上維護金融產業的穩定與安全。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