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經濟學人--高輝清 > 正文
 

高輝清:中國奇跡的未來 到底是上天還是入地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2日 09:42 東方早報

  早報特約評論員 高輝清

  最近社會上流行著一個著名的論斷:未來20年既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黃金發展期”,同時又將會是“矛盾凸現期”。然而,最終的結果絕對不會是“兩期”并列。我們要么是經濟和社會都獲得了較好的發展,要么是陷入在各種經濟和社會矛盾的泥潭中難以脫身。未來到底是上天還是入地?這個問題完全取決于今天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明智,以及能否采取
正確的行動。

  中國的改革開放毫無疑問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在長達26年的時間內,經濟保持了9%的高速增長,并且近二年來還獲得了世界經濟火車頭的光榮稱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但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光有奇跡還遠遠不夠,而且隨著奇跡光環擴大,其背后陰影也隨之增大。沖突明顯加劇的社會多元化矛盾、經濟的資源支持能力和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的缺乏,都讓人們對未來的發展產生了不同程度上的擔心。

  所有這一切的擔心,最終都可以歸結為一點擔心,即體制改革尤其是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相對于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而言,中國體制改革的進程明顯滯后,導致許多經濟社會矛盾加劇。早報在上周的系列社論中分別談了三農問題與新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廣義的社保體系、外貿和對外開放、促進財政政策轉型這5個當前社會經濟的焦點問題,實際根源都可以直接或間接都歸咎于政府改革滯后的問題。

  以三農問題為例,至少就直接與以下二個因素有關。一是政府沒有履行應盡的公共服務職能,在農村的義務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醫療體系建設等方面,政府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位;二是政府機構改革進展緩慢,雖然從機構數量上看確實明顯減少,但由于大量從政府機關“精簡掉的人員”轉移到了事業編制的單位,不僅財政供養的人數并沒有大的減少,而且行政支出與日俱增。這一問題在基層尤其顯得嚴重,鄉鎮政府在國家編制規定外另外聘用了數百萬公務人員。在缺乏足夠國家財政的經費支持的情況下,這些人的“生活”實際上就必須依靠農民來負擔。當絕大多數基層干部都在為解決自身生存問題而把成本千方百計轉嫁給農民的時候,解決三農問題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再比如說,外貿模式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也與政府改革密切相關。目前中國外貿增長方式帶有明顯的“粗放型”特征,出口產品的加工度和增值含量較低,而資源密集型產品比重較大。其根源之一就在于,我國的重要資源大多都由政府定價,沒有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過低的資源價格必然極大地刺激企業去過度使用資源來進行生產,企業因而在發明新技術、開發清潔

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缺乏積極性。另外,由于沒有認真地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許多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外資而展開了競爭,甚至達到為了“引進外資而引進外資”的荒謬地步。所以,他們往往不僅過度給予外商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而且還降低環保要求,許多能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的項目也被進入,導致不可再生資源被過度消耗,自然環境急劇惡化。

  市場經濟改革的最終要求是“大市場、小政府”,而至今為止,我國依然是“強政府,弱市場”,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幾乎無處不在。這就是為什么幾乎一切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建立在政府有效改革基礎上的根本原因。政府改革成功與否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只有理清了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等多方面的關系,我國其他的改革和經濟發展才可能會有一個健康的環境。

  上世紀9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恐怕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現在與鄧小平同志所提出的預期目標期相比,時間已經過半,政府機制改革是否也已經過半?我們現在對此還難以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進一步加快政府改革進程,才是延續中國奇跡的重要前提!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