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正文
 

李劍閣:醫療資源如何合理籌集和分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4日 12:31 和訊網-《財經》雜志

  既要更好地為百姓提供醫療服務,又不能犧牲醫生合理利益和阻礙衛生事業發展

  □ 李劍閣/文

  最近,由于醫療費用的快速上升,有輿論一再提起并高度評價計劃經濟時期的醫療保障體制,從而勾起了人們對過去歲月的懷念。其論斷言,只要恢復以至普及過去的公費醫療
(包括勞保醫療),現在的“看病貴,看病難”就能迎刃而解。問題似乎并非那么簡單。

  醫療資源如何籌集和分配,世界上有多種模式。就其主要特征,可分為兩大極端類型:一種完全由市場解決,一種完全由國家包下來。現在世界上純粹采取其中一種辦法的越來越少,大多數國家采取了兩者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并行不悖的體制。

  由于醫療衛生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完全由市場運作,會有明顯的缺陷。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非常重視疾病控制和基礎生命科學的研究。例如,

天花、小兒麻痹癥等傳染病的絕跡,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非傳染病的群體預防和2003年中國抗擊突發的SARS,沒有政府足夠的投入和統一高效的部署,是做不到的。所以,醫療衛生中的疾病控制和基礎生命科學研究作為公共品,毫無疑問必須由政府提供。這是社會達成的廣泛共識。另外,低收入者因為患病可能會陷入苦難,因此許多國家都設置了程度不同的保險機制,為那些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家庭和個人提供救助。

  這幾年是歷史上中國衛生事業發展的最好時期。現在,方方面面都抱怨“看病難”,其實是醫療資源不足和過剩并存,問題出在體制和結構。2003年中國衛生費用總支出6584億元,占當年GDP的5.6%,略低于中等收入國家6%的平均水平。考慮到普查后統計數據調整,中國的衛生費用總支出占比仍然高于不少中低收入國家。

  這當中,政府預算支出占衛生總支出的17%,占總預算的5.14%,隨著經濟發展應該有所提高。不過也不可能期望太高,因為2005年中國預算支出只占GDP的18.5%,大大低于世界上的福利國家。

  總體而言,盡管中國居民支出占全國總費用的比重55.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3%,但個人醫療支出占其生活總開支中的比重并不能算高。從全國來看,2004年居民個人平均醫療費用支出占比為7.35%,低于衣著的9.56%、交通通信的11.75%,甚至比外出就餐還低5.24元,有15個省的居民個人外出就餐費用高于醫療費用。

  各國數據表明,醫療費用的增長對于個人收入增長的彈性系數普遍大于1;但是,占個人支出的比重與各國體制相關,并沒有可比性。看上去,政府和企業保障水平高的,個人支出就少;相反,個人支出就多。所以,人們憑著直覺,很容易向往、艷羨由政府全包的醫療保障體制。這種所費不菲的體制,理論上的好處是實行社會共濟,居民可以平等地享受醫療服務。當然,當今時代醫療服務需求幾乎沒有極限,因此任何國家的醫療保障,只能滿足符合本國經濟水平的不同標準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

  其實,由政府包下來的體制并非與居民個人負擔無關。因為政府所有開支的最終歸宿還是居民個人上交的稅金。政府的保障水平越高,只不過表明由居民個人負擔并交由政府使用的錢越多。由政府支付醫療費用并不是國家的恩賜或額外的福利。

  問題是,大凡國家包辦的體制都普遍存在著“第三方支付綜合癥”和“公地悲劇”,大量濫用醫療資源的道德風險難以避免。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們醫院的處方開出高壓鍋、床單、被褥等日用品和花樣繁多的滋補品的例子比比皆是。后來醫保實行了費用分擔機制,這種現象才有所遏制。

  現在,那些實行全民醫保的國家也程度不同地要求費用分擔。例如設置“起付線”,即最初一定數額的費用由個人承擔,此后的醫療費用由個人按一定的比例分擔。盡管還加強了“第三方”監督,這種非價格配給制仍然無法平衡醫療服務的供求,于是只好借助“排隊”等候來解決醫療資源的分配。這和計劃經濟時代排隊購買短缺物品并無本質區別,“后門”、“加塞”的流弊根本無法杜絕,權力介入也勢所必然。所以,一些國家疲于應付,負重難行,正在醞釀改革。

  中國過去實行的僅僅覆蓋部分城市居民的醫保體制為什么要改革?因為改革前,舊體制已經弊端叢生,難以為繼。根據歷史經驗和城鄉“二元經濟”的現狀,經過改革,目前我們也只能建立起力所能及的低水平的醫療保障體制。

  將來國家到底保多大比例,是經濟權衡,也是政治決策;但不管怎樣,必須遵循既要更好地為百姓提供醫療服務,又不能犧牲醫生合理利益和阻礙衛生事業發展的原則。只有從國情出發,認準改革方向,加快改革進程,中國才能抓住發展生命科學和醫療技術的歷史機遇,為百姓創造更多福祉。-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5,02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