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程恩富:完善集體產權發展現代農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10:57 光明網-光明日報

  程恩富

  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社會主義現代農業是基于現代農業科技基礎上的集約經濟和集體經濟。在我看來,社會主義現代農業的目標也就是鄧小平多次闡述的關于我國農村改革與發展“兩個飛躍”的目標。1990年,鄧小平同志強調:“中國農村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與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是又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

  當前,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時期,要遵循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農業改革和發展的兩個飛躍”的思想,落實

科學發展觀,就應在以家庭聯產承包為基礎的雙層經營體制下,增強集體層經營的實力,積極推進集體經濟聯合體,強化多種模式的合作經濟發展,切實做到農村各類集體企業和合作企業同市場經濟的充分銜接和融合,從所有制和產權制度上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

  首先,要切實發展統分結合的集體層經營。20多年來的改革實踐,表明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為基礎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有效性,但在具體實施中也遇到了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不健全、不完善,較為普遍地存在著“重家庭經營、輕雙層經營”的傾向。事實上,“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核心是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集體以所有權為基礎,發展各類集體層生產經營,尤其是公共服務型經濟,使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間接地同大市場實現對接。即農戶分戶耕作,集體統一服務,“統”與“分”有機結合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生產經營之中。許多先進單位的經驗都表明了這一制度的良好效果,一是可以改善農業發展缺乏集體服務的狀況。農業的再生產要求有一系列帶共性的重要項目和內容,如農業基礎設施、農田灌溉設施、抗御災害、農業生產技術服務、農業市場化服務等,這些項目和內容都需要集體經濟組織來解決。二是可以改善農民的市場交易地位和狀況。三是可以改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狀況。因此,各級政府應積極引導集體層經營的發展。應在銀行貸款、政府稅收、技術支持、產業項目、人員培訓、干部考核等多個方面,鼓勵集體層經營。對于通過集體層經營而共同致富的先進基層單位要大力宣傳,不斷營造良好的輿論和制度環境。

  其次,要積極壯大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經濟學完全或純粹意義上的農村集體

  所有制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農村部分勞動者集體所有的一種公有制形式,并在分配上實行多種形式按勞分配。其嚴格的經濟本質規定性是“整體所有、自主決策、聯合勞動、按勞分配”。目前,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管理水平較高的集體經濟模式,如南街村、劉莊、竹林、華西村等都是“集體經濟,共同富裕”模式的典范。這些實行集體所有制,進行統一管理的市場主體的共同特點,一是進行農業專業化生產,而且都有較發達的非農業的集體所有制企業相結合;二是實行按勞分配加福利供給制,村民之間的貨幣工資收入差距較小,同時集體承擔了日漸增多的生活用品的供給以及其他如醫療、教育、文體等福利;三是農業基礎加工業主導,農工互動共進,工業通過提高經濟效益反哺農業,增加農業的后勁。

  第三,要提倡和發展集體經濟聯合體。我國的行政單位村限于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規模都比較小,而且村落分散。由此造成的突出問題是增加了村級管理成本,加重了農民負擔,制約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因此,以村為單位的集體經濟普遍存在集體經濟實力薄弱的狀況。我國的農業與國外發達國家進行競爭,不可能單

  純靠增大規模來實現,而是要靠增強綜合競爭能力,提高科技含量和生產經營的效率。為了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的綜合

競爭力,就必須在進一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基礎上,提倡各個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的聯合,組建集體經濟聯合體,改變以村為單位的集體經濟規模小的缺陷。以集體經濟聯合體為市場主體參與競爭,能夠較快實現集體資本集中和人才集聚等多重效應。這也是未來我國農村集體經濟制度變遷的重要趨勢之一。

  目前,農村原有“完全集體所有制”經濟在內涵和外延上都有了較大改變。如土地長期承包基礎上的集體所有制與其他日漸增多的生產資料私人所有制相結合,或集體資產量化為股份私人所有,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產權分配相結合。各種混合型的“準集體所有制”、“半集體所有制”、“集體合作所有制”、“股份合作所有制”或“合作股份私有制”經濟呈現為多樣化模式。所以,我們要允許和倡導集體經濟和合作經濟模式的多樣化。(作者系中國社科院馬研院常務副院長、學部委員)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