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貨幣主義大師弗里德曼逝世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謝曉冬 但有為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弗里德曼16日在美國舊金山逝世,享年94歲。 弗里德曼基金會發(fā)言人羅伯特·范杰當天證實了這一消息,但他表示不清楚弗里德曼的死因。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在得知消息后說:“弗里德曼的思想對現代貨幣經濟理論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無法估量。在經濟學家中無人出其右。” 弗里德曼曾四次到訪中國。從1980年第一次訪問北京到1999年最后一次訪問香港,盡管每一次都是行色匆匆,然而中國發(fā)生的變化屢屢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7個月前,在面對《紐約太陽報》記者談及最新的思考時,他不無感慨地說:“這個世界目前發(fā)生最重大的改變,是中國的變化。” 而中國的官方和經濟學界也顯然對這位經濟學泰斗充滿了極高的敬意。國家外匯管理局不愿具名的一位官員對其逝世表示非常惋惜,并稱弗里德曼的理論使人們堅定了對市場的信念。 “他的思想對于轉型中的中國來說尤其珍貴。”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的經濟學教授瞿強評價說。 1980年,受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邀請,弗里德曼首次訪問中國。他在當時中國濃厚的計劃經濟氛圍下宣傳他的自由經濟理論,并由此展開了與中國學者的交鋒。 在回國后提交的一份報告中,他說:“中國試圖引進的改革大部分內容還停留在紙上。就絕對水平來說,中國的經濟還非常落后。改革在幾年內會出現想象中的進步,然而能否長期持續(xù)我表示悲觀。” 然而,當他8年之后再度訪問中國時,這里發(fā)生的變化已經令他足夠驚奇。當時他在上海復旦大學作了一次“如何制止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為主題的演講,演講沒有翻譯,然而很多學生能夠聽懂他講的內容,并提出高質量的問題。 而所到之處中國官員對于市場經濟的熱情更是讓他興奮。在與中國領導人的會見中,他建議中央政府下放更多的權力。而在此次中國之行的最后一站深圳,他則見證了中國持續(xù)改革的決心。 “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與服裝明顯多樣化,與此伴隨的,則是經濟增長與發(fā)展的明顯跡象。農業(yè)改革效果十分明顯……私營企業(yè)有所發(fā)展……得到允許的、有限的經濟自由已經在改變中國的面貌。”回到美國后,弗里德曼在一本書里滿懷熱情地寫到。 1993年,弗里德曼第三次訪問中國。中國日趨活躍和生氣勃勃的市場對于外資的渴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當時他仍對中國能否在香港回歸后執(zhí)行兩套貨幣體系深為憂慮。 不過這一疑問到他1999年再度訪問香港時已經煙消云散。面對媒體采訪,他表示對中國的經濟前景持樂觀態(tài)度。他認為中國已經認識到市場機制的優(yōu)越所在,只會勇往直前,而不會再后退。 敢于挑戰(zhàn)凱恩斯的自由經濟斗士 相比所有其他名聲在外的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給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他敢于挑戰(zhàn)像約翰·梅納德·凱恩斯這樣的絕對權威。作為西方乃至全球經濟學界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凱恩斯深信政府在指導和刺激經濟增長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由此形成了主張政府干預經濟的“凱恩斯學派”。與此相反,弗里德曼提出了更為自由放任的“貨幣學派”,即主張政府的最重要經濟職能就是調節(jié)貨幣供應,除此之外則不應該對經濟進行任何干預。 弗里德曼還認為,“通脹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是一個貨幣現象”,如果不控制好貨幣供應,想要長期同時維持低失業(yè)率和低通脹是不可能的。他還對上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在控制通脹方面的失敗多次提出批評,最終在70年代末期,美國出現了弗里德曼所預言的失業(yè)率和通脹率雙高的“滯脹”局面。 “芝加哥男孩”挑戰(zhàn)經濟“圣經” 許多沒有受過系統經濟學教育的人都有一個困惑,為什么在經濟學界,觀點完全相反的兩個人可以同時被尊為大師,就像弗里德曼與凱恩斯。 作為上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之一,凱恩斯主張政府可以通過刺激和管理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來實現經濟平穩(wěn)增長的目的;而弗里德曼則認為,政府應該放松管制,而僅僅發(fā)揮控制貨幣供應的作用。 在上世紀50年代,凱恩斯學派的理論幾乎主導了所有經濟學教科書,而弗里德曼對于政府管理經濟的質疑則被看作是異端邪說。然而,到了上世紀70年代中期,隨著美國受困于經濟增長停滯和高通脹,凱恩斯理論不攻自破。而突然間,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場經濟觀點似乎變得不那么怪異。 慢慢地,許多學者發(fā)現,他們尊崇的凱恩斯理論并不完善。由于過于關注經濟中的商品和服務需求,凱恩斯忽略了貨幣供應的重要性。而弗里德曼則認為,政府通過控制貨幣供應來管理經濟,比通過稅收和開支政策要好得多。與此同時,通脹也并非如凱恩斯所想的那樣與失業(yè)率存在絕對的替代關系。 1976年,憑借貨幣學派理論和自由市場等觀點,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里根撒切爾是關門弟子 在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通脹加劇的時期,主張“通脹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是一個貨幣現象”的弗里德曼是美聯儲的最嚴厲批評者之一。他認為,央行沒能很好控制貨幣供應,他主張,政府應該把貨幣供應增長控制在3%左右的穩(wěn)定水平。 最終,弗里德曼的主張得到了聯儲認可,在1979年,格林斯潘的前任沃克通過制定貨幣供應目標和加息等一系列手段有效控制了美國的通脹。 名聲鵲起的弗里德曼此后開始周游全球,到不同的國家推廣他的平衡預算和限制政府開支等主張。上世紀80年代初,弗里德曼成為了里根政府的經濟政策顧問,在1979年至1990年期間,弗里德曼還是英國首相撒切爾的經濟顧問。 在里根和撒切爾這兩位“高徒”的推動下,西方世界在上世紀80年代掀起了一股浩大的“放松管制”運動。 弗里德曼的另一重大貢獻是在智利,上世紀70年代,不堪通脹之苦的皮諾切特軍政府聘請了多位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芝加哥男孩”)出任其政府要職,其中當然也包括弗里德曼。由于這些“芝加哥男孩”在當地大力推廣弗里德曼的自由經濟和放松管制主張,智利的通脹率很快由700%甚至1000%的高位回歸正常。 巨大的經濟轉型也導致智利國內的失業(yè)和貧窮現象凸顯,一些人也因此指責弗里德曼對此負有責任,以至于在1976年弗里德曼接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典禮上,有觀眾當眾打出橫幅抗議。 當然,弗里德曼畢竟不是圣人,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他的理論也不斷遇到挑戰(zhàn)。到了上世紀80、90年代,由于全球化和新金融工具的出現,貨幣供應愈加難以衡量,弗里德曼憑借其過于教條式的貨幣理論作出的經濟預言也往往難以成立。(朱周良) “75年內,中國將成全球最大經濟體” 2004年6月,華爾街日報對所有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進行了一次調查,以下是針對弗里德曼的訪問。 問:您認為從現在起的75年內,哪個經濟體會成為全球最大? 答:中國。 問:哪個經濟體在經濟政策方面做得最好? 答:中國香港。 問:誰是除您之外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 答: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問:誰應該獲得諾貝爾獎而沒有最終如愿? 答:瓊·羅賓遜(Joan Robinson,女,劍橋大學著名經濟學家,曾幾度訪華,認為中國經濟制度的主要優(yōu)點之一,是消費者有權參加生產計劃的討論與擬定。)和彼得·鮑爾(Peter Bauer)。 問:在過去50年中,經濟學界哪一個具體的突破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的沖擊最大? 答:接受通脹是一個貨幣現象的理念。正因如此,迄今20多年來,大多數發(fā)達國家才得以出現通脹相對較低、經濟產出相對穩(wěn)定以及就業(yè)和社會福利相對較高的良好局面。 問:什么最能限制市場的力量? 答:人類的自主。 問:您認為什么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挑戰(zhàn)? 答:縮減政府機構的規(guī)模和權力范圍。 問:您認為經濟全球化的成果在50年后會更加平均地分配呢,還是分配更加不均? 答:更加平均。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收入差距較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國家會找到促進經濟增長和繁榮的道路,這樣國家之間的差距就會逐漸縮小。(朱周良) ■評價 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 弗里德曼重振了自由經濟學,在它即將被世人所遺忘的時候。他是一個學術界的自由斗士,在沒有比他更憂郁的“憂郁科學(資本主義社會中諷刺經濟學的說法)”實踐者。 美國總統布什: 美國失去了一位最偉大的公民。他的工作證明了自由市場是經濟發(fā)展的最重要引擎,他的著作為當今世界各國央行的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有效幫助央行維持經濟穩(wěn)定,也改善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 半個世紀以來,他一直是我生命中的一個重要座標,不管是在職業(yè)還是個人生活方面。沒有他的存在,我的生活會是完全兩樣的。 美國財長保爾森: 米爾頓·弗里德曼永遠屬于最偉大的經濟學家行列,他在經濟與政治自由的聯系方面的創(chuàng)新理念,為當今世界的繁榮和金融活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弗里德曼的主要理論對手、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 米爾頓·弗里德曼是一個巨人,在推動美國經濟自1940年順利發(fā)展至今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方面,20世紀的經濟學家中還沒有誰可以與他相提并論。(小安) ■經濟學大師的一生 1912年7月31日-弗里德曼出生在美國紐約州的布魯克林鎮(zhèn) 1946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隨后在芝加哥大學任教至1976年,創(chuàng)立了芝加哥學派 1956年-《貨幣量理論研究》一書出版,其中認為,貨幣供應增加長期內將推高價格,但對產出沒有影響;而在短期內,貨幣供應增加則會刺激就業(yè)和產出 1957年-《消費函數理論》一書出版,對凱恩斯經濟理論中的邊際消費遞減規(guī)律進行駁斥 1962年-《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發(fā)表,為弗里德曼自由市場理論的代表作,主張實行浮動匯率和負稅率 1964年-成為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戈德華特的經濟顧問,此后還曾在1968年出任尼克松的競選經濟顧問,1980年出任里根的競選顧問 1975年-與一群被稱為“芝加哥男孩”的教授前往智利輔佐皮諾切特軍政府,后引發(fā)廣泛爭議 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理由是其在“消費分析、貨幣理論以及對經濟穩(wěn)定政策復雜性的論證”方面的貢獻 1981年-出任里根政府經濟政策顧問 1988年-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及美國總統自由勛章 2002年-布什親自出席弗里德曼的90歲大壽慶典并發(fā)表講話,贊揚他在經濟學研究方面的貢獻 2006年11月16日-卒于美國舊金山住宅附近的一個醫(yī)院,終年94歲 (朱周良) ■個性弗里德曼 關鍵詞:雄辯 前美國總統里根的秘書舒爾茨說,弗里德曼高人一籌的辯論能力,常常會讓他的批評者們還未說話就先怕了三分。舒爾茨有一句名言就是:“每個人都喜歡與米爾頓爭辯,尤其是當他本人不在場的時候。” 關鍵詞:自信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提及弗里德曼的自信時曾說過,“有個玩笑這么說:‘我只希望自己在做任何事時,能有一次有弗里德曼那樣對每件事的十足信心’。” 關鍵詞:自由經濟 1955年,一位印度政府官員在與已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交談時透露,政府有意邀請包括弗里德曼在內的多位經濟學家到印度參觀,并評估印度接下來的五年計劃,加爾布雷思回答說:“讓米爾頓·弗里德曼評價一個政府的五年計劃比登天還難。”最終,加爾布雷思取代弗里德曼前往印度。(弗里德曼反對政府干預經濟)(小安)
【發(fā)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