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n
\n"; str +=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選擇字號:
超大
打印此頁面返回正文頁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pagelogo").innerHTML + '\n\n' + GetObj("lo_links").innerHTML.replace(/#000099/g,"#000000") + '\n
\n' + GetObj("artibodyTitle").innerHTML + '\n
\n' + '\n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n'; str +=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選擇字號:
超大
打印此頁面返回正文頁
\n
\n'; str += '
財經縱橫

梅新育:全面權衡有序調整雙順差和對外資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 17:18 《中國經濟報告》雜志

  ◎ 梅新育

  除非能夠向外星人出口,否則任何一國都不可能無休止地積累貿易順差和儲備資產而不引起整個國際貿易體系失衡。2005年以來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增量已經被視為全球經濟失衡的重要表現而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由于這一格局在中長期內蘊藏著可觀的風險,如何對此加以調控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課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為此已經明確提出“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標。要遏制雙順差和對外資產增長失控,一方面需要降低貿易順差增速,另一方面需要改進對外資產管理,優化國際資產結構。

  欲速則不達

  片面追求貿易順差和儲備增長的政策取向必須改變,中國外貿必須走效益之路,然而這條道路又注定歧路紛繁、崎嶇難行,在到達終點之前,我們還要一次又一次地面臨不同政策目標之間的沖突,不得不在這些重要目標之間進行艱難的取舍。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將中國造就成為經濟強國,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從而無需付出重大代價積累過多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但短期內過快地削減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又勢必危及對人民幣的信心,反而妨礙我們實現最終目標;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徹底改變中國的外貿商品結構,最終實現我們的“趕超”目標,但在存在大批剩余勞動力的情況下,過分激進地追求提升產業結構、增加資本和技術密集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又勢必要減少就業機會,反而不利于更多的社會成員普遍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

  欲速則不達,生活的辯證法就是這樣。我們追求自己終極目標的決心不會也不應有任何動搖,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慎重和果斷同等重要,我們必須在期望達到的、往往不無相互沖突的多元目標中進行全面的權衡。在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價格穩定、對外經濟平衡、不斷提升國內產業結構等主要目標中,我們可以認為,抑制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增長(即對外經濟平衡)與價格穩定目標是統一的,但抑制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增長的努力與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和提升產業結構目標之間存在一定沖突。這是因為凈出口在2005年事實上發揮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主力軍的作用。盡管在中長期內我們需要用內需取代外需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但這一點在短期內很難實現,因為大幅度加大投資力度將進一步加劇我國本已相當嚴重的產能過剩局面,消費增長則取決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恢復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成績,而這兩點均非一日之功。因此,如果我們抑制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增長的力度過大,我們可能將面臨經濟增長失速的風險,這種風險可能是我們所難以承受的。

  不僅如此,美歐是我們的主要貿易伙伴兼最大貿易順差來源,我國對其出口業績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其內部宏觀經濟形勢。在可預見的未來,由于我國主要出口市場美、歐、日目前宏觀經濟走勢都頗為樂觀,出口增長勢頭難以顯著降低,國內收入分配、社會保障、農村發展等問題則難以迅速解決,導致國內消費需求很難在近年已經相當高的增速上進一步趕超投資和出口增幅(2005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9%),我國近兩年仍將維持可觀的國際收支順差。我們如果一味追求抑制貿易順差增長,結果很可能不過是喪失我們本來可以贏得的市場,卻讓其他國家(包括某些與中國存在潛在政治軍事競爭關系的國家)有機可乘,美歐貿易保護主義的強度也不會明顯降低,從而使我們兩頭落空。盡管提出了擴大進口以減少外貿順差的思路,但這條思路存在嚴重局限,因為在初級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今天,我們不能盲目擴大進口初級產品,從而去給別人“埋單”;在進口技術裝備方面,我們也必須考慮到國內發展自主創新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工業的需要,國內市場需要優先為自主創新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工業發展服務。

  在產業結構目標方面,我們關注的是外貿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作用。通過分析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各自的增長態勢,以及加工貿易國內增值率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外貿效益正在表現出積極的提高趨勢,這種趨勢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一般貿易方式出現復興苗頭;其次是加工貿易方式內部進料加工增長速度繼續遠遠超過來料加工的增長速度;第三是加工貿易國內增值率趨向提高。就長期而言,2005年以來中國貿易方式的上述發展趨勢有利于改善中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有利于中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但在中短期內,上述發展趨勢更多地將推動貿易順差的增長。盡管我們不應一味追求貿易順差增長,也需要抑制貿易爭端和

人民幣升值壓力,減輕人民銀行沖銷干預的負擔,但我們遏制用以追求上述中短期目標的手段不應抑制我國貿易方式的上述發展趨勢,從而損害我們的長期發展目標。

  有鑒于此,至少就今年而言,我們在追求對外經濟平衡時不宜單純遏制出口和貿易順差增長,不能指望今年、甚至近兩年貿易順差和國際資產積累從增長轉為減少,而應當立足于我國國際資產持續增長已成必然的前提,將工作重心定位于改善國際資產管理,優化國際資產結構。調整的方向無非是兩個:通過外匯管理制度改革減少貿易順差轉化為官方儲備的比重和速度;對外資產(特別是儲備資產)多元化。

  穩步推進人民幣計價結算

  目前,我國儲備資產中美元資產所占比重過高,調整思路通常是減持美元證券,增持其他幣種證券。但是,這條思路存在一個巨大問題,就是由于我國儲備資產規模巨大,我國的減持行動對我國所持有的美元證券行情影響巨大,顯著的減持行動將導致這些證券價格下跌,我國蒙受損失。在實踐中,成思危、余永定等人的發言都曾經引起過這種效應。

  因此,我們需要探索一條新的思路,也就是從源頭上降低我國儲備資產中美元過多的問題。既然我們的儲備增長多數來自順差和資本流入,特別是貿易順差,那么,如果我們的企業在對外結算中能夠增加使用非美元貨幣,那么對我們的儲備資產幣種多元化必然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迄今我們對外貿易結算80%使用美元,如果在這方面進行調整,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

  首先是其他幣種使用便利性不如美元,而且,目前我們規定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波動幅度遠遠小于兌非美元貨幣匯率日波動幅度,對于最終財務成果以人民幣結算的我國企業而言,這也就使用非美元貨幣計價結算匯率風險高于用美元計價結算。因此,我們需要適時擴大人民幣兌美元的波動幅度,從而激勵企業使用非美元貨幣計價結算。

  此外,我們需要推進人民幣計價結算。由于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國國際資產的增長也意味著對國際貨幣發行國繳納“鑄幣稅”的增長。我們接受這個現實,但不能永遠安于這一局面,在推動對外投資發展和國際資產增長的進程中,我們也應當努力同時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為此,我們首先需要明確在對外經貿中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現實的適用范疇。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總體上仍然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在可預見的未來,人民幣計價結算方式多數適用于發展中貿易伙伴、毗鄰國家/地區,適用商品也將主要是我國商品出口,除了石油天然氣等部分戰略性大宗初級產品之外的原料進口,以及部分服務貿易項目,如工程承包、運輸服務、旅游服務,等等。

  其次,必須在國內外為人民幣計價結算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在國內政策方面,目前已經取得的進展主要集中在邊境貿易領域。《邊境貿易外匯管理辦法》已經準許在邊境貿易中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允許境外貿易機構和個人在邊境地區開立邊境貿易結算賬戶,與境內邊境貿易企業賬戶相互劃款辦理邊境貿易結算,以便解決雙邊支付結算渠道建立之前邊境貿易項下的銀行結算問題;對邊境貿易出口核銷采取特殊管理政策,允許以人民幣、人民幣轉賬等方式辦理核銷;積極推進開通銀行結算渠道,逐步將邊境貿易結算納入銀行體系。今后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改善對人民幣計價結算的政策待遇:

  (1)積極、穩步擴大人民幣計價結算使用范圍,即推動在遠洋貿易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

  (2)在退稅率等方面給予人民幣結算的出口以平等待遇。 盡管現在我國已經出現了可觀的外匯儲備過剩問題,但現行業績考核制度仍然帶有濃重的外匯短缺時代痕跡,致使有關部門和地區在出口和進口貿易中通常更重視出口,在人民幣出口收入和外匯出口收入中更重視外匯收入,因此更希望貿易伙伴采用外匯結算而不是人民幣結算、支付。因此,需要在有關制度上推行配套改革,一方面激勵有關部門更加重視進口貿易,尤其是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貿易;另一方面激勵有關部門和地區在出口貿易中采用人民幣結算、支付。

  (3)準許外商以人民幣對我國投資。在國際方面,我國已經分別與越南、尼泊爾、蒙古、俄羅斯和老撾簽署了雙邊貨幣結算與合作協議;巴基斯坦、尼泊爾、越南、俄羅斯、蒙古已經通過立法,允許在出口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我國應當爭取與更多的貿易伙伴簽署雙邊貨幣結算與合作協議,其中東南亞、中亞國家應當是頭號重點,其次是南亞和非洲、拉丁美洲一些資源豐富的國家。

  與此同時,2005年末,我國居民持有的對外債務證券資產1167億美元,貸款資產719億美元,如果能夠積極、穩妥發展外國政府和機構在華發行人民幣債券融資,我們可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促進國內金融市場發展雙重利益。在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在日本大量發行日元債券,1915~1918年共計發行6.28億日元,從而顯著促進了當時的日元國際化,就是一個例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的美元、二戰之后的德國馬克國際化進程中,外國機構在這些貨幣母國發行債券對這些貨幣的國際化進程也發揮了顯著的推動作用。相應的問題是如何保障我國債權。

  發展對外直接投資

  進行對外直接投資以便化解對外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過高的思路并不新奇。20世紀70年代,擁有巨額貿易盈余的日本和聯邦德國等國曾籌劃對拉美、亞洲和非洲進行大量工業投資,支持第三世界的工業化,以促進西方國家的工業品出口,帶動世界經濟擺脫長期蕭條。對中國而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盡管我們現在還在享受著適齡勞動力資源充裕的“人口紅利”,但人口老齡化的陰影已經籠罩到中國經濟上空,并日益濃重。未來,我們可能不得不依靠海外投資分享其他國家/地區經濟增長的紅利來解決人口老齡化危機,為此,我們必須從現在就開始積累經驗。而要實施這條思路,從政府方面來講,我們要解決以下問題:

  (一)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可能造成的產業空心化和資本外逃問題

  與日本當年擴大對外直接投資時候不同,我們很多出口產業是外資企業。如果轉移到別的國家,我們就什么也沒有了。與此同時,我國的資本外逃問題也相當嚴重,解決辦法是與別國簽署投資協定/經貿協定中增加要求對方引渡經濟犯罪分子、返還經濟犯罪分子非法所得、信息交換等條款。

  (二)市場準入問題

  我們需要擴大貿易伙伴對我們的市場準入。除了制造業和資源開發之外,我們還需要對方向我們開放金融市場,這一方面是我國國民進行對外證券投資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我國對外投資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需要,因為借用本幣是消除貨幣錯配風險的常用手法。

  (三)建立完善多邊、區域、雙邊投資保護機制

  1. 雙邊投資保護協定

  我國與別國簽訂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受保護的投資財產種類;對外國投資者的投資及與投資有關的業務活動給予公平合理的待遇;對外國投資財產的征收、國有化措施及其補償;投資及其收益的回收;投資爭議的解決等。

  在實踐中,為了落實雙邊投資保護機制,母國政府常常與主要貿易伙伴建立經常性的雙邊經貿磋商制度,跨國經營的企業可以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提交母國政府,通過雙邊磋商制度敦促東道國政府解決。

  2. 多邊投資保護機制

  盡管“貿易與投資”議題因為不符合發展中國家實際而被剔出多哈回合談判議程,但對全球國際投資法律爭端解決體系的客觀需求仍然存在并將持續增長。在未來多哈回合結束后的世貿組織新一輪談判中,該項議題仍然有可能納入談判議程。在多哈回合談判中,我國在大多數議題上采取了與其他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同樣的立場。然而,鑒于我國出口貿易規模遠遠超過其他發展中國家,海外投資也正在快速增長,我國與其他大多數反對該項議題的發展中國家存在一定的利益差異,從現在到世貿組織下一輪多邊談判期間,這種趨勢還將進一步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必須積極探討未來多邊投資框架構想,為未來的談判作好準備。關于未來多邊投資框架內容,應當確保對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特殊待遇的原則、制約第三國干預風險,等等。

  3. 區域投資保護機制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一些發達國家就開始嘗試建立區域投資爭端解決機制,典型范例為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該協定不僅設專門章節規定成員國的投資保護義務,而且規定東道國在與外國投資者的某些爭端中有義務將案件提交國際仲裁,并要求成員國鼓勵和便利國際性商事仲裁,擴大投資者對爭端解決方式的自主選擇權。

  我國應當考慮在符合以下標準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內建立區域投資保護機制:①我國在該組織內擁有決定性影響力,能夠主導制定符合我國利益的規則;②該組織其他成員方是我國的重要經貿伙伴,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成為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的重點。根據上述標準,我國可以考慮與東盟和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建立區域投資保護機制。

  (四)以擴大對貿易伙伴投資換取其減少對我國貨物出口發起的貿易限制

  在實施這一策略的同時,需要考慮如何將與我方競爭的進口國制造商轉化為我們的投資合作伙伴。

  (五)如何給我國海外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為了給我國對外投資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我們需要展開積極的對外貿易談判。除了市場準入談判之外,隨著對外投資的發展,我們貿易談判的內容可能越來越多地涉及中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債權保障、信用風險防范、投資權益保護、投資收益匯回等問題。

  此外,我們要重點解決政治性風險問題。

  發展對外直接投資中的冷思考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必須發展也必將步入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然而,任何發展都存在失敗的可能,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還有可能對我國國內經濟增長產生負面作用;為保證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平穩發展,而不至于產生嚴重后遺癥,我們需要深入探討解決一系列重要問題,包括投資目標準確定位、應對跨國經營商業性風險、防范管理層道德風險、防止對外投資損害國內資本積累,等等。

  (一)投資目標準確定位

  對外直接投資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投資目標的準確定位。一般而言,企業開展海外直接投資的目標主要是獲取海外銷售渠道、規避貿易壁壘、獲取發達國家企業研究開發能力、獲取重要原料/能源來源、降低生產成本,等等,但與貿易相比,對外直接投資成本和對經營管理水平要求較高,因此未必是實現上述目標的最優方式。在決策過程中,企業應當充分考慮上述目標究竟能否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獲得,或是以最有利的條件獲得。

  例如,在紡織品貿易實行配額制度時代,不少中國企業赴海外投資,希望借此利用東道國的紡織品配額;在全球紡織品貿易進入后配額時代前夕,這些企業又紛紛撤回國內。而且,對旨在規避貿易壁壘的投資,某些東道國也并不歡迎,如印度政府有關部門已經明確表示不歡迎中國紡織服裝企業赴印投資。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赴海外投資未必能夠達到規避貿易壁壘和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政府更應該做的是推進貿易自由化,為我國出口企業贏得更有利的環境,而不是推動企業對外投資。

  此外,中國企業通過跨國并購獲取研究開發能力和國際知名品牌的如意算盤也多半落空。TCL的阿爾卡特項目迄今相當失敗,聯想經營原IBM個人電腦部門的前景也未必有多么好,韓國雙龍汽車員工大罷工反對收購了該公司的上海汽車集團向中國國內轉移技術,更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真正值得我們欣賞的是華為、中興等公司堅持依靠自有品牌和自主技術開發的國際化經營道路。在塑造核心競爭力方面,最費力的自主開發道路才是最有效的道路,企業與國家一樣只有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才能建立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

  (二)應對跨國經營的商業性風險

  企業開展對外投資需要應對眾多商業性風險,其中匯率風險可能是目前最大的商業性風險。盡管短期內我們不太可能再次看到人民幣匯率水平調整,但在長期內,人民幣對美元與其他國際貨幣的匯率仍將繼續顯著提升。匯率水平提升一方面增強了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實力,有利于擴大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但同時也使我國海外投資企業面臨貨幣錯配風險,即以外幣計價的海外子公司資產存量在以人民幣計價的國內母公司賬戶上縮水。在實踐中,為了降低貨幣錯配風險,從事跨國經營的企業都相當重視在東道國和國際金融市場融資。1996年,美資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外部資金存量中有47%來自東道國;1995年,日本企業海外子公司融資流量的45%來自東道國。而且,適度提高境外企業在東道國的負債率還有助于提高投資回報率,這是因為當企業投資收益率高于利率時,負債能夠提高股東的資本回報率。為了便利境外企業通過上述途徑降低貨幣錯配風險,我們需要在改進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管理和國家外債管理的前提下,適度放松境內母公司對境外子公司信貸擔保的限制。

  (三)防止管理層道德風險

  任何所有權和管理權“兩權分離”的現代企業都必須面對管理層的道德風險,這種道德風險之一是好大喜功,用股東的資金營造自己的“王國”;之二是侵吞企業資產。由于企業和社會轉型劇烈,原有的監管措施受到破壞,新監管體系不完備,更由于某些社會輿論和政策取向對企業管理者過度縱容,我國本來就正處于企業管理層道德風險的高發期,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發展到了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都無法幸免;在對外直接投資中,上述兩類道德風險又受到額外的激勵:就第一種道德風險而言,對于成長于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企業經營者來說,大手筆的海外投資、尤其是并購海外知名企業能夠將自己推向國際商界關注的焦點,使得自己一舉躋身美歐發達國家主流企業家俱樂部,這些巨大誘惑往往導致他們難以冷靜地評估跨國經營的收益和風險,典型如中航油的陳久霖。就第二種道德風險而言,顯然侵吞海外資產比侵吞國內資產更為便利,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于志安事件就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今后這類案件還會層出不窮。對此,中國企業必須改進內部管理,立綱陳紀,無論如何“成功”的經理人都不得凌駕于企業規章制度之上,這不僅有利于保護國家和企業資產不受侵蝕,維護市場經濟的基本秩序,也有利于保護企業經理層這一可貴的人力資源,避免整整一代本來前途無量的企業家淪為竊賊。

  (四)防止對外投資損害國內資本積累

  過多對外投資可能導致國內資本積累不足,出現這種局面又劃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資本合法流出而導致國內投資不足,另一種情況是大規模資本外逃。

  1. 資本合法流出而導致國內投資不足

  資本合法流出導致國內投資不足的情況可以劃分為兩種,第一種情況類似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上半期英國出現的“食利國”局面,即一個發達經濟體陷入高儲蓄、低投資局面。就短期以至中期而言,我國還不存在淪為“食利國”的現實危險,但部分發達地區率先完成趕超發達國家、實現現代化之后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第二種情況與我國區域發展失衡有關。我國不僅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仍然比較落后,而且區域經濟發展高度不平衡;不僅在總體上仍然需要通過持續的高水平投資實現趕超發達國家的目標,而且需要通過投資在國內的區域間梯度轉移延長實物資本的生命周期,并縮小區域發展的落差。盡管我國已經出現了相對的資本過剩,但相對過剩資本在不同區域之間的分布極不平衡,中西部和農村地區總體上不存在相對過剩資本,仍然處于絕對的資本短缺之中。在國際背景上考察,當中國沿海發達地區的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喪失成本競爭力而需要轉移時,我國中西部地區實際上要與越南、菲律賓、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競爭這部分資本;倘若沿海發達地區的相對過剩資本(包括內資和外資)出于單純逐利動機赴海外投資,就無異于剝奪了國內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機會。由于我國需要通過提高工資水平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矯正畸低的消費率,沿海發達地區的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將加速遷移;對于其中面向海外市場的企業而言,當他們選擇遷移目的地時,越南、菲律賓、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沿海地區無疑比中國中西部地區擁有區位優勢。因此,沿海發達地區資本外流損害中西部發展機遇是我國面臨的現實風險。

  2. 開放海外投資加劇資本外逃

  國際財經界和經濟學界一致公認中國資本外逃(capital flight)規模極為可觀,早在1995年5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國際

貨幣基金組織就將中國列為1995年世界第八大對外投資國,也是發展中國家中的最大對外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外逃的具體數額估算結果各不相同,從每年100余億美元到近500億美元不等。如果國家開放海外投資,必然給外逃資本增添便利。盡管由于中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且外資紛紛流入,甚至許多外逃資本也在轉換身份后回流國內牟利,資本外逃尚未危及國內投資需求,但這并不意味著資本外逃永遠不會給中國資本形成和經濟增長造成現實的損害。

  有鑒于此,從我國儲蓄率高但經濟總體發展水平仍然比較落后的基本國情出發,在統籌國內資本積累和對外投資時,至少在近期內,我們必須秉承以國內資本積累為主、發展對外投資為輔的原則,具體做法是在國內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資本,避免對外投資造成國內投資不足。

  (作者系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