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賀力平:后過渡期外資銀行進入的影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 14:41 《董事會》
現在外資銀行的持股是有限的,銀監會最近正在考慮提高外資股東在中資銀行中的持股比例,我是贊同這種做法的 文/北京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 賀力平 在華的外資銀行,現在是一個熱門的討論話題。2001年底,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銀行業的開放過渡期為五年,從2001年底到2006年底,在過渡期內,中國要在一系列領域內逐步開放國內市場,其中銀行業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這是一個大的背景。 外資銀行進入的原因 從國內因素來看,外資銀行進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銀行業的市場規模大,增長速度快!笆袌鲆幠4蟆笨梢詮呐c其他國家的對比來看,比如印度、巴西、南非、俄羅斯這幾個發展中經濟體,從銀行業資產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來看,中國在這五個國家當中是最高的。關于增長速度,在最近五年中,我國銀行業的總資產規模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在這五個國家當中也是最高的,而且這個速度并不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速度,而是在銀行業處于整頓和調整時期所達到一個高速度。這就意味著,國內市場從總量上看有很多發展機會,這不僅吸引國際銀行機構到中國來,也吸引國內的很多社會力量想要進入這個市場。 國內銀行業在最近這些年來經營業績欠佳,有很多壞賬,為什么還能夠吸引眾多的投資者呢? 首先,壞賬并不意味著這個市場缺乏經營和盈利的機會,壞賬只是說明銀行的經營管理有問題,這是兩個概念。當然也有經營環境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最近一年來經常討論一個概念,叫做“中國的金融生態環境”,認為這個環境存在很多突出的問題。但是,中國的國內銀行市場上還是有很大的發展機會,而且可以為各方面的投資者和經營者提供發展的機會。 第二,從國內因素來看,多年來中國一直實行積極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外資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吸引外資銀行進入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外資銀行實際上早就在中國開展業務了,它們要跟隨本國的企業一起進入中國。 第三,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經濟體制改革,國內企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多樣化,這種多樣化趨勢不僅表現在產權結構上,也表現在經營效率上,不同行業和地區也存在經濟發展上的多樣性。在這種背景下,很多外資銀行可能會認為,它們可以在中國經濟的某些局部領域發現有利于它們自身發展的市場條件,這是一個細化。由于國內銀行業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大量的金融活動依附于政府,主要為國有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而相對地忽略了為普通企業和居民提供必要的、有效的銀行服務,這就表明,國內存在很多有待于開發的新的經營領域,這些機會沒有被國有銀行很好地利用.比如在消費者銀行服務方面,銀行卡市場在國內的發展還是比較欠缺的,信用卡的發展比較薄弱。很多外資銀行業看中了這一領域,希望能夠進入這一具體的、新興的領域,所謂“新興”,是因為這在國外已經不是新興的領域,但在國內是一個新興領域,這也是吸引外資銀行進入的因素。 從國際因素上來看,為什么外資銀行對中國市場表現出巨大的興趣呢?有三個重要的原因: 第一,在許多發達經濟體,其銀行業已經高度發達,其國內市場趨于飽和。發達國家的銀行業的發展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在歐洲。因此,它們在本國的經營利潤率相對比較低,跟其他行業沒有太大的區別,沒有所謂的“壟斷利潤”。 第二,相對于發展中經濟體的同類銀行而言,來自歐美國家的大型外資銀行不但擁有明顯的管理和經營優勢,而且還具有國際市場網絡和資金規模上的優勢,這種優勢促使它們通過走向海外進一步鞏固競爭優勢。哪里增長得快,哪里有亮點,這些金融結構就會到哪里去,就有可能形成“蜂擁”般地進入。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在東南亞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歐洲和北美的銀行曾經一度涌向東南亞,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跟風的趨勢。 第三,從國際因素看,在世界范圍內出現了銀行業市場國際化的趨勢,國際舞臺成為各國大銀行相互競爭的場所。對于那些大型銀行來講,尤其是對于那些把服務對象定位于一些大型企業的銀行機構而言,它的市場和客戶對象是國際化的,再加上銀行結構要管理流動性,要管理風險,這種風險有可能來自國際市場,來自不同的貨幣的兌換,也就是匯率風險,那么這些大型銀行就要通過國際金融市場來進行避險等活動,所以現在中國的外資銀行非;钴S。 外資銀行進入的方式 從理論上說,一國銀行進入到海外市場可以有多種方式,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的方式在最近兩三年主要是入股,包括參加國內大型銀行的股份制改造,以及入股一些中小銀行。但是到目前為止,這種入股既不是控制股,也不是微不足道的股份,是介于這兩者之間,我們給它定義一個名稱,叫做“這個股份足以使它派出董事,但不足以使它委任董事長”,是這么一個概念。對于戰略投資者而言,他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這個地位在整個董事結構中處于少數方,或者說是一個重要的少數方。為什么外資銀行擁有開辦分行的自由,但它們沒有采取大規模建設分行,而是采取入股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呢?我覺得這和中外銀行市場上的一些差別有很大的關系。 首先,在后過渡時期,外資銀行可以進入國內市場,不分地方,不分幣種,不分客戶對象,但是實際上開設分行的經營成本和風險是相當高的。它們認為中國國內市場有很大的潛力,但是它們沒有辦法通過自己獨立的經營,把這種潛力轉變為經營利潤。 第二,國內銀行業的政策有重大的轉變,這是最近兩三年出現的,最重要的就是加速國有銀行產權結構和公司治理機構的調整。對很多外資銀行來講,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抓住機會進入中國市場,因為這有可能為外資銀行未來在中國更大的發展提供一個起點,并不是說以后只能以這種方式進入。未來在更加掌握中國國內市場的情況的基礎上,或者認為應進一步增強對中國國內市場的拓展力度,它們還可能會采取設立分行的形式,這個未來是多久呢?可能是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到那個時候它們可能還會采取別的方式。 第三,中資銀行機構對這種方式是歡迎的。從中資銀行自身的角度來看,一是,它面臨著資本金不足的問題,需要一個有效的籌資手段;二是,對于中資銀行的管理者來講,他們希望增加自己的經營獨立性。盡管國內的《商業銀行法》已經賦予他們獨立性,但是在實際的經營環境中,他們的獨立性往往受到影響,如果有外資入股者的參與,他們會利用這種新的因素來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減少一些行政干預。更重要的是,現行的政策可以外資銀行的持股水平達到足以派出一名董事,但是不能委任董事長,換句話說,中資銀行可以接受一位董事成員,但是仍舊保持對董事會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國內銀行機構的負責人認為,入股的方式一方面吸引了資金,另一方面也增強了自己的經營獨立性,同時也不喪失對本機構的控制,所以這對他們來講是一件好事情。因此,政府、外資方和國內銀行機構這三方都對此表現出積極的態度,這自然就促成了我們現在所看見的,外資銀行主要以入股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今后可能還會繼續出現。 外資銀行進入的作用和影響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里,盡管外資銀行已經進入中國,但是它們對中國經濟的作用和影響是不大的,對中國的外資部門和對外貿易有很大影響。現在這些限制逐步取消,在今后的若干年內,可以預料,外資銀行進入的規模還會繼續增大,它們對國內經濟的作用和影響也會隨之增大。外資銀行在未來的作用和影響是多方面的,這里特別提到兩個方面: 第一,增加國內銀行市場的競爭性。當然,也應該冷靜地看到,這種壓力是否會同等地表現在每一個國內銀行機構上是很難斷定的,今后國內銀行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分化。 第二,改變國有銀行的股權結構,提升國內銀行的獨立性。國內銀行經營獨立性的上升,會引起很多相應的轉變,在監管制度的安排上會有一些轉變,金融市場、貨幣市場的實施方式也會有轉變。比如利率,我們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直接規定利率,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就不一樣,美聯儲不會提高或降低存、貸款利率,它是調整聯邦基金利率,至于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由商業銀行自己決定,這兩者之間有本質上的差別。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這些銀行機構是否具有經營的自主性。 我們也不能過高地估計外資銀行進入的作用,中國有自己的特點。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大的國有銀行不管是引進戰略者,還是進行海外上市,主要的股東還是中央政府,是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局面并沒有因此而改變,因而國有銀行的治理結構的問題還會存在。怎樣概括我們國內銀行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這樣說,是政治家任命銀行家,這個模式在中國還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尤其在大型國有銀行,這并不會受到外資銀行進入的影響。從根本上來說,國內的開放是國內的事情,引進多少外資可能對此都沒有影響,國內怎么做完全是取決于我們自己。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外資銀行的進入是不是會威脅中國的金融安全甚至經濟安全。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心平和氣地、理性地進行討論。 首先,什么是經濟安全或者金融安全?如果我們認為,凡是外來事務都會影響我們自身系統的不穩定性,那么這種觀點有一個前提,即這個系統是與世隔絕的、不開放的,就像自然界中的“溫室”。如果我們的國有銀行是溫室里的植物,你要開一個天窗,這會改變它的生長環境,顯然不利于它的生長。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永遠不應該開放,中國經濟不能搞外貿出口,不能引進外資。因此,我們要引進外資銀行,逐步開放市場,這有助于提高國內銀行機構的持久生存能力和競爭力,如果繼續把它當成溫室里的植物,它是沒有持久生命力的。 第二,我們是不是要把外資金融機構看成是一個投機者,看成是一個短線投機者,一有風吹草動他就撤資,人民幣一升值他就來,我認為不是這樣的。國際上有一個很流行的看法,認為中國經濟不僅在過去十年中快速增長,而且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會快速地增長,中國經濟的總體規模在未來三十年內,保守一點,在未來的五十年內,有可能達到甚至超過美國經濟的規模。當然,不排除有投機性的行為存在,但投機性行為不是主流。 對于外資銀行,有一種觀點是控制,F在外資銀行的持股是有限的,銀監會最近正在考慮提高外資股東在中資銀行中的持股比例,我是贊同這種做法的。從理論上來看,如果把持股份額提高到50%,這就意味著對方控制。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兩個人結婚,你說是男方控制女方,還是女方控制男方,我覺得這是平等的,是相互影響的關系,是結合成利益共同體的關系,而不是一方要控制另外一方,如果出現一方控制另外一方的情況,那必然有一方存在結構缺陷,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利益,不能捍衛自己的利益。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