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正文
 

賈康:2006年我國財稅政策走向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4日 10:59 《中國金融》

  2006年我國財稅政策走向

  ——訪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

  - 本刊記者 趙雪芳

  記者:首先請您談談對我國2005年財政運行狀況的評價。

  賈康:2005年,我國國民經濟總體狀況良好,財政收支情況正常,全國年財政收入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增收5148億元,財政赤字控制在預算安排的數量之內。財政部門以“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深化改革、增收節支”方針服務于發展、改革、穩定的大局,構成了穩健財政政策的核心內容。

  在控制赤字方面,實現了“松緊適度”的漸進平衡取向。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穩健財政政策在調控力度上,主要不是大幅壓縮財政赤字,而是保持財政收支平緩地趨于基本平衡方向,既保持一定的財政赤字規模以支持改革、發展和穩定,又按照加強宏觀調控、防范財政風險的要求,控制財政赤字增長。隨著經濟的發展和GDP的增加,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呈不斷下降之勢。

  在調整結構方面,遵循了“有保有控” 的優化取向。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公共財政的要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國債項目資金投向結構,做到區別對待、有保有壓、有促有控,其中,退出或壓縮一般競爭性、經營性領域的投入,加大了對農業、就業和社會保障、環境和生態建設、公共衛生、教育、科技等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的投入力度;同時還通過用活糧食風險基金和長期建設國債投資,有力推動了財政支出存量的調整和優化。

  在深化改革方面,體現了“制度創新” 的積極取向。在大力推進和支持體制改革、實現制度創新中,一方面要搞好財政自身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和公共衛生等制度改革,為市場主體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一個良好、公平的政策環境,建立有利于經濟自主增長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體現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擇其要者有:將生產型增值稅調整為消費型增值稅;加快推進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法合并準備工作;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稅費改革;完善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支持國有企業和金融體制改革;等等。

  在增收節支方面,強化了財政資金管理機制的效率取向。一方面,嚴格依法征稅,規范稅收優惠政策,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確保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另一方面,嚴格按照預算控制支出,通過改革預算管理制度,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健全財政監管機制與加大監管力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促進財政節支。

  記者:2006年我國財政需要關注哪幾個方面?

  賈康: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在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了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在此背景下,財政作為落實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物質基礎、政策工具、體制保障和監管手段,需要著力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三農”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調整財政支農資金結構,引導社會資金特別是信貸資金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積極促進教育、文化、衛生和社會保障朝著城鄉統籌安排方向發展,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另一方面,要在鞏固和發展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基礎上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如推進鄉鎮機構改革,支持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大力開展農民培訓,完善“三獎一補” 政策,努力解決好縣鄉財政困難問題。

  二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我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迫切需要制定與實施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建立健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政策機制,為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改變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方式,改變財政直接支持上項目、辦企業以及依賴減免稅的傳統做法,主要通過實施適當的財政政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為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企業發展創造穩定的宏觀環境;同時,大力支持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規范財經秩序,促進社會安定和諧,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是繼續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堅持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就財政而言,需要運用進出口環節稅收政策,促進完善外貿發展戰略;調整財政投資方向和結構,加強薄弱環節;注重實施促進消費的財稅政策,引導消費長期穩定增長;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機制。這些也需要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改善基礎服務設施,并深化醫療、教育、住房、社保等方面的改革,為居民消除“后顧之憂”,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四是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走自主創新之路是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實現財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選擇。按照“十一五” 規劃《建議》的具體要求,財政需要通過建立和完善財稅政策的激勵機制,增強企業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通過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通過完善企業財務和分配制度,營造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的制度環境;通過增加財政科教投入,促進科技進步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最終實現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是構建和諧社會。社會和諧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遵循市場性、公共性和引導性原則,需要支持擴大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財政扶貧機制,豐富城鄉居民文化生活,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建立并完善“以人為本”的公共財政收支管理體系,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讓更廣大的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村居民,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沐浴公共財政陽光。

  記者:2006年財政政策具體走向如何?

  賈康:2006年是國家“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正處于承前啟后的新起點上。展望2006年,在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方針的指導和統籌協調之下,穩健的財政政策將繼續得到實施,財政、稅收部門將按照黨中央關于“十一五”規劃《建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繼續狠抓增收節支,堅持在統籌兼顧中確保重點,并繼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為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而努力作出貢獻。

  2006年財政收支的安排中,估計會進一步適當收縮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同時以適當增加預算內建設投資安排等方式,保持中央政府總體投資力度不發生低于上年度的變化,并把政策重點放在調整優化資金使用結構上。農村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資源節約、西部大開發等方面的重點項目建設,將得到優先支持。財政支出還會對教育(特別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科技(特別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衛生(特別是公共醫療衛生防疫體系)、社會保障,以及鼓勵和引導消費的事項,給予必要的傾斜支持。支持“增長方式轉變”和“社會全面發展”,將是穩健財政政策執行中的兩大重心。

  2006年將是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的第一年,在連續數年“少取”方針走到農業稅 “壽終正寢”狀態之后,“多予”和“放活”方針的執行還會加大力度,估計在糧食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方面,會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對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會以多種方式積極支持。農村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將擴大范圍并提高中央、省級補助標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社會事業發展方面,將推出財政支持的新舉措。財政將以堅定而積極的姿態支持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綜合改革,使公共財政的陽光更多照耀農村。

  2006年還將是財稅繼續大力深化改革之年。在按照中央“建立健全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的指導方針、積極研討深化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的同時,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將在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類改革、金財工程建設等方面繼續擴展和深化,并積極研究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問題和積極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以及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對于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和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都將有新的努力。稅收方面除積極運用多種扶持措施促進科技進步、鼓勵自主創新之外,還將在稅制改革方面力求有所作為,這中間包括或很可能包括以下幾項:一是出臺實施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準的調整方案;二是爭取在東北試點基礎上將增值稅擴大抵扣范圍的改革方案推向全國;三是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和發揮關稅作用,支持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四是積極推進部分地區的物業稅改革試點,細化其改革方案;五是積極推進資源稅、車船稅、耕地占用稅等方面的改革,以及煤炭行業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六是擇機改進完善消費稅,對部分資源性產品和高檔消費品征收消費稅或提高稅率;七是積極推動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并軌。

  此外,2006年財稅還將大力支持金融、國有企業、糧食流通、事業單位、外貿、郵政、住房等方面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23,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