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謝國忠:全球通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16:22 《財經》雜志
如果你正在尋找賣出的信號,那么請盯住通貨膨脹,尤其是美國的通貨膨脹 本刊特約經濟學家 謝國忠/文 通貨膨脹正在全球范圍內上升。澳大利亞和英國的通脹率超過3%,為近十年來最高。美國的核心通脹率為2.5%,還可能進一步上升。印度的通脹水平在近三年里幾乎翻番,已超過7%。中國3月公布的數據也超過了3%。目前,全球通脹水平大約3%,是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通貨膨脹不僅在上升,而且有加速的趨勢。世界各國央行都對抑制通脹表現出樂觀情緒,也在逐漸提高利率。但是在未來12個月的某個時點,他們可能會變得驚惶失措。果真如此的話,這可能導致全球資產市場的崩盤。 資產價格與通脹 1997年-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央銀行最大的擔憂是通貨緊縮。許多國家的央行在貨幣政策上都寧松勿緊,其基本方法是在經濟出現下滑信號時大幅降息,當經濟復蘇時小幅加息。這種不對稱的政策使流動性在經濟下滑時大量積累,在經濟上升時卻收縮緩慢。 金融市場利用了這種不對稱性。這種貨幣政策意味著看多比看空的風險更小,因為當市場真的出現超過預期的利空時,中央銀行會提供更多的流動性支持市場。這樣的利好因素讓華爾街的交易商們認為牛市將會延續下去。 對牛市的偏好具有自我持續性。如果很多人都在同一時間看多,短期內就會引發一輪牛市。但是上漲能否持續,還取決于幾個因素:第一,市場究竟能提供多少流動性;第二,樂觀預期能否持續;第三,不斷改善的經濟基本面。 流動性的擴張也具有自我實現的特征。流動性其實就是中央銀行根據市場需求,在確定的利率水平上釋放的貨幣。一旦央行確定了利率,金融機構可以據此決定借貸的規模,由此產生的貨幣數量就大約相當于流動性的規模。 如果所有機構都認為市場會上漲,他們就會在同樣的利率水平上借更多的錢。當央行加息時,其緊縮效應往往會被這種更強的借貸意愿所抵消。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在世界各國央行多次升息后,市場的流動性依然充沛。 流動性的來龍去脈表明,加息速度是決定流動性水平的重要因素。如果央行決定快速升息,就會挫傷對牛市的信心,這樣,同樣的利率水平上的貨幣需求就會減小,因此,不需要特別大幅度的升息就能達到收縮流動性的效果。如果央行采用緩慢升息的辦法,最終利率要達到很高的水平,才能達到同樣的收縮流動性的效果。這種動態因果關系,是我之所以認為通貨膨脹可能引發市場崩盤的一個核心依據。 市場樂觀預期的自我持續是不成問題的。在2003年-2004年,即牛市的最初階段中,很多金融機構都聘用了更多的交易員,其規模目前仍然處在創紀錄的水平。如果市場轉熊,他們中的多數都會失業。如果他們繼續看多,并且牛市真的延續,他們就會因良好的業績而得到大筆獎金。所以,他們想要掙錢就必須做多。如果市場中有這么多的交易員都看多,并且用他們所管理的資金去做多,這種流動性的潮水就會把市場推高。 經濟的基本面同樣可以自我持續。資產價格的上漲會同時刺激消費和投資。當房地產的價格上漲,就會有更多的項目進入開發。股市和樓市的繁榮令人感到自己更加富有,消費的意愿也更強。這種增長的需求會增加公司盈利,并使牛市的情緒保持下去。 既然支持目前牛市的所有關鍵因素都可以自我持續的話,那么為什么牛市不能永久持續下去呢?畢竟,絕大多數人都想變得富有,而如果牛市足夠長的話,所有人都可以變富。那難道不是一個美好的世界么? 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很富裕的話,人們為什么還要繼續工作呢?人們在富起來之后希望工作更少、消費更多,消費價格就會上漲。這個邏輯想說明的是,資產價格的膨脹最終會引發通貨膨脹。因此,在制定貨幣政策時,不愿正視資產價格問題的中央銀行,最終都會面臨資產泡沫所引發的通貨膨脹。 除了財富效應,資產價格上漲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向消費價格傳導。例如,目前食品價格的上漲趨勢,就是資產價格上漲間接導致的。大量資金已經流入大宗商品市場,原油價格去年達到每桶80美元的峰值,這相當于上世紀90年代平均價格的4倍,現在仍在60美元以上徘徊。高油價推動西方國家政府尋找石油的替代品。他們把視線投向糧食(特別是玉米)轉化的燃料乙醇。這種新的需求使玉米價格幾乎翻了一番。農民自然會把一部分種植小麥的土地改種玉米,這讓小麥價格也開始上漲。 食品價格的上漲對發展中國家的通貨膨脹有著顯著的影響。由于食品在整個物價指數中所占權重接近一半,印度通脹率高達7%。在澳大利亞和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這一因素也在推動物價上漲,盡管食品支出僅占他們收入的一小部分。 流動性或者說貨幣供給向通貨膨脹轉化有兩個渠道。第一,引起資產價格上漲,并通過財富效應帶來更大的需求。短期內,供給能力可能無法滿足需求。實際上,資產價格的上漲也會引發工資上漲,因為人們為賺錢而工作的意愿下降。第二,資產價格的上漲使生產成本增加,企業不得不用更高的價格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種成本推動會引發價格-工資螺旋上升。 這就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所發生的故事。這一惡性循環,直到保羅沃克爾接掌美聯儲后大幅提高利率才告終結。盡管通貨膨脹得到了解決,美國經濟卻付出了大衰退的代價。 全球化利好見頂 目前,盡管通脹有上升趨勢,但工資-價格螺旋尚未出現。過去五年中,美國真實工資增長率——名義工資增長率減去通貨膨脹率——基本為零。但雖然工資低,西方的工人卻令人驚訝的溫馴。全球化是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某個國家的工人要求提高工資,跨國公司可以把工廠搬到另一個國家。但當所有能轉移的工廠都已經轉移,工資在全球化面前就不再脆弱,價格-工資螺旋再次成為可能。雖然幾率不大,但這種惡性螺旋在可預見的將來是可能出現的。 資產泡沫正在引發通貨膨脹。最明顯的渠道就是通過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向消費品傳導。盡管全球化大大拓展了制造業供給的可能性,但多數國家的服務業還是本土的。當人們決定更多地外出吃飯,餐館就要漲價;當更多的家長愿意把孩子送到貴族學校,這些學校就會收取更高的費用。這是現在西方國家服務價格比商品價格上漲更快的原因所在。 目前的通貨膨脹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當跨國公司開始把工廠從高工資國家搬到低工資國家,全球通貨膨脹就被壓低。但隨著產業外移的深入,通脹就會出現反彈。最近通貨膨脹的加速可能就與此相關。 衡量這一效應的辦法是看貿易增長率。例如,由于這種作用,去年中日貿易增長就放慢了很多。今年中美貿易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形勢。用經濟學的行話講,這意味著生產率增速放緩。當工作崗位最初從高工資國家轉移到低工資國家后,由于高工資國家的工人會找到其他工作,高工資國家生產率會上升;而在低工資國家,工人購買力增加會帶來乘數效應,推動經濟增長。這是許多國家當前的生產率增長比過去幾年慢得多的原因。 目前,幾乎所有國家的通脹率都超過了中央銀行所設定的“適宜區間”(comfort zone)。但是,各央行還是鎮定自若,不斷向市場保證,他們十分警惕,通脹仍在可控范圍之內。他們這種態度的依據是過去低通脹的經驗。在經歷了擔心通貨緊縮的十年之后,他們還難以相信通貨膨脹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我的確認為,央行正在面臨通貨膨脹問題。只要他們還對控制物價保持樂觀,繼續緩慢升息,金融市場繼續繁榮,就會帶來更大的需求。但是,生產力增長已經減速,更多的需求很可能帶來通脹。除非中央銀行抑制資產價格,否則通貨膨脹率怎么會降下來? 市場崩盤的種子也許已經埋下。外匯市場會令高通脹國家的貨幣升值,低通脹國家的貨幣貶值,由此通貨膨脹會均勻地散播到全世界。在單個經濟體中,這種匯率變化效應會減緩通貨膨脹速度,但卻令全球通貨膨脹同步發生。主要經濟體如美、英、澳大利亞以及中國都同時出現3%的通脹水平,這并非巧合。由于各主要經濟體正同時面對通貨膨脹,這可能會讓全球經濟一起陷入低迷。從這個角度講,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周期也趨于同步。 美聯儲不會減息 目前,市場的通貨膨脹預期仍然是良性的。這一預期對于資產市場的繁榮非常關鍵,F在,全世界所有人都像是在朝著同一個方向運動。一旦中央銀行告訴他們,他們在朝一個錯誤的方向運動時,他們就會陷入恐慌,因為他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從市場中無損失地撤退。當人們同時退出時,市場崩盤。 支持全球金融市場的一個關鍵理由是,美聯儲將會很快減息,而如果美國經濟從目前2%的增長率進一步走弱,減息會更快到來。 這樣的觀點是幼稚的。美國核心通貨膨脹率現在是2.5%,仍然顯著高于1%-2%的適宜區域。盡管過去四個季度GDP只有2%的平均增長率,美國通貨膨脹并未下降。如同我前面提到的,是生產率下降讓通貨膨脹保持在高位。 事實上,美國經濟已經處于一種溫和的滯脹狀態中。在未來數月,弱勢美元很可能還會增加通貨膨脹。政府也幫不上忙。民主黨現在控制了國會,政策將有利于勞工,工資更快的上升會惡化通貨膨脹。美國核心通脹率的趨勢值并未下降,反而可能會在今年超過3%。那樣,美聯儲將不得不再次加息。對于金融市場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市場之所以崩盤,是因為市場已經過度膨脹了。由什么事件來觸發,其實并不重要。例如,大宗商品市場就過分擴張了。盡管近期有所下降,主要大宗商品價格仍然比歷史平均水平高出許多倍。 房地產是另一種容易受到沖擊的資產。從 孟買、上海等地的 而且,過去五年中,由于工廠轉移到低工資國家,企業利潤在全球GDP中的份額急劇上升。當這一過程走下坡路時,企業利潤在全球經濟中比例將會下降,因為工資會比GDP增長得更快。 如果你正在尋找賣出信號,那么請盯住通貨膨脹,尤其是美國的通貨膨脹。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