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政績考核使地方官傾向把土地出讓金收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20:29 新浪財經
2007年1月4日,由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發起的“第四屆中國經濟展望論壇”第10場在北大CCER萬眾樓舉行,本場討論的主題是財政與稅收政策,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賈康所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劉守英研究員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平新喬教授一起探討這個問題,下面是賈康的發言:
主持人:這個話題很直接的涉及多利益的分配,尤其是中央和地方的分配。那這一塊平老師都有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能不能執行到政策上呢?
賈康:關于土地財政自己研究心得的回應,現在很多討論地方政府行為的時候,是把土地財政作為一個比較單向的貶義詞來用的,中國的地方政府是一個短期行為,這個突出行為是土地財政,這個是符合現在實際情況的。剛才平教授說到一萬億的數字,現在如果跟整個財政收入名義指標對比大概是25%,那么中國預算外的資金具體的衡量,可能其他的預算收入在一萬億上面加一些,大概是相當于預算內的1/3左右,那么地方稍微活一點的錢,因為預算內的錢是解決吃飯的錢,那么他自己支配的錢是靠這一塊的,就是土地收入為主,預算外收入支持的。但是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地方政府在比較標準化的三層架構里面,美國、日本無論是聯邦制還是單一制,還有像英國、法國、德國他們都是三層。那美國所稱的LOKO是在聯邦基層下面,他那個收入主要來自不動產的保有環節,我們現在的收入主要來自不動產的一級市場。他在一開始的批租收入,這個交易對于地方政府是最關鍵的,這個保有環節形成不了對它很穩定財政收入的支撐作用。直觀來看都是統一財政最大的區別,而從中國地方政府來看,那么在這個層級上中國市場經濟在大的邏輯上是地方政府的行為定位在,或者是調整收縮在比較專心致志提供轄區內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商,那么不動產稅或者是房地產稅,這種土地財政定義之下,但是具體把這個財源放在保有環節,有一個非常明顯得好處。這個地方政府會非常盡心盡責來履行他應該履行的職能,同時完成了自己所謂的財源建設。地方政府的財源建設在中國說了多年了,誰也不會否定這個財源建設的重要性。他要運行、他要解決自己的政績他一定要解決財源,這種在土地意識上形成主要支撐的土地財政,然后他不會考慮下一任能有多少、5年、10年的可持續的問題。這也是很自然的,這個是經濟學里大家都要承認的,地方官員有他自己的利益驅動,F在的政績考核、現在的條件下他自然而然傾向于短期行為,把土地出讓金收足,讓自己的政績做的盡可能符合各個方面評判的結果,然后自己得到更好的發展前途,意味著他的臉上非常的有光,意味著他個人最大化的實現等等。而調整到保有環節上,地方政府同樣也是這樣,就是我只要盡心盡責做好了本地的公共服務,我本地的不動產進入了升值軌道,不動產稅最基本的一個管理機制每隔幾年都要重評一個稅基,每次都是套現的機會。那么市場經濟所要求他的合理定位和行為的長期化,這個和財源建設的內在的契合全在一起了,這個是我們看起來比較理想的所謂土地財政怎么樣走到合理化、比較規范的一個基本的導向,這個導向有沒有路徑呢?現在我們沒有看出來有路徑。如果我們能做好偏平化,那么市縣這一級理所當然能拿到物業稅的稅基,這個管理上有要求說是要保密,但是實際上已經選了幾個點在做實驗了,然后給決策提供依據。
那么這個事情到底在中國走的快不快,現在不好說,但是至少可以說清楚這個路徑在中國有多大的空間,只要不出什么大的問題,這個路會越走越寬。我只要做好本地的公共服務,我財源建設就解決了,當然也結合政績考評的標準,現在有一個很好的導向,不光看GDP,還要看你單元能源消耗系數,還有看你可測算污染物的指標,還有一些綜合的考評指標。結合稅基制度改造,會讓以后的基層政府、市縣政府越來越合理把自己的實權調到市場經濟要求他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的要求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