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淮:創新最大動力來自競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2日 01:59 第一財經日報 | |||||||||
陳淮 創新對我們為什么那么迫切?什么叫創新?我們在進一步推進技術、制度、結構創新以及一系列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創新上,有哪些新思路,哪些可以尋找的途徑?這是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
迫切性 如果談論創新,僅從各個實用領域的技術發展本身講,并不能夠說明創新有多么重要。我們現在面臨的創新,主要指在未來五年以及一個更長遠的戰略發展過程中,需要在國民經濟發展上格外注重的問題,包括掌握核心技術的競爭力,實現核心技術在技術領域的更大突破,占據技術發展的制高點等。 舉幾個例子,比如我們現在需要高價買能源,那么,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節能!笆晃濉币巹澮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講究節約資源,特別是節約能源,一個重要經濟指標就是,在未來五年之內,單位GDP必須節能20%才可能實現到2010年中國的國民經濟總量比2000年再翻一番的目標。而在節能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物質基礎就是技術創新。我們是嚴重缺能的國家,而且能源生產結構比較差,我們68%的一次能源依靠煤炭,而煤炭是一種劣質能源,而且利用過程非常復雜。在研究關于如何對煤這種能源進行氣化、液化的技術發展上,必須有重大突破。因此,沒有技術發展,僅靠隨手關燈這么一個簡單方式,是達不到我們希望的節能目標的。 再舉一個例子,人民幣面臨升值的壓力,是壞事還是好事呢?從一定意義上說有它積極的一面,它會迫使企業必須改變過去長期以來單純依靠勞動力、土地要素以產品走低端化占領國際市場的戰略,將核心轉移到依靠質量、品牌、技術、成本以及環保等一系列競爭上來。 從國際戰略角度看,大國之間在爭奪傳統資源上的競爭變得日益激烈,在技術上的壟斷趨勢也日益加強。西方對中國知識產權的指責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和西方大國力圖長期保持技術壟斷地位密切相關。如果我們這一代人,不能在競爭中擠入第一梯隊,與發達國家在技術領域里的差距將會趨于擴大。現在,人們已經不懷疑中國在傳統工業領域里,不論是規模還是生產能力上,都能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但是人們很懷疑,中國能否在技術創新上仍然占據高端。 這些就是創新在“十一五”期間那么迫切的原因。 創新動力不是政府主導而是競爭 什么是創新?異想天開不是創新,敢想敢干也并非創新。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我們超越了中國當時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和國際社會之間經貿往來的實際水平,提出大進大出,實現國際大循環。這個創新膽量很大,但實踐證明它并不成功。今天我們不再提出國際大循環了,而全世界都在驚呼中國的產品已經成為了世界性的產品,全世界的超市都擺著中國造的產品。 中國是一個對創新充滿渴望的民族,但又對創新規律了解不充分。創新依靠什么呢?人們很容易想到,要依靠政府主導配置資源發展創新。可以這樣說,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實現某一領域上的技術突破,在國際競爭某一個關鍵方面占據高端(比如“兩彈一星”),集全國之力的方式確實取得了很大成績,而且也不排除在很多重大戰略競爭過程中,仍然要發揮這種優勢。但在市場經濟下,推動技術創新的最大、最普遍的動力,不是政府的主導,而是競爭。 為什么競爭是最大的動力呢?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源配置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企業想獲得高于競爭對手的更大利潤,最基本的出路是在技術上率先掌握訣竅,提供更大技術含量的產品。舉個例子,過去幾年里,電視機在不斷降價,但實際上,人們在電視機上消費支出是不斷增加的。假定說,一臺電視機十年前賣4000元,同一類型的現在賣800元,這不是大降價了嘛?但我想說,同樣社會階層的人買電視機,還買不買800元的呢?不買了,他要買等離子電視,2.5萬元。因此,最有競爭力的并不是不斷降價的產品,而是最有技術含量、最能領先消費結構變化的產品。競爭給人們提供的技術創新余地也是無止境的。 制度創新 我想起一個建設創新型城市的問題,或者說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創新問題。除了技術領域的創新,我們更加注重制度上的創新和思想上的創新。我們剛才說到市場經濟才是推動技術發展最重要的制度保證,那么制度創新,不僅僅是我們實行自由競爭,發展企業,讓企業提高微觀活力,以及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等諸多內容,還包括我們在企業發展、經濟發展過程中,有更大的創新想象力。 過去20余年中,中國支持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力量,就是城鎮化、城市化的不斷加速。這在第九和第十個五年計劃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但令我們遺憾的是,這些城市群千城一面,所有的城市的寫字樓都似曾相識,所有城市的商業街都面貌雷同,所有城市都一定有一個國際會展中心,而且是玻璃幕墻,所有的城市都得有寬馬路大廣場,城市的性格被掩蓋了,城市的文化傳統被磨滅了。別以為這種外在形勢的雷同和科技創新無關,實際上它代表著一個民族對求新、求異的渴望程度,以及對新型信息的接受能力。不是說,一舉改變整個科技面貌的創新才叫創新,哪怕在任何一個角落能夠提供人民生活改善,或者市場發展過程中,資源節約的一種技術發明,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由第一財經頻道《財經大講堂》節目陳淮演講的文字稿節選而成。首播:6月2日22:00重播:6 月3 日13:50、23:05;6 月4日1 3 :5 0 、1 8 :5 0) 陳淮檔案 ●1952 年2 月生 ●198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獲博士學位 ●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領域:工業化理論、產業結構理論、區域經濟理論、人口就業理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