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輝清:股市需要中國式調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09:25 新浪財經
高輝清,數學博士,循環經濟專業博士后,副研究員,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發展戰略處處長。主要從事宏觀經濟、產業經濟與證券市場分析研究,發表經濟分析文章500多篇。出版專著一部,合著十幾部。 3月19日-3月25日,新浪財經把一周的時間留給高輝清。----編者按 股市需要中國式調控 3月20日 星期二 文/高輝清 歷史上,中國的股市曾經是一個典型政策市。然而,近一、二年來,隨著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快速擴張和資本市場各項改革(尤其是股改)的快速推進,股市微觀基礎得到明顯改變,政策市的微觀基礎正在逐步消失,股市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調控市”。 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改變。與過去的政策市相比,在“調控市”里,政府對股市的干預不再是以行政命令式為主,而是更多地引入市場手段和法律手段。調控的方式往往不是直接針對股市行情,而是往往通過加強股市規范化建設來間接影響行情。很顯然,目前這一轉變對投資者來說,實際上都還有些不太適應。 有鑒于此,如何把握新時期政府對股市調控的特點,對于投資者正確看待股市行情發展和作出正確投資決策,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而從今年的實際情況看,政府對股市的調控與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基本上一脈相承,在很大程度上脫胎于“中國式調控”。 所謂的“中國式調控”是筆者根據近兩年來我國宏觀調控出現的一些新特點而歸納出的一個新名詞。與經典宏觀調控理論相比,“中國式調控”具有許多全新特點:一是調控目標發生了變化,除了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保持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四大傳統調控目標之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調控目標,比如節能、污染治理和安全生產約束目標,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近期后者的權重還更大一些。二是調控的手段發生了變化,政府已經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在當前的形勢下建立和諧社會光靠市場手段面臨著諸多的局限,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在許多情況下不可或缺,因而,綜合調控開始變成常態。三是調控主體發生了變化。現在,除了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和中國人民銀行這樣的傳統宏觀調控部門之外,國家環保局、國土資源部、建設部、商務部、國家稅務局、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等部委也開始在宏觀調控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應該說,這是一種基于目前我國具體國情的、創新型調控。其目的是為了引導中國經濟與社會的順利轉型:即從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轉為追求經濟全面發展;從追求短期經濟效益轉為追求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與此同時,“中國式調控”依然注意長短兼顧,短期內保持經濟的平穩性,長期看追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很顯然,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建立和諧股市,實現股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定將是當今及其未來政府對股市調控的一個重要主題。為了完成這一個歷史使命,政府對股市的調控手法與宏觀調控手法將保持高度一致:長期看注重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短期看保持股市相對穩定,避免行情大起大落。 在進行上述分析之后,我們回過頭來看股市,許多問題就能夠看得更清楚了。關心股市的人都知道,最近股市出現了大幅震蕩。先是出現大幅度下跌,上證指數曾經在4個交易日內下挫了近300點。導致行情下跌的成因,從表面看是政府的干預。因為前段時期陸續有多個部門領導人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方式指出,股市已經有泡沫,提醒投資人注意投資風險。與此同時,銀監會還發布《關于進一步防范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證券公司業務往來相關風險的通知》,禁止信貸資金被挪用入市。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全國國資工作會議上明確表示,對于國有企業炒股,應該高度防患風險,國資委將建立一套跟蹤系統,對進入股票市場的國企資本進行監控。然而,當不少股民和基民(購買基金的個人投資者)剛剛割肉離場,股指又連續幾天出現上漲,報收陽線。其原因又在于,證監會又批準了多家股票型基金的發行,對股市構成了利好。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開始將矛頭都指向了政府,認為正是來自政府的干預才使得投資者迷失了方向。但事實上,人們只要稍一對比就會清晰地發現,的,它只是上述“中國式”宏觀調控在股市的延伸:不僅調手段和調控主體多元化,而且調控的短中期目標也與整個宏觀調控保持了一致,即在近期實施夾板式調控以保持股市相對平穩發展的同時,提高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當然,談到股市調控,我們不能不提到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這位以其模糊語言藝術聞名于世的金融大腕最近竟然以無比清晰的言語告誡道,中國政府不應該對股市加以干預,而應該讓股市順其自然地發展。對于這一指責,有關部門顯然沒有給予任何正面回應,因為這里實際上一個“底線”問題,即政府是否需要對股市進行調控。 在歐美國家,政府與股市的關系非常簡單,因為股市是一個標準的市場,與其他資本市場一樣并不是一個宏觀層面的問題,根本就不在調控目標之列。因而,通常的情況下,政府并不干預股市。但是,這一做法并不具有普遍性,尤其是不適合于中國國情。 首先,當今社會,國際資本規模龐大,富可敵國,而且四處游蕩,制造事端。如果對其不進行干預,往往會導致經濟和社會出現巨大震蕩,亞洲金融危機就是它們的杰作。而從目前情況看,通過正式渠道進入中國股市的GFII雖然不多,但是通過非正式渠道進來的卻不少。前一段時期,我國股票指數大幅飆升的行情甚至讓國內機構都看不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不加以干預,將來會出現什么樣的災難就不好預料了。 其次,在西方,股市是從街頭交易、柜臺交易、地方市場、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之中投資者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逐步培養起來了明確的風險意識和成熟的投資理念,每個人在進入市場之前就很清楚,自己將必須為投資的結果承擔全部的責任。但在中國,股市并不是一個自然生長出來的產物,而是一個政府為了推進改革,“空投”下來的產物,自始至終就是在政府的保駕護航下成長。雖然,經過了近20年發展,市場規模也進入了世界前列,但至今股改還沒有徹底完成,市場主體依然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2006年以來,看到股市大幅暴漲,許多人把房屋做抵押貸款、甚至干脆將房子賣掉來炒股票。在這種情況下就使得政府如果不適時適度地進行干預,就會有更多的人作出這種非理性的行為來,將來股市一旦轉熊,就會有人傾家蕩產,影響社會安穩。 更何況,即使是在西方國家,政府也不是對股市完全置之不理,即使是格林斯潘本人也曾經說過,美國的貨幣政策需要將包括股票的資本價格變化情況考慮進去。而在“911”事件之后,美國政府也在一段時間內將股市停止了交易。 簡而言之,不論是從歷史沿革看,還是從具體國情看,政府保持對股市的調控不可缺少,這一個必須經歷的發展過程。盡管如此,我們也應注意到一個可喜的現象。1996年,政府為了調控滾燙的股市曾經連下十幾道金牌,最后將股市打得奄奄一息,長時期恢復不了元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政府有關部門實際上只是稍微采取了一些象征性的動作,股市就應聲而落。 由此看來,我國的證券市場的投資主體確實比以往成熟了許多,中國的股市從“調控市”進入“成熟市”的歷程也許將因此而大大地縮短。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