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周林軍:中國醫改路徑究竟如何選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14:11 《經濟》雜志
作者對目前導致我國“看病難”和“看病貴”的病因進行了全新的解析,認為中國醫療行業成本居高的首要原因在于錯誤的“效率激勵信號”誘發了錯誤的行為反應,并開出了獨特藥方 文/周林軍 “看病貴”現象激起了社會的憤慨。某公共研究機構直言不諱,“問題的根源在于市場化的走向違背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基本規律。”衛生部高層也指出,衛生事業應堅持公益性,政府應該更多地增加衛生投入和承擔公共衛生責任。 筆者欣賞上述嚴肅的態度,但不認同某些簡單的結論!翱床‰y”和“看病貴”背后是高昂的醫療成本,既然核心問題是成本高昂,怎么可以偷換概念,把問題的解決寄望于誰來埋單或醫療機構的性質?到商店購買一個標價500元的商品,錢從甲腰包里出來或從乙腰包里出來并不能影響標簽上的價格;同樣,只要價格由成本決定,其之高低也不會改變。醫療服務亦是如此,其高昂的成本不可能通過簡單地把埋單人換為政府或把醫院重新定義為公益性得到解決。如果這種簡單的邏輯支配了我們的思維,等于重新上演了一出掩耳盜鈴的游戲。 筆者以為,中國醫療行業成本居高的首要原因在于錯誤的“效率激勵信號”誘發了錯誤的行為反應。 錯誤的激勵信號首先表現在缺乏適當前提下對“效率”的盲目倡導,導致了另類的解讀:效率=收入。既然醫院收入增加成為醫生收入增加的激勵性前提,那么一個符合“順向邏輯”的利益過程就會應運而生——通過加重患者成本來提高價格。這種“醫生收入水平→醫院收入水平→醫療價格水平”構成了醫療行業盛行的效率路徑,屬于通過拉大社會成本而實現“虛高”效率,完全有悖經濟學中對效率的基本定義。第一個紐扣系錯,接下來的紐扣豈有不系錯之理? 因此,在嚴厲指責中國醫改的時候,有必要重新思考這種缺乏理性的“水漲船高”式的“效率路徑”。經濟學常識告訴人們,在一定的生產水平和配置途徑上,效率等于總收益減去總成本之后的凈收益水平,在競爭的條件下,效率的實現可以有不同的路徑依賴,如成本不變但售價上升,或是售價不變而成本減少等。某飯館菜肴的質量和數量與另一店鋪同等的情況下,吸引顧客和增加收入的最佳方式是降低成本而非提高價格,因為后者只能為競爭對手帶來好運。 所以需要采取“逆向邏輯”來設計一種新的激勵信號。設想,在平均就診率、住院條件、治愈率大致恒等的條件下,眾多醫院中乙肝患者平均治愈單位成本“最低”的一家醫院的醫護人員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那么在某醫生試圖開出天價療單,或院長試圖買進帶有回扣的藥品時,他們會不會遭到患者抱怨或是醫院內外的一致聲討?換言之,假如醫生收入的提高與治愈成本的降低處于“反向”互動關系,是否也會對以往那些勤于變換藥品名稱、借機加價、唯利是圖、以次充好的廠商形成某種壓力,迫使其不得不加緊研究、開發和生產藥效更好和成本更低的產品? 也許一些人會以為,“醫生收入增加←醫療成本減少”這一“逆向邏輯”或反向激勵的思路過于理想化,但生活和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在質量和數量相同的條件下,面對同一種商品或服務,人們肯定會去價格低的商店購物。醫療衛生行業的改革盡管復雜,但也不能違背這一基本常理。事實是,“醫療成本增加→醫生收入增加”這一錯誤的激勵信號,正如第一顆系錯的扭扣,已經而且正在把中國的醫療衛生改革或市場化引入岐途。 但醫改的錯誤真在“市場化”嗎?目前許多批判矛鋒直指市場化,認為它是罪魁禍首,甚至有學者指出,醫改對市場化的路徑依賴是完全錯誤的,主張醫療衛生行業應重新回位“公益性”。 在對醫改批判中彌漫著對市場化的誤讀或一知半解。其實市場化絕非如某些人想象的,只是通過漲價增加收益。它的目標在于:通過競爭產生效率。因此,真正的市場化并不介意醫院的屬性,它不是成功與失敗的充分條件。關鍵的問題在于:無論是公益性、商業性、國有或民營行業,都必須在市場中接受競爭考驗、服從競爭規則和實現競爭效率,這才是市場化的精義。換言之,醫療行業定位于“公益性”僅僅是醫療成本的埋單方式和埋單主體發生了調整,決不意味著醫療效率肯定會位于提高的水平。從這一點上看,中國以往的醫改空有市場化之名,沒有市場化之實,根本沒有達到真正市場化的效率標準,因此,當務之急是重塑醫療衛生行業的市場化目標:通過有效競爭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中國的醫改出現了挫折,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放棄市場化的進程。問題不在于要不要市場化,而是要真正的市場化。關鍵是理清思路、找準問題、重構目標,深化改革。 作者系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巡視員,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研究中心研究員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