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閣:醫療費用為何居高不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3日 12:36 和訊網-《財經》雜志 | |||||||||
簡單地把醫患矛盾歸結為醫院和醫生的責任,是極不公正的 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其中包括輿論的烘托,醫療費用已經成為一個“群情激憤”的敏感話題。但是,要解決問題,還需理性的討論和專業的研究。 醫療費用上漲過快,不但在中國,在世界各國都經常受到批評。不少國家的老百姓都
第一,每個人為健康支付的費用是其生命價值的函數。當人們在解決溫飽以后,愿意為健康支付的費用,常常高于收入增長的速度,國家預算的醫療衛生開支也往往高于GDP增長的速度。美國在1960年時,國民支付的醫療費用占GDP的5.3%,1980年上升為8.9%,1990年上升為12.2%,到2000年已經占到GDP的13.5%。還是在美國,1992年時,醫療保健支出已經取代食物和煙草,成為居民第一位的支出;在1997年時,美國居民收入的17.4%用于醫療保健,15.1%用于食物和煙草,15.1%用于住房。在中國,當人們從溫飽進入小康以后,醫療費用的占比越來越高也是必然趨勢。 第二,隨著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和人口老齡化,醫療費用在GDP中的比重也會快速提高。人均期望壽命提高的本身就是醫療衛生費用提高的直接結果。中國用占世界2%的醫療衛生資源,照顧了占世界22%人口的健康,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2歲,超過許多中等發達國家,這是中國衛生事業的驕傲。統計數據表明,一個人在65歲以后所花費的醫療費用大概占其一生的一半,在生命垂危的最后一年可能又要支付一半中的一半。因此當社會進入老齡化后,醫療費用上漲是不可避免的。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統計和預測,65歲以上老年人比重從7%升到14%所經歷的時間,法國115年,瑞典85年,美國68年,英國45年,日本26年,而中國大約只要27年。中國用比一些發達國家短得多的時間里進入老齡化,所以今后幾十年仍可能是醫療費用猛漲的時期。 第三,人們希望享用最先進、最有效的醫療保健服務,與中國人均GDP處于世界100位之后的矛盾,是我們面臨的尷尬。中國到2005年年末人均GDP不足2000美元,還是一個中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如今人類的生命科學突飛猛進,醫療變得昂貴,是人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幾乎可以獲取全世界已有的全部醫療科技的最新成果。20多年以前,中國的醫院可能對心血管病的重癥患者束手無策,如今花幾萬元搭橋或介入支架就可以康復。費用是成百上千倍地增長了,贏得的是健康和生命。 第四,由于傳統思維和道義訴求,人們普遍認為“救死扶傷”是政府必須無條件承擔的責任。但是,即使在最富裕的國家,政府都不可能包攬每一個需要器官移植等重癥患者的醫療需求。因為所需費用最終要受政府支付能力和社會承受能力的約束。政府應該對貧困群體提供醫療救助,但要慎重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在美國,對窮人免費的平民醫院急癥室里,往往擠滿了企圖得到免費醫療的慢性病患者,使得真正的急癥病人得不到及時救治。香港有世界上最好的醫療保障,但據報載,有些居民甚至因為胃口不好要救護車去醫院就醫。經濟學告訴我們,醫療服務需求是有價格彈性的,當個人支付的價格趨于零的時候,需求會被扭曲和夸大,同時誘發普遍的道德風險。因此,過分慷慨的承諾肯定不能兌現和持續,結果只會導致更多抱怨。 必須指出,目前中國醫療費用過快增長并非完全合理,甚至應該說有很多不合理的方面。通過改善醫院管理和規范醫生行為,就有相當大的節省成本、降低費用的空間。而要做到這些,光靠禁令,而沒有醫療服務的競爭就很難做到。 目前國有醫院“一統天下”的局面必須打破,在增加政府投入、保留必要國有非營利性醫院的前提下,相當一部分國有醫院應當對多方辦醫開門,引進社會資金,改制成為營利性醫院。這樣,醫院在展開競爭的同時,能夠滿足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要減輕患者過重負擔,還應建立健全旨在社會共濟、制衡供求的醫療保險制度,整頓孳生在現行不合理醫療衛生體制下的藥品生產流通體系。這些都是今后改革的任務。 推進醫療改革需要醫務人員的積極參與。長期以來在復雜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以藥養醫”的錯誤激勵機制,有著很深刻的原因。簡單地把由此引發的醫患矛盾歸結為醫院和醫生的責任,是極不公正的。倘由此造成醫患對立,激起醫患沖突,將會對中國的醫療事業與和諧社會產生巨大沖擊。在這個問題上,輿論應當有清醒的認識。-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劍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