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賀力平:應該從三個方面去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5日 17:59 新浪財經
2007年4月15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廣州論壇”在廣州鳴泉居凱旋宮會英殿隆重召開。上圖為北京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賀力平作主題發言。 新浪財經訊 2007年4月15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廣州論壇”在廣州鳴泉居凱旋宮會英殿隆重召開,新浪財經獨家直播本次論壇的盛況。本次論壇的的主題是“亞洲金融危機十周年回顧與反思”。中國經濟50人論壇是由中國經濟學界部分有識之士于1998年6月在北京共同發起組成的非官方背景的民間學術組織。論壇聚集了中國具有一流學術水準、享有較高社會聲譽并且致力于中國經濟問題研究的近五十位著名經濟學家。以下為北京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賀力平作主題發言: 賀力平: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這個研討會,上午到下午已經有很多專家對亞洲金融危機十周年進行了全面、深入和我認為是正確的回顧和反思,我在這里的發言很難有新的貢獻,但是因為要發言,又不能重復前面專家的話,所以我想就換一個角度來說同樣的事情。 我想簡單的從四個方面來談自己的一點反思。亞洲金融危機是必然要發生的嗎?亞洲金融危機就那么可怕嗎?我們應該避免什么樣的危機?如何避免那種危機? 第一,亞洲金融危機是不是可以避免的。我認為是不可避免的,有它的必然性,有四個方面的因素來決定的。第一,所有的經濟體,前面專家都有不約而同的指出,都是在一個轉型,在一個階段性、跳躍性的發展過程中,是一個逐漸的走向成熟的經濟體系的過程里出現危機,本身就伴隨體制結構不完善性,或者有重大缺陷的經濟體,再加上經濟結構的缺陷,必然會出現這樣的危機。 第二,在爆發危機前,大多數東亞經濟體都是在高速增長的過程中,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勢必要帶來對國內物質資源、社會資源、智力資源的巨大需求,而這些資源的供給往往是不足的,比如說上午哈博士提到的智力資源印度尼西亞沒有這樣的50人論壇,我們要管理一個龐大的日益復雜的經濟體,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智力和經驗準備,這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東亞經濟體在爆發危機前都是處在快速的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我們面對的是過去一個不太知曉、不太熟悉的環境,那些風險勢必要通過這樣一些方式傳遞到我們的身體之內,而如果我們對它沒有足夠的警覺,是會遭受到各種各樣的侵害,傷害到我們自身的抵御能力。第四,在開放的過程中,金融部門幾乎是處于前沿位置,國際上有一個說法,爆發金融危機之前和之后的一個說法,說亞洲人不會做金融,但是在國際的金融界大家都知道,在尖端的衍生產品里,大部分都是亞洲人在做,他們的數學很好,技術能力很高強,但是為什么又得出一個結論亞洲人不會做金融呢?我們亞洲國家的社會經濟傳統,沒有像是英美或者是歐美法律體系產權的制度、市場規則,他們所有的技術是建立在運用和尊重市場規則的基礎上一點一滴的發展起來的,把技術是作為運用,或者說推廣這些制度的一種手段,而我們在這里可能很多是沒有以這種方式來處理技術和規則之間的關系,當我們遇到一些危機性問題時,往往采用退縮的方法,包括今天上午很多專家同仁談到的,使用行政的手段,這樣的情況不僅在中國存在,在東亞其他的經濟體也存在,這使我們在金融領域當中所掌握的應對風險的能力,還是比較薄弱的。這幾個方面的因素,我覺得在經歷高速、快速的發展之后,以不同的形式都會面臨危機。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危機是那么可怕的嗎?很多專家都提出遭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大的幾個國家,比如說韓國,很快就復興了,但是像是菲律賓,現在增長也還是比較慢的,在危機時他是遭受傷害比較小的,很有可能往往是遭受危機比較劇烈的國家、經濟體,只要應對得當,事后的復蘇還是可以比較快速的,而且可以煥發出一種活力。這樣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看法,要糾正以往的錯誤、疏漏,也許必不可免地要通過危機的形式,因為危機以一場劇烈的變動、劇烈的經濟收縮,不僅給決策者,以及中間的干部,還有包括基層群眾,重新認識外在和內在的壓力,這樣的情況下社會才有可能更容易獲得一些新的共識,促進改革和調整,而危機往往也是一個機遇。 第三個問題,危機是多種多樣的,回過頭來看東亞這些經濟體,不管是東南亞的泰國還是印度尼西亞,或者是菲律賓、韓國、日本、香港,實際上各個經濟體在97、98年都有不同的經歷,今天我們所東亞金融危機可能使用了比較大籠統的詞來概括十年前發生的現象,我們也可以說是泰式危機、韓式危機、日式危機,包括今天上午很多專家也談到我國一些局部性的危機。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展望未來,是有可能經歷哪一種類型的危機,或者跟哪一種類型的危機是比較接近的。我個人有一種感覺,如果從宏觀經濟的指標上看,我們很有可能跟日本經歷是比較類似的,貨幣方面的危機可能性是比較小的,剛才吳行長也比較詳細的進行了分析,我們有高額的外匯儲備、比較強的出口制造業部門,但是另外一個部分,中國的經濟體制和結構和日本還有很多不同,我們的社會基礎應該說要更加脆弱一些,我們民眾的凝聚力也要更加弱一些。當我們面臨著一場經濟收縮,日本是接近十年左右,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承受力,很可能我們就沒有,未來如果我們要出現類似于某種金融市場的動蕩,那傳遞到我們的實體經濟部門時,承受力可能會比較弱的,這個意義來說,我們應該要避免危機,尤其是要避免能夠使我們整個社會基礎遭受到創傷、重大損害的危機。 大家上午從不同的角度都談到了,我想就現在國內經濟規律中脆弱性做一些技術的補充。危機使得我們加快了銀行部門的改革、金融部門的改革,包括銀行部門獲得了匯金公司的注資,而且許多都上市了等,資本充足度大大提高,現在按巴塞爾標準達到10%。銀行的信貸活動與國內的房地產活動是有密切關系的,由于這種密切關系我們可以從理論上看到這種可能的后果,比如說我們銀行部門的30%貸款是給房地產部門提供的,如果說房地產的價格下降30%,我可能說的比較夸張一些,如果房地產的市場價值下降30%,有接近10%銀行貸款是不是就有可能成為不良貸款?如果是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發生,銀行那10%的資本金是不是就要相應為這個部分而沖銷了。這是一種情況。 說出現在房地產價格下降30%,這可能太夸張了,讓我們設想另外一種情況,銀行所有的信貸中,80%的抵押貸款是以房屋和土地所有權作為抵押的,那房屋和土地所有權是怎么計價呢?就是按照當前的市價來計算的。如果這80%作為抵押物的房地產市場價值下降10%,那么銀行就可能遭受的損失。這是就極端的情況而言,理論上要求銀行部門要動用它8%的資本金了。換句話說,現在我們的10%的資本準備金還是有脆弱性的,就是因為銀行信貸所連接的資產,有價格易波動性。 還有一個角度,銀行給企業部門提供貸款,它是基于企業的凈負債率,或者說凈資產的比例而提供的,如果凈資產比率很低我就不提供,凈資產比率高了我就提供,凈資產比率是總資產減去負債,這個總資產部分是不是有相當一塊跟企業股權市場價值掛鉤的呢?換句話說,股權市場價格的波動,會影響到企業的凈負債率或者是凈資產率,會影響到銀行的貸款活動。今天我們的經濟活動,跟房地產部門、證券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有自動的風險傳遞機制,這一點肯定不是我們中國的經濟是這樣,全世界各國經濟在走向市場化過程中必然要出現。 這跟前面說金融危機難以避免進一步提供一個注解。從居民部門來說,隨著收入和財富和水平的增長,自動會要求有一部分自己的金融資源要配置到非信貸,尤其是證券資產上,這是自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要求一個良性的,或者是一個健康的經濟體,我們是希望隨著人們把金融資產越來越多的由傳統的現金、銀行存款這些低風險的資產,轉移到高風險,同時收益相對高的證券資產,居民部門或者普通的投資者要求有相應的風險意識和風險知識。而這個方面,我覺得我們目前是比較缺少的,因為我看到廣州日報前兩天一篇報道的標題,“股市瘋了。股民別瘋”,我受到一定啟發。我們需要幫助教育社會普通投資者以增強風險意識,要避免出現集體無風險意識的情況,這會對社會經濟帶來巨大傷害。在中國要避免金融危機,這應該說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盡管我們說危機有它的好處,危機會加速社會關系的調整,但是那是有前提的,不是無條件的,有些危機會變成惡性循環。 第四個問題,如何避免危機,我覺得前面專家們都談了很多意見,我只是簡單的從我的角度概括,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要加快制度和結構的調整。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按照正確的方式加快,并不是政府出臺很多政策就是加快,就像上午和下午專家所講的,有些政策的思路不一定是正確的。 第二個方面,要進行適當的宏觀經濟的調控,應該是以科學性、預見性為依據。 第三個方面,隨著進入一個新時代,即國際經濟協調和合作的時代,我們要對宏觀經濟問題有更多的國際視野。 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