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衛興華:實現分配過程公平與效率的統一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10:38 光明網-光明日報
編者按:公平與效率問題多年來一直是人們議論的焦點話題,尤其是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收入差距繼續拉大的大背景下,如何在發展市場經濟的同時“更加關注社會公平”,再次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點。本刊8月21日刊發《更加注重公平與強調效率優先并沒有本質上的沖突》一文后,讀者反響強烈,贊同者有之,反對者有之,商榷者有之。著名經濟學家衛興華教授也撰寫文章對前文的觀點提出不同意見,本刊今日特全文刊發。作為學術探討,我們歡迎廣大讀者就此問題進一步展開爭鳴。 針對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矛盾,特別是收入差距的過分擴大,黨中央多次強調提出應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注重社會公平,特別要關注就業機會和分配過程的公平”。現在強調注重和關注社會公平特別是分配公平,顯然與此前所主張的“兼顧公平”即把分配公平放在一個次要地位是不同的。有人提出“更加注重公平與強調效率優先并沒有本質上的沖突”,我認為,這種提法是不準確的。如果在分配關系上繼續講效率優先,那還是主張兼顧公平,這與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和分配公平是存在“沖突”的。如果講:生產重視效率或效率優先,分配注重公平,那是可以的和正確的。但本來講的是分配關系中的效率和公平問題,這里強調效率優先,就是一種錯位。 一 公平與效率問題,是國內外學者所關注和長期討論的一個問題。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效率,由于理解的不同,對二者關系的把握與闡述也就互有差異。而且,講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應分清是從什么角度、什么領域講的。如果從生產和工作領域來講,強調效率,講效率優先,是不容置疑的。從微觀層面說,應重視勞動效率、管理效率、生產效率、資源利用效率、企業整體效率。任何工作崗位都應重視提高工作效率。特別是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我國,生產力還相對落后,與發達國家相比,生產效率差距很大。因此,在我國發展生產力是根本任務的當前,重視和強調效率是天經地義的。從宏觀層面講,要強調資源配置效率。我國由傳統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由傳統指令性計劃配置資源轉向由市場機制配置資源。實踐證明,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比起由指令性計劃配置資源來,效率會更高一些。但不能迷信市場萬能,那種完全自發的、不受約束的市場,會導致經濟的周期性震蕩,造成資源浪費。需要將政府調節和市場調節統一起來。由看得見的手引導看不見的手,才能發揮和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 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存在效率問題。有些方面的效率高低與公平并無關系。從近年來討論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的角度看,這里的效率是指經濟效率,是從社會經濟關系考察的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經濟效率的高低會表現為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的高低。但其內涵又不完全相同。經濟效益側重于投入與產出的關系。低投入、高產出就是高效益,可以不涉及速度。發展生產應以經濟效益為中心,而不應片面追求高速度。要改變高速度、低效益的發展路徑。勞動生產率側重于勞動耗費和產量的關系,同量勞動生產的產量越多,表明勞動生產率越高。而經濟效率,既包含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的內涵,也與速度和質量相關。提高經濟效率,要求降低耗費、提高質量、增加數量、加快速度。 然而,當我們從收入分配的角度來考察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時,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就應強調和重視社會公平和分配公平。社會主義最大的社會公平,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從長遠發展趨勢來看,提高生產效率,有利于實現社會主義的這種公平。但講分配關系中的效率是指什么?一般來講,分配自身不存在效率高低問題。人們常講的是分配公平不公平,合理不合理,并不講分配效率是高還是低。從分配角度考察的公平與效率的關系,不是指分配公平與分配效率的關系,而是指分配公平與不公平會影響到勞動效率、生產效率的高低。分配中既不存在分配自身的效率優先于分配公平的問題,也不存在勞動效率優先于分配公平問題。恰恰相反,分配公平合理有利于促進勞動和生產效率的提高,而分配不公,會挫傷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而且,在分配關系上講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實際就是上輕公平,把公平放在一個次要的地位。這樣,所謂效率優先也會落空。 過去曾講“兼顧效率與公平”,這里的“兼顧”是同等看待的意思,沒有優先與次要的區別,在理論與邏輯上還說得過去,但有個問題沒有表明,二者究竟是對立的關系人為地去“兼顧”呢,還是統一的關系順其自然而“兼顧”? 二 怎樣正確把握分配關系中的公平與效率問題,事實上胡錦濤總書記已經做出了回答。據新華社報道,胡錦濤同志于今年6月22日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演講中,特別提出我國要“實現物質和精神、民主和法制、公平和效率、活力和秩序的有機統一”。顯然,中央強調提出的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和分配過程公平,公平與效率的有機統一,同原來流行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不能并存的。 有人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提法,概括起來其理由主要是三條:一是認為強調效率優先就是強調發展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就要強調效率;二是認為只有重視效率優先,把蛋糕作大,才能解決分配不公平問題;三是認為強調分配公平而不強調效率,是要退回到平均主義的分配體制中去。這三條理由都難以成立。 首先,認為放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提法違背發展生產力是根本任務的道理,是放棄發展生產要重視效率的原則,放棄生產的首要地位和決定作用的規定性。這種認識是一種誤解。為了更好更快地發展生產力,就需要調動廣大勞動者包括科技和管理人員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此,就需要完善分配制度,改革分配體制,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和分配公平。應當明確:放棄分配關系中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有提法,并不是放棄發展生產和經濟建設中重視效率的原則。大家知道,生產與分配、消費相比,生產是第一位的,先有生產,才能有分配和消費,而且生產具有決定作用;生產什么才能分配和消費什么,生產多少才能分配和消費多少;再者,生產方式決定著分配方式。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決定了社會主義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是按勞分配。但是,我們不能從這一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中引申出這樣一個提法:生產優先,兼顧分配與消費。這在理論邏輯上是講不通的,也不符合社會經濟生活實際。因為生產的目的就是通過分配進行消費,是服從于消費需要的,分配是中間環節。生產的首要地位和決定作用,并不導致分配和消費的“兼顧”地位,它們之間是相互統一的關系。處理好分配關系和消費關系,對于促進生產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理,不能用重視生產效率,把分配公平放在一個“兼顧”地位。 其次,認為只有強調“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才會把蛋糕作大,以解決分配不公平問題。這種認識既缺乏邏輯上的必然因果關系,也無充分的實際例證,只是一種抽象的推理。也許在某一發展階段,蛋糕作大了,有利于收入差距縮小。但從歷史與現實來看,并不必然存在這種關系。英國產業革命后,發展了機器大工業,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大幅提高,財富總量迅速增長,但雇傭工人的勞動條件和生活狀況并沒有隨之改善。勞動時間反而延長,剝削程度同時提高。蛋糕做大并未帶來分配的公平。這一情況在《資本論》中有豐富的說明。 根據查爾斯·K·威爾伯主編的《發達與不發達問題的政治經濟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提供的資料說明:“在經濟迅速增長的十年中,伴隨而來的是許多發展中國家收入分配的更大不均,而這個問題在農村地區更為嚴重”。同書中還講:世界銀行的麥克納馬拉遠在1973年就指出:“盡管發展中國家的GDP有了十年的空前增加,可是它們人口中最貧困的部分,只得到較少的好處,……它們正處于絕對意義上的貧困。”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并不是隨著經濟增長、蛋糕做大,收入分配便趨向公平。收入分配不公平分兩個層次:一是在微觀層次上的不公平。比如,某些工人工資收入偏低,沒有隨著經濟增長而增長,而另一些人的收入偏高,并不斷膨脹。二是在宏觀層次上的不公平。從全社會看,有收入差距過大的趨勢。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經濟快速增長,蛋糕做大了好多倍,而恰恰這時收入差距過大、分配不公的問題凸顯出來。中外資料都表明:經濟發展、蛋糕做大,并未帶來分配公平,或不公平的縮小,反而不公平的差距擴大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和完善宏觀調節,制定相應的方針政策,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和分配公平,才能緩解收入差距過分擴大的趨勢。黨中央關于公平與效率的新提法和一系列相應的政策措施,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再次,認為強調更加重視分配過程公平,就是要退回到平均主義分配的舊體制去,這完全是一種誤解。搞平均主義,多勞不多得,少勞不少得,少勞者占有多勞者的一部分勞動成果,這是明顯的分配不公平。搞平均主義,既無公平也無效率。這是馬克思主義一貫反對的小資產階級的平均主義分配觀。 更加重視分配過程的公平,并不需要倒過來提出什么“公平優先,兼顧效率”。這種提法在理論邏輯上也是不通的。只要做到分配公平,自然會有利于促進效率。重視公平,不能輕視效率,二者本來就不存在誰優先、誰兼顧的問題。 有的學者將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概括為“市場管效率、政府管公平”。本來,實行市場經濟,就是要通過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而市場調節經濟,就會自發地導致收入差距的擴大,所以政府應通過宏觀調控重視分配公平。從這個意義上說,確實存在市場管效率,政府管公平問題。但是,我們講分配關系中的公平與效率問題,并不是專指也不是側重指資源配置效率,而是側重指勞動效率、管理效率、生產效率、企業對資源的利用效率等。分配公與不公,一般說來,與市場配置資源效率無直接內在聯系。除非出現對工人待遇不公的特殊情況,工人起來罷工,或是如近年來,南方一些地方出現的“民工荒”。工廠不能開工,人力資源不能利用,非人力資源也會閑置,資源配置效率自然也就談不上了。 三 公平與效率是否存在此消彼長的對立關系?能否統一和怎樣統一?應當肯定,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實行按勞分配,公平與效率可以實現內在的有機統一。只要真正貫徹實行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勞動收入既會拉開差距,又不會出現收入差距過大,而且會直接促進效率的提高。而效率的提高反過來又會提高按勞分配收入,二者相互促進,有機統一。 在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中,公平和效率的關系既存在對立面,又存在統一面。一般來說,私有制企業主追求的是高利潤率。利潤率的高低代表企業效率的高低。企業主的素質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有的科學管理、遵守勞動法;但有些企業主為了提高利潤率,容易采取一些損害工人權益的措施,諸如延長勞動時間、過度加班而不按規定支付加班費、壓低和拖欠工資,還搞一些有損工人人格尊嚴和人身自由的不合法的規定,等等。今年9月1日,上海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曝光22家“摳門”企業,這些企業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低于該市的最低工資標準,而且差額較大。此外,今年1-8月,上海有關部門收到不付最低工資的舉報投訴647件,查處支付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案件907件。作為發達城市的上海還如此,一些邊遠和落后地區的情況可想而知。這類企業,因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自然會挫傷其勞動積極性和勞動效率。需要通過政府和其他有關單位進行引導和監督,制定相關的章法,保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并獲得“公平”的勞動環境和工資收入,同時要求和引導業主遵守勞動法,正確處理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公平與效率的關系,以提高勞動者的認同感,從而提高勞動效率。需要通過相關的政策措施和體制建設,以實現公平和效率外在的相對統一。(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