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吳曉靈:經濟結構失衡是造成經濟危機重要原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5日 17:54 新浪財經
2007年4月15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廣州論壇”在廣州鳴泉居凱旋宮會英殿隆重召開。上圖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發言。 新浪財經訊 2007年4月15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廣州論壇”在廣州鳴泉居凱旋宮會英殿隆重召開,新浪財經獨家直播本次論壇的盛況。本次論壇的的主題是“亞洲金融危機十周年回顧與反思”。中國經濟50人論壇是由中國經濟學界部分有識之士于1998年6月在北京共同發起組成的非官方背景的民間學術組織。論壇聚集了中國具有一流學術水準、享有較高社會聲譽并且致力于中國經濟問題研究的近五十位著名經濟學家。以下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作主題發言: 謝謝主席先生,也謝謝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和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舉行了這個研討會。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十周年之后,我們來分析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和教訓是非常有意義的,它的意義很多專家學者都已經有談到,我就不再說了。亞洲金融危機到底有什么樣的經驗和教訓呢?我想它的經驗教訓應該有三個方面。之所以會出現亞洲金融風波,首要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危機的發生,最主要的應該是發生危機的經濟體它自身的經濟出現了問題,內因是主要的,國際上游資的沖擊是外因。我記得很多人在總結亞洲金融危機教訓時,爭論到底是陰謀論還是自身的缺陷造成的,我想很多人都會同意這個觀點,就是蒼蠅不盯無縫之蛋,因而主要問題都是在經濟體自身內部。 亞洲國家在當時的時候,有一些什么樣的問題呢?因為時間的關系,我不展開說,上午很多專家都有談到。第一是經濟結構失衡,表現為外資流入過多,而且在外資里債務比較多,其中短期外債的比重比較高。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當亞洲國家開始改革,開始金融自由化,經濟呈現比較快速的發展時,國際上看好這樣一個新興的市場,大量的外資投入這里。在內部發展的動力和外資流動的作用下,這些國家應該說投資的增長都是比較快的,而在這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匯率估值不當,再加上貿易條件惡化,使得這些國家造成了比較大的貿易赤字。而它國際收支中的貿易赤字,是靠資本項下大量的流入平衡的,靠這樣的格局維持平衡。 一個國家當它的貿易出現赤字,靠資本項下的順差來維持平衡,如果量小是一個比較好的組合,因為你貿易項下赤字實際上是使用別人的物資,但是如果掌握不好,量太大資本進行自由的流動會帶來比較大的沖擊。今天上午談到了,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的情況下,這些國家因為資本項下可以自由兌換,開始時大量外資流入,對經濟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但是一旦撤資,也是巨大的損害,因而成也簫何、敗也簫何,關鍵在于把握資本項下的流量。 第二方面,亞洲國家的金融體制有失穩健。這些國家當時銀行經營粗放,信貸增加過快,風險控制意識不強,貨幣錯配,期限錯配。另外就是貨幣估值偏高,匯率機制缺乏靈活性,監管不是很有力,當時在這些國家,宏觀調控的能力和監管的能力都還沒有達到能夠很好的應付由于貨幣完全可兌換而帶來的自由流動,金融自由化和調控能力是不太相適應的。 第三個方面,危機處理機制不健全。盡管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從拉美的債務危機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機,已經出現過很多危機了,但是亞洲國家在國內怎么樣來很好地處理面臨的金融危機,還沒有足夠的準備,因而缺乏國內處理危機的機制準備。在國際上貨幣基金組織多次幫助拉美,還有墨西哥處理金融危機,當中都出過比較好的主意,但是在東亞國家這么大面積出現金融危機時,用什么樣的政策能夠更好地來恢復國際上對這些國家貨幣的信心,反正事后大家都有各種各樣的議論,今天上午哈繼銘先生也談了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但是總體上,在特別關鍵的時候,能夠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迅速幫助,穩定大家的信心還做不到。這是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亞洲各國儲備了大量外匯的很重要原因。最后也是出于再次應付危機的需要,但是后來隨著世界經濟結構失衡的發展,有的時候外匯儲備增加是出于被動的。 上午大家也都談到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當中沒有受到很大的沖擊,但是站在旁邊看到了這場危機給國家、給人民生活帶來巨大危險的場面,因而給自己敲響了警鐘,也使得我國在不斷地反省,如果自己遇到金融危機有沒有承受能力?三次金融工作會議,確實也是我國政府在不斷地反思金融體制所存在的問題。當今世界,一個國家所遇到的問題,戰爭是不會全面爆發了,但是在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情況下,一個國家在經濟上如果受到大的損害,可能一個是能源的,一個是金融的。現在國家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金融業的競爭,在國際的資源配置方面誰能夠有更好的金融配置資源能力,誰在世界上就有很好的實物資產的配置能力。 出于這樣的一些考慮,中國政府應該說從1997年之后,在不斷地加大對金融體制改革的力度,上午謝平已經給大家介紹過了,我想強調幾點。一個是各國在健全金融體系過程中,非常注重對銀行進行改組,注重完善治理結構,加強風險管理。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韓國對它的金融機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重組,它的銀行和企業集團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很多的關聯交易,這些其實對于銀行的穩健經營很不利,因而韓國對很多銀行進行重組,特別是引入國外的戰略投資者。中國從97、98年之后,一直是在醞釀著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因為它是我們金融業的主體,到了十六大,應該說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已經達到了共識,這個過程謝平已經講過了,我就不再強調了。 我要強調一點,中國在宏觀調控任務較重的情況下,特別是中央銀行面臨外匯儲備激增,對沖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在國務院的領導下中央銀行仍然采取了改革優先的策略、加大金融機構改革的力度,動用了外匯儲備注資,到境外上市。我們有外匯大量增長的情況下,還要引入外國的戰略投資者,還要到境外上市,還要給自己增加資本項下的資本流入,為什么?目的就是為了借助國際經驗和市場的壓力,沖破我們在現有體制下難以沖破的一些約束。再有我們對農新社的改革,花了一千六百五十億的央行票據,為農村信用社解決問題。 面對銀行體系流動比較多的情況下,收流通性的力度是有所顧忌的,當時很多人對資本市場的信心不足,為了配合證券公司進行綜合治理,為了能夠順利的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加強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在收回過多的流動性方面,人民銀行還是綜合考慮了銀行業的發展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這是最主要的,接受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一定要有一個健全的金融體系。 第二點,需要有一個有彈性的匯率制度,大家都知道我們匯率改革的推出是05年7月21日,但是這個方案的醞釀是從01年開始的,長達四年之久,才能夠統一政府、社會各界對匯率改革的認識。你想一項改革的推出,要想獲得大家的共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我們也認為,所有的問題,現在任何一個理論都很難計算什么樣的匯率是最合適的,應該是一個供求都能夠比較正常反映的市場,所決定的匯率才是均衡的匯率。沿著這樣的思路出發,人民銀行不斷簡化經常項目可兌換的手續,不斷放寬資本項下用匯的改制,不斷釋放合理的外匯需求,可由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匯率形成機制創造條件。 第二方面的改進是加強國際合作,防范金融危機。上午謝平也談到了,在經濟一體化、金融全球化的情況下,他國的危機也會波及到自己,因而大家都意識到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亞洲各國加強了貨幣合作,最主要的就是簽訂了清邁協議,希望發生危機時有一個合作,而且由雙邊的合作逐步向多邊合作努力。中國在進行匯率機制改革時,我們也意識到中國的匯率改革會對市場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因而我們在動匯率的時候,我們下午七點對社會公布但從五點開始,給很多相關國家的央行行長打電話通報,中國的這種做法在國際上得到好評,第二天馬來西亞就宣布他的匯率形成機制加大靈活性。 加強監管協調,建立預警機制和信息共享,從亞洲金融風波之后,東盟和中日韓(10+3)在金融監管方面的磋商是比較多的。大家也感覺到要發展金融市場,特別是亞洲的債券市場,因為我們的資本市場不發展不發達也是亞洲國家不能夠很好地應對金融危機的原因。 第三方面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剛才講了三個教訓,其實第一個就是經濟結構存在問題,正因為重要,所以我放在第三來講。 中國經濟面臨著世界經濟失衡和國內經濟失衡雙重挑戰,樊綱今天也已經講了,中國正處于世界經濟結構失衡的漩渦中心。我們應該看到,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來自于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但是這是經濟結構失衡的反應,不是一個貨幣的問題,不是一個貨幣幣值的問題,而是經濟結構的問題。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社會保障不健全導致居民消費不足,在整體的國民儲蓄中居民的份額是在下降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爭取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向居民傾斜的這樣一個政策傾向,我非常同意剛才很多專家的意見,我們應該在初次分配當中講求效率,應該充分的體現市場經濟配置資源方面的作用。 除了國民收入分配面臨的問題,還有我們在外貿方面,長期實行的獎出限入,投資向進口替代傾斜,產業方面的填平補齊,外匯方面的寬進嚴出,這些政策盡管近年來有所修正,但是政策的慣性作用,對雙順差產生仍有很大作用。我們的出口基本上以加工貿易為主,這種吸引外資的政策決定了匯率對貿易順差的影響非常有限,匯率無論怎樣變動,兩頭在外,出口方面減弱的競爭力會在進口方面增加,加工貿易就決定必須要有新增的價值,天然就是順差,這些經濟結構決定了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是必然的。要想減少雙順差,就要解決我們經濟結構的問題。不解決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問題,就難以擺脫現在中國面臨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增大、外資流入,雙順差進一步增大,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就再次增大的循環。03年之后,中國已經進入了這樣一種循環,這種循環對于中國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情,如果一旦升值預期消失,有可能出現獲利資金迅速撤離,從而引發經濟振蕩。大家說現在是資本項下管制出不去,但是它進得來就出得去,他進來你不可能擋他,他出去你也不可能阻他的。 大家要記住老子一句話,非常深刻,“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事情發展很好的時候,我們也要想想危機在什么地方,類似危機都是國家在連續繁榮之后突然產生的。我們處于高山之巔,我們就要想想下面會不會面臨深淵,我們有這樣的危機意識,才能保持不對我們的經濟有損害。我們應該看到社會資金的流動性這幾年積累很大。中央銀行在銀行體系里,在銀行宏觀調控當中所做的對沖是不能夠解決經濟的根本問題的,只是為經濟結構的調整在贏得時間,如果我們沒有憂患意識,沒有加大結構調整的緊迫感,我們的經濟今后幾年會面對很大的問題。所以我們要要有憂患意識,加大結構調整的緊迫感,才能保證經濟的平穩發展,有效防范金融風險。 我就說到這里,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