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易憲容:中國金融改革 從形似轉為神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03:14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易憲容 近年來,中國金融業改革可謂是如火如荼,也取得了相當突出的成績。但是,正如我多次指出的那樣,這些年來中國金融改革是形似而神不似。也就是說,中國金融業改革可以移植外國金融業的組織、機構、產品、市場及制度,但卻無法移植外國金融業的內在精神、價值觀及運作機理,從而使得我們無法從根本上來檢討與化解中國金融業的內在制度缺陷。 中國金融業改革為什么會是這樣?為什么沒有走出中國金融改革的特有之路?這僅僅是中國金融改革的路徑依賴而導致無法跳出其制度的窠臼嗎?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中國金融改革的思路及范式仍顯陳舊。多年來,中國金融改革往往只在傳統的思維與觀念層面上發生了一些變動,而且又是以圍繞著金融機構建立和調整為核心展開的。如央行分拆與銀監會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建立、金融工委的建立與撤消、匯金成立與變更、國有銀行重組等。由此可見,中國金融改革從起點到終點,都涉及機構的建立與撤消及人事的安排與調整。 正因如此,迄今中國金融改革還沒有從金融業如何來滿足變化了的市場金融服務需要展開,即從金融功能角度來確定金融改革的使命、目標、權利與義務關系,從金融業的內在規定性來建立起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等。 現代金融理論告訴我們,金融學是研究人們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如何進行資源的時間配置的學科。它有兩個特點:一是金融決策的成本和收益在時間上的分配,即強調資源配置的時間性;二是決策制定者或當事人通常事先不知道,即強調決策的預先性和當事人行為的事后性。對于金融體系來說,它包括市場、中介、服務公司和其他用于實現家庭、企業及政府的金融決策的機構。而金融的功能是以以下兩個前提為基礎的:一是金融功能比金融機構更為穩定,即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及金融組織等可以千差萬別,但其功能萬變不離其宗;二是金融機構的形式會隨著功能而變化,也就是說,任何金融創新都在于如何更有效地來實現金融功能。在上述的前提下,金融功能可以分解為: 第一,金融體系提供清算和支付結算的途徑,以完成商品、服務和資產的交易。任何交易的發生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支付方式來完成,一種有效的支付方式,所耗費的成本就越低。例如,紙幣代替黃金以及支票、信用卡和電子貨幣等替代紙幣作為支付手段,現在又有可轉讓提款匯票帳戶和現金管理帳戶等金融創新工具,這些替代的支付手段都相應地提高了支付效率。 第二,金融體系在不同的時間、地區和行業之間提供經濟資源轉移的途徑。因為,時間和空間上延伸與分離是理解現代性金融的關鍵。這種特性使得人們可以為了今后而放棄一些現在的東西(如儲蓄),也可以為了現在而放棄一些將來的東西(如貸款購房)。這反映了經濟資源可以從一個時點轉移到另一個時點。除此之外,金融體系對于在不同地點(如國家和地區)之間轉移經濟資源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社會經濟越是發達,越是需要金融體系為實現經濟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轉移提供有效的手段。金融創新就是使得稀缺資源在時間與空間上、從收益較低的地方轉向收益較高的地方的一種方式。 第三,金融體系提供管理風險及分散風險的方法。任何經濟活動的風險總是不可避免的,盡管風險不可避免,但風險是可以分散或轉移分擔的。因此,金融體系使用各種金融合約、金融工具、金融組織等方式不僅可以轉移資金,而且還可以轉移或分散風險。例如,保險合約、金融衍生品工具等都是分散風險的方式。 第四,金融體系能夠儲備資源和分割股份。現代金融體系提供了各種機制(如股票、基金和銀行等),將一個個家庭的資金聚集起來并在投資中分割股份,為個人或單個家庭提供了參與需要大量資金的投資的機會。例如,企業債券及可購買無法分割的大型企業股份的共同基金及股票市場等。 第五,金融體系也能夠提供價格信息(如利率、股價、匯率),幫助協調市場中不同經濟當事人之間的分散化決策。在現代社會中,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的情況下,金融資源往往無法得到有效配置。但在一個完善發達的金融體系中,金融體系能把不同的信息充分地集中反映在金融資產價格上,幫助人們根據這些信息進行分散化的決策。 第六,金融體系也為交易當事人提供了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在現代金融市場中,信息不對稱、不完全是十分普遍的現象,這就使得金融體系的功能難以發揮。因為,合約的各方通常無法方便地監督和控制其他人,這就出現了激勵問題,如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及委托代理問題等。例如,商業銀行設計并實施了一種格式化貸款合約,一方面可以節約談判簽約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貸款條款的設計和實行防止信息不對稱條件下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發生,在允許借款人的活動自主性的情況下保護貸款人的利益不受損害。所以,一個功能健全的金融體系將有助于克服這些激勵問題。 正是從金融體系的功能出發,我們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不同的文化背景或經濟環境下,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變化是很小的。但是,為了有效地發揮金融體系的各項功能,金融機構會根據不同的技術條件、經濟環境、文化背景及具體情況來尋求自身的變化與發展,即金融機構或金融組織會根據金融體系功能的不同需要而相應變化與適應。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中國金融業改革并沒有把現有金融體制、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經營方式及金融產品看作是一個既定前提,也不是僅僅局限于對現行金融制度、金融法規、金融機構等方面的缺陷與不足進行修補與改善。中國金融業改革要從根本上來檢討其功能的發揮與效率,并通過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產品等方面的創新來有效地實現金融體系的各種功能,保證金融體系資源的有效配置。 因此,中國金融改革要在范式上進行一次革命,實現從圍繞機構變化與調整向改變或實現基本的金融服務功能轉變的一次變革。 首先,從金融體系這一層面來看,中國金融業改革的使命就是要建立一個能更有效地履行其功能的金融制度。比如,通過改善金融基礎結構來促使金融體系更有效率地執行金融的基本功能,以此提高金融體系效率。 其次,從金融機構的層面來看,中國金融業改革并非是僅僅局限于在對傳統的金融機構分類上加以修補,而是要根據市場運作的需要去整合或創立新的金融機構、金融組織及金融工具創新等來履行金融功能。當然,政府人為地劃定某類金融機構或組織功能,限制來自其他金融機構或組織及市場的競爭,這樣做最終會導致金融運作的無效率。例如,中國金融市場中之所以存在許多問題,根本在于政府壟斷,或無法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或整個市場運作機制被扭曲了。可以說,在這種體制下,目前中國金融業所面臨的風險會越積越多。因此,目前中國金融機構的改革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引進市場機制、如何配置與分散金融風險上來。這些金融機構只有實現有效的市場競爭,才能分散風險。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金融機構的資產風險可能會有大小之分,但此時金融市場會把風險分散并由投資者或客戶來承擔。投資者之所以選擇風險,就在于這與他們預期的收益相關。 再次,從金融運作方式來看,某種金融運作方式一般是幾種金融功能的一種組合。至于其組合的方式與特征都是可以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及約束條件來確定的,并伴隨著經濟環境變化而不斷地進行調整。如果出現了一種新的金融運作方式,各種功能性分化或功能性重組就會出現。因此,中國金融業改革,并不在于以一種運作方式代替另一種運作方式,也不在于以一種機構代替另一種機構,而在于要根據金融體系運作過程中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對金融市場、金融工具和金融業務等進行功能性的分化或功能性的整合,以便尋找到能高效發揮各種金融功能的最佳點。只有這樣,中國金融改革才能尋找到能有效配置金融功能的一個均衡點。 最后,從金融產品層面看,可以采用不同的金融產品來實現同一金融功能。例如,對政府債券進行保險,既可以由保險公司向投資者出售保險單來完成,也可以由投資者直接購買期權合約來實現。同時,也可以由同一產品來實現不同的金融功能。例如,投資基金既可以用來配置風險,也可以讓金融資產在不同的時點與空間上進行資產轉移與配置,為當事人提供市場價格信息及激勵約束機制等。因此,中國金融改革不僅在于如何調整傳統的金融產品項目,而且還在于如何從實際經濟活動的需要出發創新金融產品。金融產品一旦走向市場,也就意味著將出現一個新的金融市場。 總之,就目前中國金融改革情況來看,為什么存在許多問題與困難,最根本點就在于中國的金融改革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機構改革范圍與觀念上,而金融改革的核心就是如何建立起一套滿足于市場的金融功能服務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切入到金融改革的核心,才能真正深化中國金融改革。因此,中國金融改革應該掀起一次范式上的革命!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