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盧鋒:制定貿易政策應考慮政治影響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18:37 新浪財經
12月29日16:00—18:00,由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發起的“第四屆中國經濟展望論壇”第6場在北大CCER萬眾樓舉行。本場論壇討論的主題是“新貿易形勢下的全球戰略展望”。 清華大學世界與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盧鋒教授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新浪財經做為聯合舉辦方已連續三屆網絡獨家報道了經濟展望論壇,今年為第四屆報道。下面是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盧鋒教授的發言。 主持人顧錢江:謝謝李老師!我覺得進行到這兒有一個感覺,今天我們的主題可能是貿易,但是我們可能用很多篇幅講匯率和儲備,而且大家聽著聽著也都聽明白了,兩位老師還是有不同觀點、有一定分歧的。大家既然已經聽到了可以回去思考,我們盡量集中于我們貿易的題目。剛剛李老師也講到,在過去一年里我們回頭一看貿易問題實際上成為中國外交上很大的因素,比如說我們4月份胡錦濤訪美的時候第一站是到西雅圖波音飛機的組裝廠,在那里波音公司的員工還給他戴了一頂波音工廠的帽子,當年江澤民去戴了一頂牛仔帽,這個變化一對比可能有非常大的作用,也許目前超出了臺灣問題對于中美關系的影響。我們就想知道剛才理論是不是能夠解釋現實,以及理論是否根據發展創新這個問題,如果跳開這個,中國在制定貿易政策的時候是否應該考慮政治因素?有人說過非常精彩的話,經濟是全球化了,可是政治還是本地化的,請兩位老師談談這個。 盧鋒:我想中美貿易討論的很多了,這是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特別我覺得剛才我理解的當代經濟學的特點,產品的分工,不是說只有美國做,但是美國做的比較早,整個美國的體制,無論是國內的勞動力市場,還是其他領域,比其他的發達國家低一點,所以發展中形成的貿易關系似乎更緊密一些。所以我前面講到,所謂的產品分工形成的這種貿易的不平衡,所謂貿易的赤字,定義是叫做不平衡,可能更加重一些,這樣就由于政治的原因、由于利益的原因就形成非常重要的命題,我覺得這個可以理解。實際上美國也有不同的看法,他真正的想明白了覺得也沒什么不好,這樣我們看到的、我們聽到比較注意的可能是說這個貿易贏余給美國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包括他的議員、政治家、政府官員要求我們有一些讓步,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另外一方面,美國是一個大國有不同聲音,有識之士知道這個東西對美國沒有什么壞處,一般的理論角度,還是說現在人民幣實際匯率如果低估了,美國的經濟學家明白低估了沒有什么不好,如果人民幣的匯率低估了,在美國能夠用更低的價錢可以買到中國的勞動力和產品,用更低的成本能夠借債,所以沒有什么特別不好。但沒有什么不別不好的照樣需要,另外一些人要求中國要解決所謂的貿易失衡,要拿出來說事,過去還跟人權、政治問題結合再一塊,現在好一些了,跟那些問題也不掛鉤了。這些問題我覺得也是一個大國之間難免的,因為中國正在快速的追趕,多少是一個新興的國家,跟美國原來的霸權最大的國家在利益關系上有好多東西是需要協調、碰撞,甚至是在一個階段搞的很緊張,這個都不是很奇怪的。但是這個問題如果仔細觀察也會看到,矛盾歸矛盾,但是主流來講大家還是回到比如今年剛剛發生的,美國的新財長帶了陣容龐大的高官到中國談判、到中國溝通,我覺得最后可能還是通過貿易的摩擦、通過利益的溝通、通過互相的協調,找到一個共鳴的大家都不斷發展的過程。 第二點,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我個人的理解,在經濟的全球化上實際上經濟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已經向前大大的深化了,但是我們現有的國際這一套治理的結構,包括國際的一些政治方面的架構,可能是有一個滯后或者不能完全適應的問題,這是一個大題目。我相信也有一些人可能是學國際政治或者國際關系的,可能需要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對這個問題做分析。但是從經濟的角度來看,經濟基礎變化了,產品的分工深化了,全球化微觀的結構重組了,必然會在政治的層面、在國際關系層面需要有一些新的組織的創新、制度的創新,因為21世紀我覺得這是一個大題目,特別是對北大、清華國際關系、國際政治、法律領域的學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領域。因為中國的發展或者崛起,可能在歷史上是可以跟英國的工業革命或者美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前期的崛起可以比擬的現象。這樣一個變化的過程必然要帶來全球超出這個格局的組織、制度重新的界定或者重新的創造,這個過程我想是需要很聰明的年輕人來研究,來重新定義一些關系,重新思考一些大的問題。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