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當前國民經濟遇到的問題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可以說是近一年來國內最受關注的一個主題。去年10月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時,把社會
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未來五年我國施政的主要工作提出。去年年底中央開了農村工作會議討論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部署,今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一號文件以“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為題。兩會期間,這也是一個受到高度關注的議題,《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提出的《十一五規劃綱要》當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占首要地位。兩會開完以后,中央主要領導召集了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一把手、二把手在中央黨校開了一個星期的研討會,討論如何貫徹執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了準備這個研討會,總書記在2月份曾經花了兩個上午召集國內對農村問題和新農村建設有研究的20多位專家開了兩次研討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受到的重視程度可以說幾乎到了無可復加。
今年兩會結束時的記者會上,記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也是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當時總理的回答表達了三點意思:第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促進農村的小康和農業現代化,這是整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大步驟。第二,加強農業和農村建設是一招活棋,這一步做好了就能夠帶動內需和消費,從而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建立在更加堅實的基礎上。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兩條基本原則,一個是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特別是土地承包經營的自主權,尊重老百姓的意愿,不能搞強迫。其次是要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把提高農民物質文化生活貫徹始終,并且作為檢驗的標準,講求實效,而不是講求形式。
我想從總理所講的第二點為切入點來談談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即為什么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可以帶動內需和消費,使國民經濟建立在一個更加堅實的基礎之上。其次,再談怎樣讓農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這兩個討論清楚了,就比較容易理解為何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確實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階段,而且是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重大步驟。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講了五點當前國民經濟面臨的各種新問題:一、糧價走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二、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仍然偏高,有些行業可能再度出現投資過熱。三、產能過剩的問題日漸突出,相關產品價格下降,庫存上升,企業利潤減少,虧損增加,潛在的金融風險加大。四、看病難、看病貴和上學難、上學貴等社會方面的問題突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不少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五、煤礦等生產安全事故形勢仍然嚴峻。
總理所講的第一點和第三點問題相關。1998年到2002年間我國經歷了物價不斷下降的通貨緊縮,2003年到2005年從統計數字看,我國走出了通貨緊縮。當時靠的是糧食價格上漲帶動食品和飲料價格上漲,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加快,帶動能源和建材價格上漲。總的來看,2006年面臨的問題跟2003到2005年之間的問題有相似之處,即某些部門固定資產投資過熱的情形繼續存在,仍然需要進行宏觀調控。但是,不同的是,2003年到2005年時物價上,一邊非常冷,各種產品價格延續著1998年以來的格局不斷下降;一邊非常熱,食品、飲料、能源、建材的價格不斷上漲,帶動總體物價指數的上漲。到了2006年,在2003到2005年物價上漲的那些部門,因為2003到2005投資增長過快的建材、電力等部門的生產能力大增,產能出現過剩,價格開始下跌;糧食生產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而連續增產,價格開始回跌,食品、飲料價格可能跟著下跌。也就是,在物價上原來過熱的部門開始回冷,原來過冷的部門還繼續在冷,也就是通貨緊縮的壓力越來越大。物價之所以不斷下降是由于產能過剩,物價不斷下降的結果則是企業利潤減少,虧損增加,潛在的金融風險加大。
我認為總理所以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招活棋,是因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好了不僅可以加速我國現代化的建設,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還在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可以啟動農村市場,化解通貨緊縮的壓力,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建立在更加堅實的基礎上。
新農村建設啟動農村市場
通貨緊縮背后的原因是產能過剩,國家發改委的資料顯示到了2005年底我國鋼鐵、電解鋁、汽車等11個行業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其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行業有鋼鐵、電解鋁、汽車、鐵合金、焦炭、電石及銅冶煉行業,潛在產能過剩行業有水泥、電力、煤炭和紡織等。產能過剩是一種存量的概念,解決產能過剩所導致的通貨緊縮的最好的辦法是找到一個足夠大的存量需求,將之釋放,把存量生產能力消化掉。
我國最大的存量需求在農村,現在58%的人口仍然居住在農村,農村消費受到兩個因素的限制:其一,農民收入水平低,其二,現代產品消費需要有電、上下水、道路等,這些基礎設施在農村嚴重不足,因此限制了農村的消費。比如現在95%以上的農村都有電,但農村的電價比城市高很多。1999年我們開始研究啟動農村消費時做的研究表明,在農村地區降低電價對農民消費的刺激作用很大,電價每下降1毛錢,對彩色電視機的需求等于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每人增加370塊錢;對電冰箱的需求相當于每人收入提高670塊錢;對農村的洗衣機需求相當于每人收入增加909塊錢。所以,基礎設施不足和收入低一樣是限制農村消費的重要因素。
如果改善了農村的基礎設施,農村的巨大消費市場潛力就有可能釋放出來。1999年時《湖南日報》有一位記者到一個偏遠山區掛職,在山村里幫助農民建了一個衛星地面接收的大鍋,花了不到5000塊錢,結果這個村子當年就買了270多臺電視機。
如果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在農村做到了通電、通廣播電視、通路,農村居民都能看到電視了解現代化的生活,村村都通了道路,農民的生產和市場能夠連接,那么,農村就可以融入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體系。
更重要的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能改善農民的生活,實際上也可以增加農民收入。因為要增加農民收入,從理論和古今中外的歷史經驗來看,惟一可持續的方式就是不斷把農村勞動力從第一產業轉移到城市里的二、三產業。“三農問題”從1990年代末以來特別凸顯原因就在于1998年以來生產能力過剩,出現了通貨緊縮,企業開工不足,利潤下降,新增投資機會減少,我們能夠從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就少,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力從1991年到1997年每年減少近1000萬,轉為從1998年到2000年每年增加350萬,于是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速度放緩,一直到2003年開始走出通貨緊縮以后,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力數量才開始又下降,農民收入增長的速度才開始又回升。
在當前生產能力日漸凸顯的情況下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確實像總理所說的是一招活棋,既可以實現農村的現代化,是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步驟,又可以啟動農村投資和消費的潛力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時,還能加速農村勞動力轉移,解決農民增收的難題。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時間表
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完成時間,我個人有兩個答案,第一,像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一樣,這是一個水漲船高的目標,是長期性的歷史任務,不應該有特定的完成時間表。第二,以總理講的“一招活棋”的思路來理解,以農村生活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成的時間在2020年比較合適。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本身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要內容。有一個德國駐華大使回國后談到對中國的印象時曾說“中國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如果城鄉生活差距不能縮小,就難有和諧的社會。其次,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具體目標是人均收入以2000年的水平計算達到3000美元。如果農民收入繼續按1990年代末以來平均每年4%到5%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農民人均收入大約是800美元,那時,城市的人均收入大約4000美元,城鄉收入差距將達五倍,這樣怎么會有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如果沒有農村的小康建設,就不會有全國的小康建設。在未來的15年里要增加農民收入增長的速度,就必須創造條件使農村勞動力能夠較快地轉移出來,其前提是必須把現在過剩的生產能力消化掉,讓國民經濟得到健康、穩定、快速的發展。因此,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的新農村建設應該在2020年完成。
核心是自然村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該建在哪里?我個人的看法是應該建設在現有的自然村。首先,因為農業生產的特性,農民經常要起早趕晚,不管是地廣人稀的美國、加拿大,還是人多地少的日本、韓國和我國的臺灣省,農民總是選擇住在農場或是農場附近。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村是為農民而建的,所以就要考慮到農民生活和生產的方便,現有的自然村和農民耕作的地點最接近,最方便農民的生產。更何況經過集體化以后,我國自然村里農民的居住地點已經比和我國條件相同的其他東亞地區的農村集中得多。其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應該是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房子是農民的私有品,政府一般不會出錢幫農民蓋房,既然如此,不能為了新農村建設而要求農民搬遷到新的地方去住,否則,農民可能未見其利先蒙其害。
根據一些研究要達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大概要4萬億元的資金,如果2020年是完成的時間,現在還有15年,平均每年的資金投入是2700億元。這個資金主要應該由政府和社會承擔。《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下決心調整投資方向,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重點轉向農村。但是,2005年,中央政府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是293億人民幣,今年對三農的投入增長了442億,這442億不可能全部用在農村基礎設施上,即使全部用于農村基礎設施,雖然2006年以后逐年增加,但我認為和2700億還會有相當大距離。不過,公共基礎設施也不見得完全要政府投入,像城市一樣,可以動員社會資金,包括向銀行貸款,建了項目以后再還款。農村的一些項目,比如自來水,建設好了可以向農民收費,還有其他的項目,包括通電視、通電話等都可以由社會、政府投入,或者是向銀行貸款來建設,以后再還款。在新農村建設的幾個項目中,有一些項目性質上是私人品:比如農村的改廁和蓋沼氣池,雖然廁所不改造,環境衛生搞不好,繼而會影響公共健康;另外,如果農民不用沼氣,很可能去砍樹,從而影響生態環境,從而改廁和蓋沼氣池具有一些公共品的性質。然而,廚房和沼氣池是農民家庭自己使用,所以,主要屬于私人品。建設這類項目應該以國家鼓勵,提供一點補助的方式,資金主要由農民自己投資建設。經由政府、社會和農民三方面資金的動員,這樣才有可能接近每年投入2700億的目標。
農村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分散,執行難度較大,即使純屬公共品的項目,在合理范圍內,讓農民投一點資金和勞動力,會增加農民的主人翁感,對項目的選擇、施工、監督、質量保證會有幫助,透過農民的投資、投勞,這些項目的實施也有助于互助合作和民主管理精神的培養。韓國推行新鄉村建設,讓農民參與修橋、修路,使原本一盤散沙的韓國農村社會形成了一種比較好的文化氛圍。
最后,各地發展水平不同,因此應該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從農民最急需的項目開始。比如江浙一帶的農村最需要的可能是下水道,如果沒有下水道就不能改廁,廚房也不能現代化;偏遠、落后的地區最需要的可能是道路和安全飲水。各個地方應該按照當地實際狀況、需要以及政府、社會、農民的承受能力來選擇項目。并且,應該有比較好的長遠規劃,按照規劃逐一進行建設。這樣經過十幾年,各個地方的公共基礎設施的改善就有可能達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希望達到的標準。
在討論社會主義新農村時有些意見不主張以目前的自然村為基礎來建設,認為應該合并自然村,建立集中的農民新村,這樣可以節省農地,也可以節省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到底以自然村建設好,還是合并自然村建新村好,需要計算一下如果把自然村并在一起,到底能省多少耕地?能省多少費用?合并自然村確實能節省政府在公共基礎設施上的投入資金,但是,農民現在的住房就不能用,農民的蓋房投入就要增加很多,結果總的投入肯定是增加而不是減少。其次,如果農民的住房不往高處發展,合并自然村不會省農民的宅基地,耕地也節省不下來。如果,往高處發展確實可以節省一些耕地,但是,農民蓋房的投入需要增加的更多。現在多數農村地區,農民蓋三間平房需要四五萬塊錢,如果是幾層樓的樓房,同樣的面積,每層樓房的建造費用就要加倍。所以,合并自然村可以省政府的錢,但無論是蓋平房還是蓋多層的住房,農民自己都要多增加不少費用,以這樣的方式來推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就違反了應該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利益的出發點。
其實,即使農民集中到中心村居住,仔細算來政府能夠省下來的費用也許也不會太多。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中費用最高的可能是道路,不過,農民即使集中到一個中心村居住,將來農民騎摩托車下田、使用機械化耕作,也必須有道路通到農田,所以,道路建設的投入減少的也還是有限。
我主張,農民在翻建房子的時候如果自己不愿意建在村子里,愿意到鎮里或者到中心村里建無可厚非,但是,不能違背農民的意愿,強行要農民搬到中心村,農民自己愿意住在自然村,以公共基礎建設為主的新農村就應該建在現在的自然村。
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
要增加農民收入,最關鍵的是要把農民從第一產業轉移到城市的第二、三產業。那么為什么還要在農村里面投入那么多錢去改善跟生活有關的基礎設施?原因是即使農民能夠不斷的轉移出來,留在農村的人還是會很多。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那時,農村還會有將近6億人。如果,那時農村還是像非洲,我國就不會有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即使到2050年我國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像現在的韓國那樣人均收入達到14000美元左右,那時仍然會有相當數量的人居住在農村。原因之一是我國人口的密度很高,城和鄉的距離相對近;原因之二是,那時的道路交通條件好,絕大多數家庭有小汽車,即使在城里工作,也有不少人寧愿居住在農村。所以,即使到2050年我國的農業人口降低到15%,住在農村的人口可能還有30%,達4億人以上,這些人同樣必須有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跟城市化應該是并行的。
會有韓國新鄉村建設一樣的效果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確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我國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步驟,確實是一招活棋,這一步走好了,可以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縮小城鄉差距,擴大內需,化解產能過剩,將經濟發展建立在更加堅實的基礎上的多重效果。
韓國在1970年開始新鄉村建設時,和我國當前的情形也非常相似。經過1960年代的高速發展,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1970年韓國也出現了產能過剩,水泥生產很多,出口不暢,新鄉村建設開始時,韓國政府給每個村發350包水泥,以后除了水泥還增加鋼筋等原材料,讓農民修路、修橋、建下水道,結果解決了產能過剩的問題,使韓國的經濟進入良性循環,1970年代以后農民的收入增長快于城市,城鄉收入差距減少,韓國也實現了現代化。只要上下一心,以農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尊重農民的意愿,那么,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可以起到和韓國的新鄉村建設一樣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