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歷練與理想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01:54 第一財經日報
易憲容/文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諾爾曼·白求恩》正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熱播。對于白求恩,最早是從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一文知道,作為“老三篇”之一,該文對中國人的影響是空前絕后的,盡管時間過去了40年,但當時看該文章、背“老三篇”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小時候讀“老三篇”,對白求恩的了解,只是把他作為一個榜樣、一個楷模、一個英雄、一個偉大的人物來看待,僅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沒有具體地內化于個人心目中。所以,盡管40年前就已對白求恩的事跡了然于心,但如果不是最近觀看《諾爾曼·白求恩》,白求恩這個名字可能已經淡忘了。 我們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尚且如此,那么在改革開放以后出生的年輕人對白求恩的認識則更少。而這次重新觀看,白求恩的事跡、他的平常生活、他的人格力量,又喚起了我心靈的顫動與理性的思考。 偉大源于生活的歷練 電視劇《諾爾曼·白求恩》不僅完整展示了一個國際共產主義者的精神面貌,而且也展現了有關白求恩家族歷史、婚姻愛情、職業精神和理想追求等方面諸多生動感人的故事,追溯了他從一個有浪漫冒險性格的青年成為共產主義者的過程,因此,該電視劇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及強烈的社會現實感。 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牧師的家庭,從小就受到基督教精神的熏陶,并喜歡達爾文的進化論,對科學特別的愛好,并在8歲時就具有外科醫生的志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粉碎了白求恩獲得醫學博士的夢想,他參軍到歐洲前線,在醫療隊當過擔架員、副醫官,曾負過傷。戰爭結束后,他花了5年時間在英國醫院實習外科,并在這個時期認識了他的夫人彭尼。 婚后,白求恩的生活相當不愉快。他經過多次轉輾到了美國底特律行醫。在底特律的行醫過程中,通過對不同階層病人的接觸,不僅認識到了其手術刀的重要意義,也認識到了廣大底層民眾生活之疾苦,認識到了當時醫療制度不合理、不公平。因為,白求恩當時發現,易患重病的窮人看不起病,生活優裕的富人們卻是診所常客。當時,白求恩不僅對不合理的醫療制度進行抨擊,也采取了對富人故意多收費、對窮人少收費甚至免費治療的方法。之后,白求恩不分晝夜地工作,在這種體力與精神雙重壓力下,得了嚴重肺結核,只好回到老家休養。加上之前的感情沖突,白求恩夫妻離婚。 為了治療當時難治愈的肺結核,白求恩又轉到美國的特魯多療養院。在那里,白求恩結識了四個同病相憐的朋友——四個沒有什么指望的人,面對即將結束的人生旅程,在一起無話不談,心靈上的交流更是讓大家視死如歸。同時,他們也開始關注當時肺結核治療的新進展,特別是當白求恩閱讀到《肺結核外科療法》的著作后,一連幾個星期看完了一切能夠找到的相關資料,并且意識到如果能夠拋棄偏袒狹隘的傳統觀念,尋求革命性的治療方法,是可以使肺結核患者恢復健康的。正是因為白求恩的堅持與認真制訂方案,對肺結核新的治療方式得以在特魯多療養院逐漸地推行,而白求恩的身體也得到恢復。 這次偶然的治療經驗也成了白求恩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轉折,這促使了白求恩以后對病人關心及對外科技術的要求。出院后的幾年里,經過刻苦鉆研,白求恩的醫術享譽歐美,成為美洲胸外科醫生協會的五人執委之一。1935年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時參觀了蘇聯,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同年11月加入了加拿大共產黨,決心不僅醫治病人、也要醫治社會。1936年,西班牙法西斯在德、意支持下進攻共和國政權,白求恩參加醫療隊前往馬德里,在那里工作了半年。1938年1月白求恩一行三人帶著大量醫療器材來到中國,先去了延安,會見了毛澤東,然后立即趕赴抗日前線。1938年6月間他進入五臺山區,擔任了晉察冀軍區衛生顧問。1939年秋,他在準備動身回國籌款前,因日寇開始冬季“掃蕩”,戰斗趨于激烈,便推遲行程投入搶救傷員,不幸在手術中自身感染,于11月25日逝世。 重塑時代的共同價值 《諾爾曼·白求恩》電視劇展示了白求恩一生成長過程,展示了白求恩如何成為一個共產主義戰士。他之所以放棄國內待遇優厚的工作條件和優越舒適的生活環境,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支援中國的 從白求恩的個案來看,他并非是一名天生的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反之,他如平常人一樣,是一次又一次的際遇,促使了他的成長。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就不會有他的歐洲之行,也就不會有他的底特律行醫的經歷,也不會有他生病后面臨的選擇以及后來的奮進與成長,也不會有他個人人生理想的轉變。 對于這一點,目前我們的教育制度及對人的培養上與之存在著十分大的差距。一系列的應試教育,所在培養的人就是如何來灌輸更多的知識,誰成績好,誰就優秀,誰就能夠進入好的學校,就能受到好的教育與獎勵;否則,就不是一個好的學生、好的人才。但從白求恩的成長過程來說,個人的成長、人格的培養、個性的形成及個人理想都是在各種生活的際遇與歷練中生成的,一個人要成長為有知識、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負的人,就得在各種不同的生活環境中培養與歷練,離開了這種培養與歷練,要想造就與培養一代新人是不可能的。 從我們現在的生活來看,不僅學校教育只強調知識的灌輸,而且一些對市場經濟的宣傳與教育的誤導,使得我們社會缺乏崇高的個人理想。不少人,一切都以個人利益為準則、以錢物為目的、以個人享受為追求,許多人既沒有個人生活之理想,也沒有人格的道德追求。這就使得我們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和諧,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四起,不僅增加了我們整個社會運行的成本,也使得社會中的個人生活在種種緊張、憂慮、沖突與不安之中。 同時,當知識經濟的興起、種種創新日新月異,計算機、互聯網迅速發展及推陳出新之際,不少人認為現代高科技無所不能。但是,它對人類真善美人格的形成是否也起到更有益的作用呢?事實上,它已經成為關系到人類發展與人類得以持續的大問題。比如,有人曾說“ 毫無疑問,物質財富的豐富、產品質量的提高、個人生活的便利,已經成了現代人日常生產最重要的追求,但以利益或金錢為標準,爭權奪利,無所不用其極,也成了我們生活的一個現實。我們生活的目的在于增進全人類的生活,生命的目的在創造宇宙的生命。在人類社會中,不僅每一個生命要生生不息,所有人的生活都得不斷改善與長進——這就是人類社會基本的共同價值觀。但是,我們現實的社會離此較遠了,而重溫白求恩的一生,不僅在于學習白求恩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崇高精神,而且在于從白求恩走過的漫長而曲折的人生道路,重溫他那些在生活的歷練中充滿生命力的思想,來激勵我們形成個人理想及造就我們社會的共同價值。(易憲容,著名經濟學家)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