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世界中國學 房屋成本 全球貧富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4:14 第一財經日報

  中華文明的復興要做到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

  房屋成本不在于該不該公開,而在于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到底站在什么立場上

  全球化的進展可以加以改變

  郭繼豐

  關于世界中國學

  第二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于9月21日在上海開幕,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位中國研究專家和300余位中國學者出席開幕式。如何認識世界中國學?對中國的意義是什么?

  鄭必堅:中國崛起旨在建立和諧社會、推進和諧世界。中央黨校前常務副校長、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在論壇上發表《中國和平發展道路與中華文明的復興》的演講,認為中國崛起旨在建立和諧社會、推進和諧世界。鄭必堅認為:中國的最大夢想就是能強大起來,以解決13億至15億人口所面對的種種問題,不過這強國或中華民族復興的夢想,是引向中華文明的復興,而不是要向世界稱霸;這種文明復興是通過文明理念和文明手段去實現,意味著不大量消耗人類的資源和能源,也要教育年輕人在國家逐步強大起來時,心態不要膨脹。中華文明的復興要做到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而這些新文明的載體,正是中國崛起走的路,旨在建立和諧社會、推進和諧世界;中國和平崛起所做的只是基于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中國夢”,不是人均消費25桶石油的“美國夢”,不是近代以來曾經有6000多萬人向海外移民、到處建立殖民地來實現自身發展的“歐洲夢”。

  黃仁偉:中國學不等同于漢學。上海社科院副院長、世界中國學論壇組委會秘書長黃仁偉研究員,在接受《文匯報》(9月21日)采訪時表示:中國學和漢學是兩個相近卻又不等同的概念,漢學在歷史上是西方的,西方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的高深學府里,有很好的漢學研究寶庫;但是,漢學不研究現狀,而且不能覆蓋中國文化的很多領域,如藏學、西夏學、敦煌學等,以及中國疆域范圍內的少數民族文化,都不能包括在“漢學”范圍內。因此,要研究整體的中國,必須回到中國,要從中國本身來研究。可以說是“中國重新認識自己、世界重新認識中國”。中國重新認識自己,可以從中國開始出現“國學熱”得到證明。國學研究在20世紀初就出現衰落,后來幾乎中斷。現在出現“國學熱”,其意義不能低估。這是中華文明的新起點,也是中國重新認識自己的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全世界出現中國文化熱、中國語言熱、中國孔學熱,其發展速度非常之快,世界也在重新認識中國。

  房屋成本

  針對代表提出公開房屋成本價的意見,廣東省建設廳表示:這種做法容易造成對企業商業秘密的侵犯和對公平競爭環境的影響。這一說法,使得公開房屋成本的話題又一次掀起波瀾。房屋成本是否應該公開?商業秘密與市場監管關系如何?

  樓建波:房屋成本無密可保。北京大學法學院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構成法律上保護的商業秘密,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規定,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其主要特點一是公眾無法獲得,不能通過正常渠道得到;二是生產中有訣竅,具有實用性,能為他帶來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披露后會造成損失;三是采取了保密措施,如訂立保密協議,采取保密措施。

  公布房價成本并未要求每個開發商出具他們的管理費用、人頭費用等細目,隨著土地實行招拍掛,稅收征管程序的日漸透明,房屋成本中的這些部分實質上已經無密可保。

  李克杰:是否公開房屋成本反映了主管部門的立場。山東政法學院副教授李克杰在9月20日的《新京報》發表《豈能拿商業秘密做擋箭牌拒絕公開房屋成本》一文,文章認為,企業商業秘密和公眾知情權是一對矛盾,我們既要保護企業的商業秘密,但同時也必須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如何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找到最恰當的臨界點,確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但是,在這個問題上的爭議和分歧,主要不在于該不該公開和是否具有可行性上,而在于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到底站在什么立場上,如何看待目前的房市暴利和公眾購房壓力。

  事實上,在中國當前的房地產領域,一味強調企業的商業秘密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一方面它是國家的支柱產業,同時它也涉及國計民生,而且在這個領域還沒有實現完全的市場化,許多房地產企業還享受著國家優惠政策,承擔著維護公共利益的社會責任。而且,公眾所要求的,只是公開同類樓盤的社會平均成本,這個平均成本既可以給公眾購房以指導和參考,也不會侵犯某個企業的商業秘密。

  關于全球貧富差距

  在人們關注國內貧富差距、收入分配制度的同時,關注全球貧富差距形成的原因,有利于我們尋找縮小差距的有效措施。

  斯蒂格利茨:重建全球化的可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發表《必須縮小全球化的貧富差距》(英國《金融時報》9月18日)一文,文章認為:全球化的不利影響正日趨明顯,我們看到了一個阻礙發展的、不公平的全球貿易體制,還有一個不穩定的全球金融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窮國一次又一次發現自己背上了難以應付的債務負擔。資金本應從富國流向窮國,現在卻日益逆向流動。

  盲目樂觀的全球化觀點認為,全球化會自動地讓所有人受益,這種看法妨礙了解決其弊端的能力。完全的經濟一體化意味著,全球非熟練工人的工資將會趨同。盡管這尚未發生,但那些底層民眾所受的收入下降壓力非常明顯。實際上,即使先進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率有所提高,未加約束的全球化仍可能使這些國家的很多人變窮;我們正日益變得“國富民窮”。

  經濟全球化的速度超過了政治與思想的全球化速度,我們仍然缺少制度框架來進行高效、民主的協調。全球化的進展可以加以改變,但是,這種變化是以危機的形式呈現,還是由我們來駕馭?前者可能產生抵制全球化的風險,或導致全球化的無序重塑,這種重塑方式只會為更多問題創造條件。而后者具有重建全球化的可能,因此它可以充分發揮潛力,改善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