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敏先生因為幾年前“大學擴招”的政策建言而被人稱作“教育產業化之父”,然而,人們不太知道的是,湯敏先生在義務教育方面發表了多篇文章,在經濟學家中,他是堅定支持免費義務教育的,這和周克成先生的觀點正好針鋒相對。為此本刊特別采訪了湯敏先生,請他全面闡述了免費義務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權衡》:義務教育我們說的很多,能否請您具體說說義務教育的“義務”應該如何
理解?是國家的義務,還是公民的義務?
湯敏:這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對一定年齡兒童實施的某種程度的學校教育。“義務”的涵義包括父母與家庭有使學齡兒童就學的義務,國家有設校興學以使國民享受教育的義務,以及全社會有排除阻礙學齡兒童身心健全發展的種種不良影響的義務。
一般來說,義務教育既有強制性又有免費性:義務教育是“強迫教育”,每一個適齡兒童必須進入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當然,如果只有強制性也是不行的,因為有的父母確實沒有能力供自己的孩子上學,如果不免費,強迫性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義務教育首先應該是政府的義務,政府有義務辦學校,培養師資,通過立法規定必要的辦學標準并創造這樣的條件,使得所有的人都有條件進入學校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權衡》:義務教育一定是免費的嗎?
湯敏:是的,但是有程度的不同,不同國家免費的概念也有不同:有的是免學費,有的是免學費和雜費,也有的是一切費用全免,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總的來說,各國政府都把推行免費義務教育當作非常重要的一項政府責任。不但富裕的國家是這樣,連不少經濟很落后的發展中國家也是這樣的。從國際比較看,免費義務教育是大多數國家的共性選擇,全球的190多個國家里頭有170多個國家的義務教育都是免費的。發達國家從早期的6年義務免費教育制度,逐步提高到8年、10年,最終實現包括大學和幼兒園在內的廣義免費教育制度。在發展中國家,免費義務教育也十分普遍,亞洲國家更是以重視教育著稱,大多國家都已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像人均GDP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柬埔寨、老撾、越南、尼泊爾、孟加拉這些國家都實行了免費義務教育;而且不但在農村,還有城市,這些國家都能實現免費教育。中國應該說現在已經完全有能力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特別是要優先在農村實現免費教育。
《權衡》:中國實施義務教育20年,為什么現在才提出免費?
湯敏:事實上,我國早就已經開始對義務教育階段免學費,但還收雜費、書本費和住宿費。簡單說來,我們國家以前對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現在,我國經過20多年的持續經濟增長,國家財力大有提升。尤其是近年來財政收入連年大幅增長,國家能夠承擔起全部義務教育費用的支付。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中國改革開放到今天,物質生產匱乏的問題基本解決,現在社會建設應該更加注重對弱勢群體的扶助,這與執政觀念向“建設和諧社會”轉變是相一致的。而對弱勢群體的幫助,以最少的代價能有最大收獲的,首選在基礎教育上實行免費。這是平等競爭機會的一個前提條件。
《權衡》:我們現在具備全面推行免費義務教育的條件了嗎?
湯敏:這說到底是一個支付能力的問題,到底我們為了推行全面的免費義務教育要投入多少錢呢?有學者推算說:全國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約為1.84億,義務教育所需總費用約為920億。根據我們亞洲開發銀行用2003年的數據的匡算,實行農村免費義務教育,財政每年要增加開支在210億到845億元左右。如分兩年實行,每年要增加財政支出約105億至422億之間。我國近年來每年新增財政收入為5000億元。用新增財政收入2.1%—8.4%就可以基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即使在現有的政府支出格局基本不變的條件下,在當前的財力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從目前國家出臺的各項新政策來看,中央政府對全面推行義務教育已經列出了時間表。
《權衡》:從資金使用效率的角度看,投放于義務教育的財政撥款應該如何使用?
湯敏:現在我們經常說國家對教育投資不夠,這我是同意的,我們現在的教育投資占GDP不到3%,如果要達到世界平均水平4%,政府還需要追加投資,這些投資應該投到什么地方呢?我認為首先應該投到義務教育,而義務教育又要優先照顧農村地區,尤其是特別貧困的農村地區。我們亞洲開發銀行前年就提出了首先要在農村盡快實行義務教育全免費的方式。農村還有那么多中學或者小學,貧困的農村、貧困的農民還要交雜費、書本費,這個不首先解決,是我們整個的投資或者說財政資金運用的一種誤區。
原則上來說,免費義務教育應該在城市和農村同時執行的,因為既然義務教育是免費的,應該農村和城市一視同仁,從目前中國情況來看,從輕重緩急的角度來看,應該首先實行農村的免費教育,城市地區應該是先給貧困家庭實行免費教育。事實上這個在很多地區都通過各種財政措施實行了。
《權衡》:當我們說免費義務教育的時候,我們注意到其實這個免費只是針對公民而言的,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還是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這些資金實際上還是來自于對公民的征稅。是否可以把免費的義務教育視為一種轉移支付?
湯敏:對有些財政能力不夠的省份、縣市,是需要通過中央與省市的轉移支付,來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從對個人的角度來看也是一筆國家對家庭的補助。從廣義上看,也是一個轉移支付。
我們還可以從怎么樣增加農民收入的角度來看免費義務教育的問題。三農問題的核心是如何增加農民收入的問題。農民的購買力如何增加?關鍵在于農民的收入增加。實行義務教育免費就等于是使農民增收。能大大減輕農民在義務教育方面開支的負擔。按照我們的匡算,如果分兩年逐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每年可以減少農民開支105-422億元,等同于增加農民平均收入0.5到2個百分點。
《權衡》:我們所說的義務教育實際上是一個基礎教育的概念,基礎教育這種產品是否能夠由市場來提供呢?為什么要把基礎教育變成國家免費提供的義務教育?
湯敏:義務教育具有非常強烈的公共性,如果不免費,不能保證讓所有的人得到9年義務教育,而這樣的人在未來幾十年里很難體面地生存下去,會成為社會的負擔。城市化是中國未來的發展道路,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就要涌到城市里來。這些人涌到城市里來能不能生存下去,是變成未來城市的負擔還是變成城市發展的生力軍,跟他們的受教育程度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如果沒有至少是初中的文化程度,他們在城市里是很難生存下去的,即使生存下來,也容易變成未來城市的貧困戶,也會成為城市的負擔。我們在北京開了一個保姆學校,從邊遠地區招一些小姑娘,對她們進行一個月培訓,然后讓她們走進城市當保姆。我們發現,如果這些人接受過初中教育,那么經過很短的培訓,她們進入北京后能很快地發展起來,經過一兩年或者兩三年,就能很快地就能找到別的工作,發展到別的地方;但是如果只接受過小學教育,進一步發展就比較困難。我們曾經也接收過極少數的接近文盲的人,往往一個月后要送回去,他們根本適應不了當前的城市生活,連保姆的工作也干不了。城市家庭也不放心把孩子、老人交給大字不識的人來管。隨著未來的社會發展,你要是沒有一定的知識——比如說沒有接受過義務教育,那你是很難在城市中生存下去的。以后這部分人又得成為社會扶貧的對象,那時候我們再解決這些問題,社會所付出的整體成本就要高得多。
現在不加快、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未來的社會與財政成本會非常高。在國家財力不足的情況下,很多國家發國債來投資義務教育。很多國家到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借錢投資到它的義務教育領域。我們現在可以借大量的錢建高速公路,可以借錢去建電廠,為什么不能借錢來辦我們的義務教育?事實上,拿出我國每年財政收入增量的一小部分,就足以達到免費義務教育,至少是農村的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首先要求國家加大投資,寧愿目前少修一點高速公路、少修一些綠地廣場,先把義務教育做上去。
《權衡》:義務教育經費的使用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必然會有大量的浪費,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湯敏:任何財政的支出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都會產生浪費。在過去,國家已經對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應該說,整體來說還是有效的。當然要進一步完善這一監督機制。這就要通過審計,通過民主監督,通過多層次的抽查等方式來進行。
《權衡》:義務教育的質量如何才能保障?
湯敏:義務教育的質量問題是另一個問題。而且,質量是一個永遠可以不斷提高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要改革我們的教育方式,從應試教育向能力教育、素質教育轉變。在當前,要加強培訓農村基層學校的教師,還可以通過充分利用電視教學、網絡教學的方式。
《權衡》:如果國家投入更多教育經費,實行全面免費義務教育,這也意味著國家在基礎教育上擁有更多的“話事權”,從邏輯上講有可能加劇國家在基礎教育市場上的壟斷程度。如何看待免費義務教育與教育市場開放之間的關系?
湯敏:原則來說,國家對任何部門的投入都存在著這一問題。從國際經驗來看,國家在基礎教育上有更多的“話事權”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有問題。關鍵是民眾對國家教育部門本身的監督。而且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并不意味著就不能有民辦學校。在國外就有著大量高素質的民辦學校。在這些學校里,學校就有著更大的自主權。大量的民辦學校的出現還可以減少國家的負擔。如實行“教育券”制度,能更好地解決政府有關部門對教育管理的過分干預問題。這些問題是實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都會存在的。免費義務教育與教育市場對民間開放并沒有根本性的沖突。當然,國家在基礎教育領域應該采取更加開放的政策,應該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鼓勵民營資本和外資投資教育,提供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產品。不能因為國家提供免費義務教育就把基礎教育市場壟斷起來,不讓私人資本進入。
湯敏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