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通脹和失業率之間存在權衡關系嗎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5日 13:44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貢獻概述 夏業良 根據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9日的公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埃德蒙德·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因其對宏觀經濟政策中的跨時期權衡取舍(trade-off)的分析而單獨獲得200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一人獨攬諾貝爾經濟學獎項是近年來較為少見的現象,由此可見諾獎委員會對這一獲獎人物及其研究成果的重視程度。 菲爾普斯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觀經濟理論及其相關政策,包括就業、通貨膨脹理論的微觀基礎、儲蓄與公債、稅收、福利與代際公平、資本形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等,曾在2000年被評為美國經濟學會杰出會員,被公認為是影響當代經濟學理論進程的關鍵性人物之一。 充分就業、價格穩定和高速增長都是經濟政策的中心問題。但是決策總是面臨著難以定奪的目標沖突,通貨膨脹與失業應當如何達成相互平衡?在現期消費與未來消費之間應當采用何種權衡?菲爾普斯已經通過他的研究提升了我們對上述方面的理解。 菲爾普斯強調指出,不僅儲蓄和資本形成的問題,而且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平衡,從長遠來看都是有關福利分配的根本性問題。菲爾普斯的分析已經對經濟理論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需要著重指出的是,他認為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平衡反映出一個跨時期的根本性難題。 根據20世紀60年代流行的觀點,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存在著一種穩定的負相關關系——即所謂的“菲利普斯曲線”,這一關系顯然得到來自若干個國家數據的證實。其隱含意義是:在低通貨膨脹與低失業之間存在著一種被迫的經濟政策選擇。通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從而擴大需求的方式,有可能降低失業率。根據“菲利普斯曲線”的內在邏輯,這將以一次性提高通貨膨脹率的代價得以實現。 20世紀60年代后期,菲爾普斯對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關系的這種早期觀點提出挑戰,他認識到通貨膨脹并不僅僅取決于失業,而且還取決于企業和雇員有關價格與工資增長的預期。他構建了后來被稱為“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expectations-augmented Philips' curve)的第一個模型,該模型表明:對于給定的失業率來說,預期通貨膨脹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導致實際通貨膨脹增加一個百分點。 在設定價格和工資薪水談判之中,企業和雇員的決策建立在他們對價格和工資的總體發展的信仰基礎之上。這一假定在隨后的經驗性研究(可能的附帶條件是,在很低的通脹率條件下,通貨膨脹預期對實際通貨膨脹的影響也許會較小)中已經獲得壓倒多數的支持。 菲爾普斯的分析與那些有關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能夠長久性地提高就業水平的早期觀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取而代之的是,他的結論認為,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并不存在長期的權衡取舍,因為通貨膨脹預期將適用于實際通貨膨脹。 在長期中,經濟注定要向著“均衡失業率”靠攏,在此水平上,預期通貨膨脹與實際通貨膨脹相一致。均衡失業水平僅僅是由勞動力市場的作用來決定的。把失業水平控制在均衡失業率以下的企圖只能引起持續上升的通貨膨脹。 菲爾普斯并非20世紀60年代對“菲利普斯曲線”提出批評的惟一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強調了通貨膨脹預期的重要作用。與弗里德曼相對比,菲爾普斯強調的是從失業向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傳遞的因果關系。他從企業在勞動力市場(該市場完成了把失業者與職位空缺配對這一極耗時間的過程)上的工資設定行為之顯性模型中,派生出“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 菲爾普斯的研究工作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宏觀經濟如何運行的觀點。他在20世紀60年代所開發出的理論框架,在理解20世紀70年代通貨膨脹與失業增加的原因方面很快就被證明是富有成效的。 菲爾普斯還辨明了宏觀經濟理論的局限性,其結果之一就是,如今的政策是在一種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模式下進行的。一個例證是,中央銀行如今已經習以為常地把利率決策建立在對均衡失業率以及不同時間范疇的政策效應之間的權衡取舍之基礎上。 雖然菲爾普斯的學術聲譽主要來自他在宏觀經濟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對勞動經濟學和公共財政方面的貢獻也值得提及。他引導了有關統計性歧視方面的文獻,派生出有關最優所得稅征收的結構,并且考察了最優通貨膨脹稅的屬性。 菲爾普斯對公共財政方面最有價值的貢獻涉及工資收入的最優稅收。追隨著莫里斯的研究,菲爾普斯假定工人每小時的工資率不同,政策制定者們只能觀察到工資收入,而不是工資率(或者工作時數)。這一分析引人注目的重大成果是,在收入分配的最高端,邊際稅率應當趨向于零(即使平均稅率在最高端有可能也同樣很高)。薩德卡稍后獲得了一個類似的發現(Sadka,1976),因此這經常被人們稱為“菲爾普斯-——薩德卡后果”(Phelps-Sadka result)。 在經濟學教義中,長期存在著這樣的觀點:通貨膨脹可以被看作是對于名義財產持有者的一種課稅。菲爾普斯指出,從公共財政的視角來看,通貨膨脹是政府的稅收收入來源之一,因此應當與其他稅收協調來達成最優化選擇。他還強烈支持通貨膨脹率為正(但應當是幅度很小的),以便平衡來自相互之間對抗的不同稅收的扭曲。 菲爾普斯的貢獻已經對宏觀經濟研究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并且從根本上影響了宏觀經濟政策制定的實踐。對于宏觀經濟政策權衡的跨時期性質的關注,為他有關通貨膨脹與失業以及資本形成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個統一的主題。 菲爾普斯的獲獎有可能使經濟學界更多地關注經濟增長的重要法則(他在自己的一部著作中稱之為“黃金定律”)、宏觀經濟政策跨時期的權衡取舍及其辨析,以及儲蓄、稅收與福利之間的重要關系。 (作者系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