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中國的最大問題就是教育問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17:13 新浪財經
2007年2月2日下午,第四屆“中國經濟展望論壇”題為“發展與和諧——挑戰、機遇與對策”的圓桌討論會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萬眾樓舉行,邀請二十幾位專家學者就當前熱點話題進行討論。以下是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姚洋的精彩觀點。
姚洋:說一場討論的我稍微做點兒評論,因為馬所長也提到出口問題,我稍微做一下評論,然后接著賈康所長講的均等化問題,最近我做了一個教育方面的很小的調查,有些感受,現在的感覺,好像我們的出口太多,但是我們為什么出口,其實這些就是精簡了發展,我覺得有兩點,一個是中國制造業的能力比較強,已經有了這個能力,第二點是我們收入比較低,因為我們人均收入現在算是2000美元,國際平均大概是5000到6000美元,很高能力,很低的收入,必定的結果就是出口,考慮到世界是整體,沒有任何貿易壁壘的話,結果肯定是這樣,出口是不是多了,我覺得這個是很難用一個標準來評價,我覺得至少有一點,出口為我們的就業貢獻是巨大的,而且這部分就業主要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那些最窮的人就業,就是進城農民,我們談收入分配,收入分配中國大概最大的收入分配就是城鄉差距,撇開了城鄉差距,國際上我們是很好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城鄉收入差距,3.5倍的差距,世界上前所未有,如果你考慮這點的話,如果我們砍掉出口,有多少讓要回到農村去?我們現在保守的估計1.2億人進城,出口下降直接影響到的是我們這些打工的人,我們收入差距不是更擴大了嗎?就業是很終了問題。
是不是出口就是給人家打工呢?可能短期內是,長期來未必,我們最近做了廣東的計算廣東是出口最多的,廣東是以出口加工業起家的,但是這十幾二十年的發現,主要的出口競爭力不是勞動密集型的,而是機電產品,機電產品的出口占到廣東省的出口50%以上,而且廣東的本地的技術含量至少從97年開始就增長了,我們的計算是97年下降到20%,當然指標稍微復雜一點,大體上說20%,2002年變成了60%,經歷了V字形,一開始是下降,你給人家打工,但是這是在學習,學著學著就變成自己能制造了,以前我們關起門來搞進口替代,沒想到廣東把進口替代做成了,這是個進口替代的過程,但是通過出口完成,要看長遠一點。
我們要看到全國的水平,看到江蘇的水平,我們是越來越依賴于國外的技術,但是如果說廣東是我們的一個先行者的話,廣東應該是我們的榜樣,可能未來全國也會走向這么一個V字型的道路。這個跟我下面說的是有關的。
我覺得考察中國和諧發展的時候,不要忘了我們最底層的那些人,他們才是我們最關注的,我最近將從瑞安市做了一個調查,瑞安搞了一個陽光光程,當地財政拿出一部分錢來,給到他們那兒打工的進城農民的子弟借讀費,不光是面義務教育這一塊,到了高中的職業教育也免,只要有一個上每個學生免一千塊錢,調查的結果覺得很有意思,他們為什么能把這個事情做成?問教育局長,他說我說三點,第一點中央政府說了和諧社會,我們要和諧,我們應該關注進城的這些農民,第二個對經濟增長有好處,因為他們來我們這里打工了,對我們經濟增長有幫助,因為這些老板,如果你們不解決他們的讀書問題,一年兩年他們都走掉了,所以很多老板跑到政府說,你必須解決我們子女的教育問題,第三個是穩定,當然這里頭的說法很有意思,他是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都是對我們本地人好,我并不是真正關心來我們這里打工的農民,我問他一個問題關于戶口的問題,他馬上不吭氣了,我問當地所有的人基本上都是不吭氣的,他們說我們在為內地省份辦教育,因為這些人跑到我們這里來,他算了很多賬,我們接收了三萬多外地的學生,我們要花多少錢,一算賬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再一個城市化思路能不能改變一下,我們現在好像非常怕向大城市集中,其實我們看一下移民,好多都是停留在發達城市的中小城市,我們說到城市就是大城市化,其實應該建立城市化地區的概念,比方說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大概是一億五千萬人,長三角你容納2億和2.5億人是沒有問題,水源是充足的,城市化的思路如果不改變的話,沒辦法解決失衡的問題。
我是從移民的教育談起,我覺得這是和我們戶口制度和城市化道路聯系在一起的,你要講到和諧的問題,我覺得這是中國最大的問題,上半場也講到中國作為世界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形象,世界上要有領導力,剛才也說了,是道德的力量,不是你天天說我有什么中庸思想,那沒用,要實際的,中國的最大問題就是教育的問題,你對人都不平等對待,你怎么到世界上說你是一個大國,對自己的人民都不平等。這是和諧社會最和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