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的企業生態系統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 09:39 新浪財經

  

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的企業生態系統研究

新浪專欄作者唐任伍。(新浪財經資料圖片)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唐任伍,1954年12月生。1994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回母校北京師范大學教書。199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7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200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現為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市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商科教育分會常務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為“全球化與中國”、“全球化與政府效率”。

  10月30日-11月5日,新浪財經把一周的時間留給唐任伍。----編者按

    點擊進入唐任伍的Blog

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的企業生態系統研究     10月31日  星期三

  文/唐任伍

  內容提要 企業成為創新開發投入、創新活動和成果轉化的主體,關鍵是要建立良好的企業生態系統。企業生態系統是企業內部生態、外部生態相互融合、相互支撐的綜合體。構建分層次的積木式、板塊化企業生態系統指數結構,并采取自上而下、逐層復合的方法,依次測算影響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企業生態系統”指數,找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未能實現的癥結,查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提出改善中國企業生態系統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創新主體 企業生態系統 競爭力

  一.“企業生態系統”的內涵及其研究進展

  1、企業生態系統的內涵 “生態系統”是指大自然中各種生命體自然形成的相生相克、環環相扣的生態鏈。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間范圍內,不同種群(population)的生物之間、生物與自然環境之間存在著復雜的有機聯系,形成了以食物鏈、物質與能量交換為基礎的多層次、多反饋、動態變化的生態系統,生物體的自適應、自組織、能動和變異機理為維持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與生物體的發展、更新起了關鍵的作用。

  如同大自然中各種生命體一樣,以文化為靈魂,以生產、營銷為軀干,以價值、利潤為核心的企業,也存在著非常類似的機理,不同類型的企業組成了各種企業種群,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所共存的企業種群形成了企業群落。群落內部存在著類似食物鏈的產品(或服務)供應鏈關系,以及與能量交換相似的價值交換關系。企業之間的競爭表現為種內或種間為爭奪生態位(Niche)的競爭,構成一個富有生氣的“生態系統”。企業生態是各種企業組織為了生存與發展,與其生存環境之間及內部組織之間在長期密切聯系和相互作用過程中,通過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結構特征、執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動態平衡系統,是利于企業中各個環節以充滿活力的狀態運作、相互協調發展的整體環境,狹義的企業生態系統(corporate ecosystem)指微觀層面的,超越了傳統價值鏈,是涉及供應商、分銷商、外包服務公司、融資機構、關鍵技術提供商、互補和替代產品制造商,甚至包括競爭對手、客戶和監管機構與媒體等企業利益相關者在一塊,綜合價值鏈、產業鏈、人才鏈為一體的動態系統;而廣義的企業生態系統包括企業組織結構及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法律、社會信用體系、會計與審計準則、中介服務體系、企業改革的進展、文化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政策環境、信用環境等,內含企業面臨的產業環境、市場環境、企業職員人性綜合、企業文化環境及企業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企業及社會所具備的生產力等。與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種一樣,企業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家企業最終都要與整個企業生態系統共命運。因此,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不僅僅局限于狹義的“企業生態系統”,更與廣義的“企業生態系統”密切相關。

  健康的、有利于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的企業生態系統有如下特征:一是高效的生產率,一般以投資收益率來衡量;二是持續、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能夠系統抵抗各種干擾和破壞;三是縫隙市場的創造能力,即能夠不斷創造更多的細分市場。四是競爭能力,主要根據外部的比較來衡量。企業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生態的邊界是相對的、模糊的、變動的,通過利益分配、相互合作的機制,以誠信為聯系紐帶,共享知識、信息、技術、渠道等,如自然界中健康的生態系統一樣,在完整的食物鏈上,每一環節都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競爭機制,都有“寄生”和“共生”現象,都能夠有合理的“優勝劣汰,新成代謝”的進化機制。在這種動態的競合中,每一個企業通過有生命力的生態環境的滋養,不斷的進行創新獲得提升,從整個價值鏈、人才鏈、產業鏈上各環節獲取價值,又不斷地再生系統創新的能力,從而確定自身的主體地位。

  2、國內外關于“企業生態系統”的研究 將生態學理論引入企業管理的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90年代成為研究熱點。詹姆斯·弗·穆爾(1996)出版《競爭的衰亡》一書,運用系統論思想從生態學的角度提出了“企業生態系統”合作演化理論。肯·巴斯金(1998)出版《公司DNA》,提出建立有機公司與市場生態協調進化的觀點。以幫助企業重新思考它們的未來。D·福克納、C·鮑曼在他的《競爭戰略》中,唐納德·索爾在《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中,均提出了“企業生態系統”的思想和觀點。一些學者基于生態思維基礎,把企業看作一個有生命的生態系統,包括對企業整個系統的識別、規劃、實施、評價和自我更新等進化過程的管理,如Stephen H·Levine(2000)甚至將產業格局模擬成系統的生態模型,從生態學的視角建立產品如何受到環境影響的生態模型。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學者將生態學的思想運用到具體行業領域的管理上,發展出了商業生態管理、品牌生態管理等概念,如Agnieszka Winkler指出品牌生態環境是一個復雜、充滿活力并不斷變化的有機組織的論斷。但是,將企業生態系統和創新力研究結合在一起進行研究的文獻尚比較缺乏。

  國內將生態概念引入社會科學和企業管理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且主要集中在企業發展環境上。郭龍軍等(2005)探討了企業生態系統中組織的r-選擇、k-選擇和生態位(niche)戰略,并指出在網絡經濟環境中,企業間的協作幾合作構成企業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企業的進化、發展不僅取決于企業自身,更取決于“關系者”的進化行為,認為企業組織間的相互依賴關系與種群間相互依賴關系具有非常類似的特征;何繼善等(2005)利用種群生態學研究產業集群內企業間的競爭、互利和上、下游關系,并建立了數學模型,認為企業保持生態平衡的條件是要形成開放型的生態系統;夏健明等(2005)運用仿生學原理,將商業生態系統中企業互動關系分為企業共生、企業共棲、企業偏害、企業互利共生、企業競爭、企業捕食六種關系,并通過數學語言,構建了企業互動關系的Logistic模型、時變模型、相互競爭模型、共生模型、食餌-捕食模型和企業競合模型。一些學者將概念延伸,如王興元(2004)提出了“名牌生態”概念,在國內首次將生態學應用到營銷領域,并就其管理機制、競爭與合作機制等問題進行了系統探討;張銳(2004)提出了品牌生態學概念,并系統論述了品牌生態系統的構建和管理;周小川(2004)、徐諾金(2005)提出了金融生態環境命題;黃魯成(2004)在研究技術創新時比較正式地引入了“生態系統”進行研究。

  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企業生態系統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把社會上存在的各種類型的企業的競爭、合作、發展、生命周期等與自然界種群生態理論中的物種、種群、生態的變化規律等作對應的聯系和比較分析研究,在生態學、經濟說、管理學、社會學、系統論和現代科學技術等學科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全新管理范式,即“企業生態管理”。企業生態管理的特點有四:一是強調經濟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將傳統的直線型管理轉向一種漸進式管理;三是強調整體性和系統性,要求認知到所有生命之間的相互依存,及企業生態系統內各組成部分彼此間的復雜影響,用整體論和系統論的思想來指導經濟和政治事務,謀求社會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協調、穩定和持續的發展;四是強調更多公眾和利益相關者更廣泛的參與,它是一種民主的而非保守的管理方式。

  二.中國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的“企業生態系統”尚未建立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創新有“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三種類型。大企業是“集成創新”的主要力量,中小企業是“原始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主要力量。IBM2006年3月公布的《IBM2006年全球CEO調查》顯示,有3/4(76%)CEO認為,那種依靠關注產業動態,進行尾隨式產品復制以獲得更高利潤的商業模式最終會導致企業被淘汰,而協作式創新成為企業變革的核心。

  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資料顯示,我國90%以上的中小企業從來沒有申請過專利,70%-80%的大型企業也同樣不申請專利,大部分企業沒有專門管理知識產權的機構。中國企業500強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大中企業,是企業自主創新的主導力量。但是調查數據顯示,只有50.74%的企業進行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自主創新,38.81%的企業進行過集成創新,僅10.45%的企業進行過“原始創新”。“原始創新”是企業自主創新最為關鍵的內容,因此從總體上說,我國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尚不突出,原始創新能力很弱,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尚未確立,原因在于推動企業創新的“企業生態系統”還未形成。這種不成熟的“企業生態環境”阻礙了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創新主體地位的實現。

  中國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尚未確立的原因,在于影響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的“企業生態環境”尚未優化,良性的、包括內外部環境的“企業生態系統”尚未建立。

  企業內部生態系統超越了傳統價值鏈,是涉及供應商、分銷商、外包服務公司、融資機構、關鍵技術提供商、互補和替代產品制造商,甚至包括競爭對手、客戶和監管機構與媒體等企業利益相關者在一塊,綜合價值鏈、產業鏈、人才鏈為一體的動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種一樣,企業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家企業最終都要與整個企業生態系統共命運。因此,在制定公司戰略時,不能只著眼于公司本身,還應從全局考慮,了解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以及公司在系統中扮演的角色。基于生態系統的戰略不僅使公司自身得利,而且使所有系統成員共同受益,從而形成生態鏈上的良性循環,使公司得以持續健康發展。中國企業內部生態系統與世界500強比較起來,實力還相當薄弱,抗御風險的能力很低,投資回報率較差,激勵制約機制不完善,高素質技術人才缺乏,企業家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于提高。據一項“阻礙企業科技自主創新的重要內部因素有哪些”的問卷調查,63.77%的被調查者認為是企業內部建立制約機制不完善造成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得不到確立的原因。

  從企業的外部生態來說,中國企業生存的環境尚缺乏創新社會氛圍,技術市場不健全,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法規也不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服務能力差,社會誠信水平低,近半數企業遭遇知識產權糾紛。企業外部生態的嚴峻、競爭的日趨激烈和市場、技術、政策等的不確定性,又迅速改變著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在這種局勢下,企

  業要獲得競爭優勢必須開拓新的視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盡快地調整組織結構,要比競爭對手學的更好、更快,要對外界的反應靈敏,能根據外部的變化迅速地作出決策,通過虛擬、聯盟與外界其他企業進行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在發展中互相依賴,結成一個“生態系統”。

  三.企業生態系統指數的確定和生態系統模型的構建

  1.“企業生態系統”指數的數值表征及經濟含義 “企業生態系統”指數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本研究采“正純小數”,數值范圍定義為閉區間[0,1],即企業生態系統指數的數值在0—1之間,最小為0,最大為1。表達的經濟含義是:指數的數值越大,企業的生態系統越好,創新能力越強;指數的數值越小,企業的生態系統越差,創新能力越弱;不同時期的指數數值之差,表示企業的創新能力的變化;不同地區的指數數值之差,表示企業發展的生態系統的差異,也即表示企業創新能力的差異。

  2.企業生態系統指數體系結構 自主創新主體的“企業生態系統”指數可以設計為分層次的積木式、板塊化結構。所謂分層次,是指體系內的各個指數存在著層層復合關系,不同的復合程度確定了各個指數在指數體系中的不同地位,具體分為5個層次,從上至下依次為:總指數、核心層指數、要素層指數、基本層指數和具體層指數。所謂板塊化結構,是指指數體系內的指數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得到既有獨立意義又互相聯系的分組指數,具體將總指數分為企業內部生態指數和企業外生態指數;企業內部生態指數和企業外部生態指數又分解為若干個要素指數。這種結構設計,一可以根據研究需要,對企業生態系統指數的各具體指數進行靈活組裝,來滿足研究和實際應用中的不同要求;二是考慮指數體系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可以通過復合的方法,構造出一批新的綜合指數。

  3.創新主體地位培育的“企業生態系統”指數體系確定和模型的建立 影響企業生態系統的因素包括企業內部生態和企業外部生態,這是兩個核心層指數,在指數體系中各占50%的權重。在核心層指數中,可以包括企業實力、企業研發創新能力、領導力和執行力、企業營銷能力、企業信用、企業文化等,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一定是具有厚重文化積淀、守正出奇、方圓做人、萬眾歸一、不斷創新的企業,是做文化、做標準的企業,這些均是企業內部生態的要素層指數。企業外部生態包括宏觀政策法規、地區經濟發展、政府政務、融資能力、市場機制、資源與信息、基礎設施、社會環境等要素層指數。根據研究的需要,構建要素層指數,要素層指數下,需要構建起一定數量的基本層指數,將影響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的內容包含其中。基本層指數下設計出一系列的具體層指數,并按照它們的重要程度分配權重。

  4.影響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的“企業生態系統”指數測算 對“十五”期間我國的統計、財會、國民經濟核算、環境統計、人口統計資料,以及前期有關企業研究成果中各類權威資料進行搜集,同時通過典型企業的抽樣調查,將客觀真實性地反映影響企業自主創新的“生態系統”資料進行篩選。然后運用企業生態系統指數模型,對通過專門抽樣問卷調查采集獲得的具體層定性指數,根據企業生態環境某一問題性質的不同程度作出選擇,給出“很好、較好、一般、較差、很差”5個選項進行定性判斷,然后通過匯總、賦值、測算指數值、標準化處理的過程,將眾多定性指數的總體情況進行量化處理,綜合反映總體情況。對5個選項的賦值一般依次為1、0.75、0.5、0.25、0等。指數值的測算公式為:Xi=ΣaijЬij。式中Xi為第i定性指數的定量處理指數值;aij為調查結果中選中第i定性指數的第j選項的調查對象人數;Ьij為第i定性指數的第j選項賦予的數值。標準化處理就是將上面計算的每個指數值轉化為[1,0]之間的正純小數。

  對影響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的“企業生態系統”定量指數,首先將采集到的具體層各數量指數數值納入統一的指數體系,并對其進行標準化,使各指數的數值表現為正純小數形式,數值區間為[1,0]。然后確定參照系,用來計算具體層指數數值。再測算指數值,該過程就是標準化過程。最后運用數學模型復合各層次指數,采取自上而下、逐層復合的方法,依次測算出影響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企業生態系統”指數體系內基本層指數、要素層指數、核心層指數、總指數。

  四.優化企業自主創新的“企業生態系統”的對策和建議

  據美國沃頓商學院和波士頓咨詢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企業創新力來源與其良好的生態系統。企業生態環境欠佳主要表現在:企業創新能力缺失,整體競爭力不強,發展周期性波動。根據對中國企業生態系統指數測算的相關數據,針對企業生態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從具體層指數、基本層指數、要素層指數到核心層指數上,查找解決的途徑。從企業內部生態來說,要選拔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隊伍,建設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隊伍,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培育鼓勵自主創新的企業文化。從企業外部生態來說,要真正落實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建立科研成果向商品轉化的有效渠道,加大政府的研發投入(注:2005年中國的研發投入僅占GDP的1.23%,遠低于日本的3.3%、美國的2.7%),創造有利于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的良好的生態環境,充分利用國內外的創新資源。

  1.企業要準確定位。整個企業生態系統中,企業之間形成了相應的企業群.一種是衛星式的企業群,一系列的中小企業為大企業配套,它們之間可能是“寄生”,也可能是“共生”;一種是串聯式的企業群,中小企業之間通過專業化分工所形成的具有行業特點或地區特點的產業聚集,它們之間通常是“共生”關系。通過相互信任,默契合作,聚集在某一有利的區域,無論在信息方面,還是技術方面和資源或服務的獲得方面等都具有低的搜索成本、交易成本和運輸成本的優勢。與此同時,生態系統中的單個企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設計、服務、型號等方面實施差異化(如東莞古鎮的照明燈飾),它們在系統中形成了一致的聲音,在對付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方面(技術、市場和政策方面)能快速反應(如溫州打火機行業集體應對歐盟方面的反傾銷訴訟),在時間方面能夠領先于競爭者從而來獲取競爭優勢。

  即使是在企業生態系統中的企業群中,由于企業規模的差距,單個企業也要找準自己的位置。作為骨干型企業(如微軟和eBay),在系統中占據中樞位置,為系統成員提供共享資產,找到行之有效的創造價值的方法,并與其他成員分享價值;作為主宰型企業(如Intel,高通公司等),在系統中擁有關鍵位置,不論是否控制系統中的資產,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從中攫取價值;如果是縫隙型企業,是系統的主體,就應當采取高度專業化的戰略,對其他企業有一種天然的依賴,只有依靠別的企業提供的資源,才能騰出精力,專注于狹窄的細分市場,以差異化求得一席之地。因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根據自身現狀和所處的外部環境,對企業自身進行準確的定位,使其融入并適應整個企業生態系統。通過戰略聯盟、虛擬等方式,在競爭的同時合作,由“替代式”競爭思維轉變為“互補型”的競爭思維,不要局限于現有的“奶酪”,而是著眼于把“奶酪”做大,在做大了的“奶酪”上比以前得到更多得利潤。因此,解決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的實現問題,不能只著眼于企業本身,還應從整個生態系統的全局考慮,了解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以及企業在系統中扮演的角色。基于生態系統的戰略不僅使公司自身得利,而且使所有系統成員共同受益,從而形成生態鏈上的良性循環,使企業得以持續健康發展。

  2.建設有利于自主創新的企業文化。創新式一種精神,需要良好的價值理念和活躍的文化氛圍,沒有創新的理念和氛圍,沒有創新的文化環境,就沒有刺激和引導作用,廣大職工就沒有對創新的追求,人們的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就不可能煥發出來,國內外所有自主創新不斷涌現的企業,內部都具有濃厚的創新文化氛圍,都注重建設有利于自主創新的企業文化。我國企業長期以來經營因循守舊,缺乏“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文化。因此,要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就必須堅決拋棄僵化守舊的觀念,尊重個體的創新思維,推崇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管理方式,努力形成一種鼓勵成功、寬容失敗、尊重創新愿望、發揮創新才能、肯定創新成果的良好企業文化和氛圍。

  3.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隊伍,健全企業內部的激勵約束機制。自主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緊密聯系在一起,企業家在自主創新活動中起著核心作用。作為決策者的企業家如果具有自主創新的理念和創新的精神,就會動員內部的各種資源進行創新活動,并帶領企業積極與外部合作。所有成功的企業的經驗證明,自主創新的關鍵是建設一支視野開闊、懂市場、熟悉本領域前沿問題、創新意識強的企業家隊伍。

  有了創新意識強的企業家作領頭羊,還需要營造出一種激勵約束機制做保障。如果沒有建立一種促進自主創新的激勵約束機制,就吸引不了優秀的人才,也無法凝聚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只有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按照創新貢獻的大小給予創新者應有的報酬,才能保障他們心無旁騖地施展才華,為企業的發展做貢獻。

  4.優化自主創新的外部環境。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的實現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良好的內部生態,而且需要良好的外部生態。首先政府不僅要制定一系列促進自主創新的政策法律,而且要在資金、稅收上隊自主創新給予支持。美國企業的產品技術含量高,競爭力強,擁有最具優勢的專利技術,得益于美國政府財政上支持。2006年美國政府的研發預算為1320億美元,其中直接給企業的預算超過1/3,私人企業的研發預算更始高達2000多億美元;而中國政府2005年的研發投入只占GDP的1.32%,且科技撥款90%以上給了科研院所和高校。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社會服務體系,在全社會營造出保護專利、保護知識產權的社會風氣,發展中介機構,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信息、人才、專利推廣、技術指導等各方面的優質服務。最后,要重視市場在自主創新中的導向作用。世界著名管理學家詹姆斯·莫爾斯說過,可持續競爭的唯一優勢來自于超過競爭對手的創新能力。市場中蘊含著巨大的創新力量,充分運用市場的力量,將優質資源配置到創新能力最強的企業中去,形成自主創新慣性。

  參考文獻

  Michael E. Poe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1990

  Napel Stefan, Widgren Mika, Power Measurement as Sensitivity Analysis,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 Oct. 2004, Vol. 16 Issue 4

  Chevalier, Judith A., Capital Structure and Product-Market Competi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Supermarket Industr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une 1995

  Shanth Liyanage, Patrick S. Po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Learning in the Knowlodge Economy, Journal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2003, Vol. 22, Issue7

  [英]D·福克納、C·鮑曼:《競爭戰略》,中信出版社、西蒙與殊斯特國際出版公司,1997年版

  [英]唐納德·索爾等:《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企業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世界銀行:《改善中國的投資環境報告》,2002年12月

  國家統計信息中心:《中國各地區信息化水平測算與比較研究》,《統計研究》2001年第2期

  徐諾金:《論我國的金融生態問題》,《金融研究》2005年第2期

  程昆:《金融生態環境的信用風險控制:廣東的證據》,《改革》2006年第1期

  陳錦華:《關于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的若干問題》,《中國企業報》2006年2月16日

  中國企業聯合會等:《中國企業500強科技自主創新問卷調查分析報告》,《中國企業報》2006年1月17日

  郭龍軍、徐艷梅、程昭力:《r選擇—k選擇、生態位及企業協同進化》,《管理現代化》2005年第2期

  何繼善、戴衛明:《產業集群的生態學模型及生態平衡分析》,《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李文華、韓福榮:《企業種群間協同演化的規律與實證研究》,《中國管理科學》2004年第10期

  黃魯成:《論區域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生存機制》,《科學管理研究》2003年第2期

  黃魯成:《區域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穩定機制》,《研究與發展管理》2003年第6期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