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雄:跑部錢進根源何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8日 11:52 《新青年·權衡》雜志 | |||||||||
文/葛劍雄 駐京辦越設越多,越辦越全,“跑部錢進”愈演愈烈,實在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究其原因,無非是上有所好,下有所需。 記得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上海市當局曾經突然采取“革命行動”,查抄了全部“駐滬
由上海想到北京,全國各地、各單位派駐首都的辦事處就更多了,大至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和各地的部級單位,小至縣甚至鄉鎮或中小企業,如今都有辦事處或代表常駐北京。連很多大學也在北京置房買車,設立了不掛牌子也不公開的辦事處。即使不計純粹經營性質的辦事處,全國大小地方行政單位、事業單位的駐京辦也接近天文數字。近來駐京辦的活動受到嚴厲批評,特別是一種“跑部錢進”(通過對主管各部的活動而使獲得經費)現象被斥為腐敗典型。幸而現在不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否則這些駐京辦早已被封閉查抄,掃地出門了。 其實這是中國的悠久傳統,至遲在西漢時已形成制度。既然是中央集權體制,既然任何地方的大事小事都要由中央政府管,地方政府就必須盡可能保持與中央政府及其人員的聯系。西漢時,首都長安就有全國百余郡級單位常設的“郡邸”。各郡每年一次派“上計吏”向朝廷報告當年的戶口、田地、收入、治安、司法等方面的數據和情況,都是由本郡在郡邸接待的。這些郡邸還接待本地來京人員,類似后世的會館。此后二千余年,盡管名稱各異,規模不等,“郡邸”一脈相傳,長盛不衰,原因就在于體制與需求始終沒有改變。不過,各類“駐京辦”的作用其實很簡單,不外乎上通下達和食宿接待兩方面,最多再兼一項特殊品的采購。 照理,隨著物質條件的進步,這三方面的作用都應該越來越小,以至被完全替代。比如現在要上通下達,只需舉手之勞,電話、傳真、電子郵箱、網絡數據傳輸,還有什么信息無法同步或及時傳輸?安全保密也完全做得到。至于食宿接待或采購,就更簡單,哪一樣不能通過服務行業解決?可見,駐京辦越設越多,越辦越全,“跑部錢進”愈演愈烈,實在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究其原因,無非是上有所好,下有所需。 如果各部的權力有限,而地方政府充分享有憲法賦予的權利,很多事情本來是用不到去北京辦的,很多錢也不必先上繳中央,再由各部下撥。如果各部嚴格依法辦事,依法執政,日常或特殊撥款有章可循,該撥的錢,不來跑也要給;不該給的錢,跑得再多也要不到。如果各部都注意高效節儉,通過現代通訊手段就能做到上通下達,很多會是不必開的,很多人員來往也毫無必要。如果各部的官員潔身自愛,跑部的人請托無門,禮無處送,客請不來,膽敢行賄就會被及時偵查。如果各部真的能維護中央集權,地方政府的非法開支和非法機構(如這類超規模的駐京辦)就會被審計和檢察,不可能長期存在。 對各地方政府的需要來說,即使社會服務再發達,也無法取代駐京辦的作用。例如,官員的食宿接待固然可以通過營業性的賓館酒店解決,但官太太呢?物品采購當然已很方便,根本不必通過北京,但如果要用公款為私人付費,或者要在發票上做些手腳,自然不宜出現在本地睽睽眾目之下。不過有時情有可原,例如廳局級官員的住宿報銷標準一度只有50元人民幣,在北京城區大概只能找個地下室單間,那就只能找本地的駐京辦安排。但這樣明知不可訂而訂之、明之不可行而行之的標準又是出于主管的部。 可見,要消除“跑部錢進”,關鍵還在部。 葛劍雄: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所所長、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國際歷史人口委員、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歷史學會副會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