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正文
 

扣除外資企業出口中國是貿易逆差國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6日 01:38 第一財經日報

  何志成

  一個叫做“貨幣”的幽靈,又一次徘徊在全世界的上空。關于人民幣問題的爭論可能引發世界貨幣理論的又一次革命。

  經濟周期理論為何不靈了

  貨幣理論和通貨膨脹是連在一起的,因為全世界任何一個貨幣政策制定者的首要任務,就是控制通貨膨脹。而在今天的世界,大多數貨幣政策制定者已經忘記了什么是惡性通貨膨脹。在現代經濟學家的詞典里,通貨膨脹變成了一個中性名詞,1929年經濟危機時,數萬名老兵因退伍軍人的津貼被高漲的物價所吞沒,而憤怒圍攻華盛頓的激烈場景更是被從金融教科書中刪去。相反的是,通貨緊縮才是噩夢。

  今天的世界,凡是活著的人已經沒有多少還記憶著1929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了,相反,人們更愿意相信,以

美聯儲為首的貨幣監管部門對控制或應付危機的能力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不見危機發生使人們不僅忘記了危機,更忘記了問一句:為什么危機必然出現的經濟周期理論突然不靈了呢?真的是格林斯潘等金融調控大師太聰明了嗎?

  其實,在21世紀初的金融界,恐怕沒有人比格林斯潘更困惑,這位執掌美聯儲帥印長達18年的長者,在離開時沒有留下任何可以傳世的理論或經典,他未必不知“立言”的重要性,是他始終沒有琢磨過來:為什么經濟周期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我任期內就一直沒有劈下來呢?

  格林斯潘確實在納悶,全世界幾乎所有大國的貨幣政策制定者們都在納悶,十幾年來,他們在傳統教科書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所嚴格禁止的道路上已經越走越遠,貨幣發行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了,從超過GDP的1%到幾百,但是,印鈔機即使24小時連軸轉,上萬億的增量貨幣仍然如石沉大海。最典型的是日本,日本的基礎貨幣發行增量已經多年維持在10%以上,而日本仍然在所謂通貨緊縮中徘徊,這期間,日本的GDP增量始終沒有超過1%,有時甚至是“負增長”;美國的情況更奇怪,它的經常賬赤字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美元不但不貶值,還在2005年升值了17%。

  經常進行數據和市場分析的經濟學家都在納悶,這些數據是真的嗎?這么多的貨幣都到哪里去了?

  人民幣被低估是個偽問題

  由于無法解釋這種貨幣現象,于是不得不尋找“歪理”。所謂人民幣被低估的問題就這樣被抬上了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和政治家辯論的中心。

  指責人民幣被低估,靠的是數據和來自傳統教科書中的引經據典:中國為什么保持對美國的巨大貿易順差,因為人民幣被低估了;因為人民幣被低估了,所以中國在向全世界輸出通貨緊縮。

  人民幣被低估其實是個偽問題,因為它的前提并不存在:美國和世界發達國家的貨幣發行量大或流動性充足,并不是因為人民幣被低估所造成的,具體點說,美國的貿易赤字并不是因為中國所造成的。

  2005年,中國與美國表面上貿易順差有幾百億元,但在扣除了美國在華企業的出口額之后,這個順差立即減少了40%,再扣除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在中國辦企業的出口,中國實際上是貿易逆差國;而美國表面上的貿易逆差有5000億~6000億元,但在計算了海外跨國公司貿易額后,美國卻成了全球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原來,經濟的全球化已經使傳統的貿易統計數據完全走樣。

  經濟全球化不僅加快了企業投資的外移,使許多國家的經濟數據失真或失去了原來的分析意義,更重要的變化是貨幣流遠遠地超出了國界,不僅是美元、歐元、日元,甚至加元和澳元都在全世界流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貨幣流范圍擴大的同時,金融市場也在“翻新”,虛擬金融出現了。

  虛擬金融使經濟數據失真

  所謂虛擬金融,就是游離于實體經濟之外的虛擬金融資產配置市場,它針對的是社會轉為“存量”的資產,而不是社會的增量資產。凡是轉為存量的社會剩余勞動價值都能夠被虛擬金融的資產泡沫所淹沒,而且是從一個泡沫轉到下一個泡沫,從一個國家轉到下一個國家。正因為有虛擬金融這種不斷地制造泡沫和轉移泡沫的功能,才能使越來越多的虛擬貨幣安分守己,不至于集中到一個點在一個國家爆發。

  我們仍然要舉日本的例子。日本是“零增長”嗎?從它發布的本土GDP數據看,似乎是“零增長”。而日本的海外總資產在2005年一舉增加了5000億美元,達到了7.8萬億美元;而日本制造業在海外的銷售額近幾年都在1.5萬億美元以上,2005年達到了1.8萬多億美元。這些數據不是日本的GDP嗎?只是沒有被完全統計在日本本土的GDP里(比方說,中國的GDP就有不少是日本人創造的)而已。但是,日本人在全世界創造的利潤卻是匯回家的。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日本人沒有錢或不敢花錢嗎?據日本總務省的統計,到2005年底,日本國民銀行存款總額為10萬多億美元,而且其中不僅不包括

股票、保險等其他金融資產,更沒有包括日本國民在外國銀行的存款。我們已經看到,在日元走軟的背景下,大量日本人將日元換成高息貨幣存到外國銀行,日本人的海外流動性金融資產已經是全世界最多的。所以說,日本人、美國人的財富創造方式已經改變,不是靠制造業去創造,更不是靠消耗自然資源去創造,更多的來自金融創新——靠虛擬金融市場去創造。

  自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世界主要國家相繼實現金融自由化之后,世界面臨著一個已經變化了的并且還在急速變化的巨大虛擬金融市場。人們用傳統的理論和觀念無法解釋這個市場。世界需要新的理論、新的視角。沒有對一種全新的金融法則達成共識,世界各國政府、企業、投資人注定仍將在充滿疑惑、矛盾、摩擦甚至碰撞的貿易投資體系中角逐。而這種共識可能因為對人民幣問題的爭論而越來越清晰。(作者為中國農業銀行總行營業部高級經濟師)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53,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