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降藥價的最有效辦法 給醫生找個對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2:00 中國經濟周刊

  

降藥價的最有效辦法給醫生找個對手

降藥價的最有效辦法 給醫生找個對手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文/吳木鑾

  2006年8月28日,第19次藥品降價令執行。南京市面上的一些藥店和醫院,再次上演了降價藥品“人間蒸發”的一幕:降價的“紅霉素腸溶片”,在幾家醫院和藥店的貨柜上都不見了;有的降價藥如“頭孢拉定”膠囊,雖然醫院和藥店仍在銷售,但賣的已不是屬于此次降價的規格。

  藥店不出售這類藥品,是否醫生也會拒開?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當前政府對醫院的利潤規定采用的是“順加作價”辦法,因此,醫院只能在進價基礎上順加一定比例銷售,這意味著藥品進價越高,醫院所得差價的絕對額就越大。在這種利益格局下,醫院更愿意使用高價藥以獲得更多的批零差額。

  這兩年,對于藥品虛高、開藥回扣,國內討論的特別多。開出的救治處方大體可歸納為兩類:充分競爭說和加大犯罪成本說。

  許多人認為,只要有足夠多的藥品、足夠多的藥廠,供大于求,自然就會把價格降下來。于是,我國每年生產的新藥數量在全球排在前列,藥廠的增加也是無法計數。但是,藥品價格非但沒有降下來,還喂飽了一部分藥監部門的官員和醫生。

  與充分競爭說相比,加大犯罪成本的措施則更加傳統。各類衛生監管部門發布公告,

醫院也在門口貼出禁止醫生收紅包的通知,但是醫藥代表照常活動,醫生紅包照收,只不過可能做得更加隱蔽些,而真正被“揪出”的醫生和醫藥代表卻少之又少。

  其實,上述解決方案忽略了一個大前提,即并不是每個患者都是醫生,或者說,大多數患者不是醫生。在醫藥信息方面,醫生占絕對優勢地位,這就很難避免醫生的道德風險。某種程度上說,醫生開什么藥,決定了藥店主要賣什么藥。因此,藥店的問題應該與醫院的問題結合在一起分析。

  藥品種類越來越多,醫生的可選擇余地就越大,哪一種藥品價格下降了,他馬上就可以換開另外一種藥,替換成本幾乎為零。這也是19次連續降價越來越沒效力,百姓不抱希望的原因。而

衛生部門查得緊還導致醫生的收回扣之手拉得越來越長,因為一旦被抓,按商業受賄罪的規定也判不了幾年,因此醫生貯藏足夠的“糧食”就可以“有恃無恐”。

  當前的情勢果然也是如此,百姓看病的負擔不降反升,醫藥分家更是開場熱鬧收場悄然。

  在這場博弈中,因為沒有引入更強有力的博弈者,所以永遠都是醫生占優勢,醫生說了算。換一種思路也許就比較有效。美國做法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引入了比醫生更強的對手,他們占有的信息甚至超過了醫生,因此,藥品虛高、開藥回扣也就少多了。

  第一是引入保險公司來監督醫生。除了老人和窮人外,大多數美國人的藥費由私人保險公司來承擔。而私人保險公司最關心自己的利益,他們要千方百計地保證保費減去支出還會大于零,因此,他們密切關注各個醫院、醫生的開藥情況,把每家醫院的開藥清單拿來細細琢磨。如果一旦確認哪家醫院的醫生一直開大處方,他們就會考慮取消這家醫院的“定點”資格。而一旦失去“定點”的資格,醫院的生存就會成問題,因此,醫生和醫院當然會考慮長遠利益與短期利益的平衡。從此經驗來看,我國的醫保中心也可以進行適度的市場化改造,讓他們履行與保險公司類似的職能,但前提是要解決這些醫保中心準官員的尋租喜好。

  第二是引入搞創新的醫藥公司和醫藥新品。比如

糖尿病人要定期注射胰島素,而注射的量很重要,也難以控制,最初的器械讓許多患者痛苦不堪,因為患者自己不可能都訓練得跟護士一樣專業。后來,一家公司的創新產品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即使是盲人也能夠準確地用這種器械給自己注射。結果許多患者主動向醫生施壓,要求開這種藥,使用這種器械。這種情況下,醫生一般會照辦,因為他們沒理由讓患者用笨拙的注射器吧。因此,多一個醫生們的對手是有好處的。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