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正文
 

鼓勵創新勞動 穩步提高勞動力價格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9日 06:20 第一財經日報

  何志成

  有媒體報道,7月初,200輛中國陸風越野車悄然運抵比利時,每輛售價僅為1.7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7.19萬元),比同類歐洲汽車便宜將近一半。7月9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薛旭在“中國首屆中國汽車營銷首腦風暴”論壇上語出驚人:“中國汽車業將引發全球汽車價格再降30%~40%。”由于經濟全球化必然帶來勞動力價值比較的國際化,所以,當中國勞動
力價格仍然大大低于西方國家時,在紡織品風暴、家用電器風暴之后,必有汽車風暴和更迅猛的其他商品風暴。

  但是,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全球勞動力價值比較,只會帶來全球性的勞動力價值水平被低水平國家拉低嗎?這不僅是西方國家政客們所擔心的,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貿易與經濟大國,一個奉行和平與和諧發展理念的國家,我們應該向什么方向思考?

  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勞動力價值比較成為時代趨勢之后,勞動力價值不同所形成的短板效應必然出現。有的人希望中國維持短板現狀更長時間,以凸現中國的競爭力;而更多人則希望,中國的短板應該逐步拉成長板,向世界發達國家靠攏,即在提高中國人消費能力的同時,維持相對競爭力優勢,又不致讓發達國家的勞動者作出太大犧牲。

  更深層的道理是,勞動力價值或成本低意味著什么?在利弊權衡中是利大,還是弊大?

  毫無疑問,在改革開放的27年中,中國是勞動力價格提高比較快的國家。在前所未有的對外開放中,中國勞動者有了更大范圍參與國際市場比較的機會,勞動力價值也得到了空前提高。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和勞動力價格大大低于國際市場,而這種低價長遠來看,對中國和世界來說未必是好事。

  許多地方政府,一直把所謂勞動力成本低當作招商引資的法寶,更有不少企業,把壓低勞動力價格當作最大限度地謀求利潤的唯一手段。由于壓低勞動者工資是最簡單、也是最奏效的競爭方法,拼命壓低勞動力成本成為不少企業的現實。更有甚者,不少地方官員還錯誤地認為,沒有了廉價勞動力就沒有了中國產品和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不錯,在特定時期,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可能成為競爭力。但這是落后的競爭力,這種“競爭力”有可能成為社會發展的阻力。因為,以低價作支撐,必然長期扭曲勞動力價格,把超額利潤給了別人。這樣的國際比較雖然表面提高了整個國家的收入水平,但對勞動者收入增加而言是相對增加,絕對減少,即收入增加的部分與其真實的勞動價值貢獻增加值比是絕對減少。

  低收入還可能導致低水平競爭和落后生產方式盛行。我們看到,高工資國家雖然工資成本高,卻同時具有人才、效率、創新勞動的優勢。因此其大部分商品,特別是高附加值的中高檔商品,國際競爭力都遠超過低工資國家。工資高,消費高,既有利于淘汰落后生產方式和產品,也有利于激勵創新勞動。

  實際上,新經濟時代是創新勞動引領勞動價值比較的時代。所謂創新勞動有兩個重要概念,一是能夠創造超額剩余價值,二是創新勞動者參與剩余價值分配,有高于市場平均勞動力價格許多倍的定價權。當然,創新是相對的,今天的創新,明天就可能落后,引領者并非領導者,英雄盡顯風騷,可能只有幾年。然而,正是因為存在領跑與追趕的關系,才導致了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整體提高。所以,從表面上看,好像創新勞動的淘汰率非常快,而真實的結果是,創新勞動帶動了高級勞動和一般勞動,使社會平均勞動力價格穩步上揚,大多數勞動者得到了真實的勞動回報,分享了社會進步的成果。

  在新經濟時代,投資是跟著創新勞動走的。比如,美國的平均工資比中國高得多,但其每年吸引的外資也比中國高得多。有資料表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20年共引進外資3400多億美元,而美國1999年一年就吸引外資3132億美元。2000年外商投資中國內地400億美元,而投資中國香港則達到640億美元,當今世界對外投資總量的五分之四是流向發達國家。可見,投資追求的是創新勞動或更有利于創新勞動成長的市場環境,而非單純為低工資而來。

  當今世界,能夠保持領先的國家都是勞動力價格穩步提高的國家,勞動力平均成本提高幅度必須保持在通貨膨脹率之上,國家的福利進步必須與經濟發展相協調。這才能夠在維持穩定的前提下保持可持續發展。中國要走向世界,勞動力價值比較也要走向世界。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鼓勵創新,鼓勵創新勞動的國際競爭。我們的勞動力價格水平提高要與鼓勵創新勞動相結合,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級管理和營銷的勞動價值應該引領勞動力市場價格。而單純的加工貿易,低廉產品,隱含扭曲人力成本的市場環境等等要在發展中逐步退出。

  (作者為中國農業銀行總行營業部高級經濟師)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勞動力價格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