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中國宏觀經濟形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0日 14:49 新浪財經 | |||||||||
余永定 對于中國經濟的決策者來講,他們非常關注的是經濟增長速度和通貨膨脹的關系。教科書上說經濟增長速度高、通貨膨脹就可能高。在過去十幾年中,教科書上的說法基本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惟一不太肯定的是,當經濟增長速度比較高之后,究竟需要多長時間通貨膨脹就可以上去?以前大概是四到五個季度之后。但是現在這種滯后關系不
對于2006年的經濟前景,我比較關心的是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中國經濟增長到底在什么水平上。現在大家對這個問題還不是太擔心,但是我認為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每年的新增勞動力非常多。如果中國不能保持相當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不能使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9%左右,其政治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第二個關心的問題是通貨膨脹率。一個國家只有創造了一個很穩定的物價環境,也就是大家對物價上漲的預期是非常穩定的,企業家才能談得上進行投資,居民才不會產生一些不合理的消費行為,經濟才可能順利增長。2002年以后,中國經濟一直維持比較高的增長速度,而通貨膨脹也沒有失去控制,這種形勢是前所未有的、非常好的。另外中央銀行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是比較高的,特別是最近M2增長速度是18.8%,已經相當明顯地超過了預定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居然沒有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是怎么回事?一方面可以感到高興,一方面又必須小心,一定是出現了什么問題,這個問題在哪兒? 分析經濟增長前景有兩個基本分析方法,一個是從長期入手,一個是從短期入手。長期增長趨勢有各種各樣的模型,其中最簡單的就是哈羅德-多馬模型。哈羅德-多馬模型假設勞動力供給是充分的,只考慮資本供給約束的影響,讓經濟增長速度等于投資率除以資本產出率。與此相對照,美國等發達國家主要受勞動力約束,在分析經濟增長潛力的時候主要考慮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和勞動力增長的速度。除了這兩種模型就是標準的、建立在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基礎上的模型。它可分析各個要素在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對經濟增長貢獻度。這是在研究中國長期增長潛力的時候應用比較廣泛的方法。 現在我們關心的是短期經濟增長潛力,主要考慮需求方。假設有充分的生產能力,那么經濟增長到底會是什么樣的呢?這時候要做的就是把總需求分成各個構成部分,然后考慮各個構成部分的增長情況,即GDP增長速度=消費增長貢獻+投資增長貢獻+政府增長貢獻+凈出口貢獻。用這種方法比較容易分析經濟增長到底前景如何,會出什么問題。 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和凈出口的變動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因為這兩個因素在2005年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兩大動力。根據傳統的經驗,應該大致有這么一個關系:如果企業利潤的增長速度下降,固定資產的增長速度也往往下降,進而引發GDP增長速度下降。2005年中國利潤率的增長幅度下降比較明顯,虧損企業虧損面很廣,虧損量也比較大。從這樣一些數字來應該有理由認為投資增長的勢頭會下來,這是符合邏輯的。但是經濟的發展往往不是按照邏輯發展的,這說明理論的假設前提和推導可能有問題。我們要用自己的思想適應中國的實際,而不是讓中國經濟發展實際來印證自己的邏輯。另一方面,2005年的產能過剩非常嚴重,這應該使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下降,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 對于凈出口的變動趨勢,如果今年的貿易順差也是1200億美元,那么凈出口增長速度為零,凈出口對GDP增長貢獻就為零。僅僅這一塊,就會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出現一個明顯下降。一般來講,當某一年凈出口增長速度非常高的時候,下一年的凈出口增長速度就會有明顯的下降。按道理來說在2006年凈出口增長速度將會下降,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增長還是相當強勁,這也是一個令人驚訝的地方。 總而言之,這種形勢是出人意料的。怎么解釋呢?2006年第一季度這些指標反映的是暫時性變化,還是趨勢性變化?我傾向于認為2006年的基本形勢和我們在2005年年底所做的判斷相比沒有太大變化。為什么在利潤率增長速度下降比較嚴重的情況下、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還那么強勁?我認為要考慮其它因素,特別是非經濟因素。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傳統上這一年在各個地方都是一個大干快上的時期。同時,明年省級政府要換屆了,這個時候各個省的省長都有一種多投資的沖動。另外銀行去年出于上市考慮而采取比較謹慎的做法,原來計劃要放的貸款沒有放。一到2006年就把積壓的貸款放出來,造成了貸款和貨幣增長速度過高。是不是就是由于這些因素呢?現在雖然不能得出非常肯定的結論,但是我覺得這些因素肯定在起作用。 現在應該考慮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組合問題。我主張貨幣政策要緊縮,與此同時,財政要做好準備,一旦需要就可以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經濟增長不能用貨幣增長政策來推動,而要用財政政策來推動。另一方面,中國的貨幣政策目標太多,包括經濟增長速度、通貨膨脹、匯率穩定等。在這種情況下,中央銀行很難實行獨立的貨幣政策,往往是顧此失彼。 根據余永定教授在“CCER中國經濟觀察”第五次報告會上的發言內容整理而成。 (李中海、趙洪巖、唐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