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正文
 

黃達:古今中外含英咀華 金融基礎理論建設之路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7日 17:05 《中國金融》

  黃達

  感謝出席“《黃達書集》出版暨推動金融理論繁榮發展座談會”的各位領導、各位經濟學界、金融學界和金融業界的朋友和來賓!

  感謝組織這次座談會和出版《書集》的中國金融學會、中國金融出版社和中國人民
大學出版社!

  黨組織分配我從事財經理論教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不久的1950年春;登上金融學科的講壇是始于1950年的秋季學期。55年來,有熏風暖陽,有凄風苦雨,更有今天中華振興的大好形勢。如果說幸運,那就是我一直沒有離開金融學科的教學崗位,一直沒有離開中國人民大學財經教學的群體;也應該說一直沒有離開中國的經濟學界,特別是金融學界;同時,自始至終又一直得到金融部門以及財經各有關部門的支持。沒有這樣的環境,恐怕也難以把這部《書集》奉獻在大家面前。

  這部《書集》,包括5本教科書,5本專著,l本譯著;教科書和譯著都是動員了集體力量;專著也是得到了周圍同仁以及教學對象的幫助和啟發。這11本書,不僅記述了自己教學研究的歷程,同時也刻畫了金融學科教師群體建設這一學科的軌跡。而且,由于11本書的寫作是一個持續50余年連綿不絕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為剖析建國以來我國金融學科教學研究發展脈絡以及經驗教訓的系統資料。

  回顧過去,瞻望將來,當前緊迫的課題是:面對飛速發展、時不我待的客觀形勢,如何推動金融理論建設進一步繁榮、發展。

  我是從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進入教學研究領域的。在多年的教學、研究和教材編寫的過程中,對于如何進行基礎理論的學科建設也逐步有些領悟:

  首先,金融學科建設需要一個開放的思維框架:馬克思當年吸收、凝練一切文化精華建立起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是最為經典的范例。

  其次,金融學科建設需要一個批判的思維框架:既應勇于肯定,又應勇于否定;一切取決于是否經得住實踐的檢驗而不論源于何時,出于何人,來自何方。

  同時,金融學科建設又需要一個從不滿足于現有認識,更不把自己的現有認識視為絕對真理的框架;只有永葆持續進取,才能為迅速發展、變化萬千的生活實際提供理論服務……

  在這樣的思維框架下,金融理論的繁榮發展是可以作樂觀預期的。

  只是,對思維框架這樣地抽象概括,頗覺佶屈聱牙,有時連自己也難以記準到底應該有幾條,怎樣表述才最為精準。繁不如簡,精準往往讓位于模糊。最近,驀然浮現了這樣幾個字——“古今中外,含英咀華”。好像它可以把自己所領悟的建設基礎理論所應取的思維框架加以概括。

  建國伊始,在金融理論建設中,拒絕西方,拒絕建國前的研究成果,同時漠視自己本民族的古代思想,這不符合“古今中外”的精神,F在,西方經濟理論、金融理論、金融知識特別受到重視。搞市場經濟并要在國際經濟舞臺上取得生存空間,那就不能不學習一直以市場經濟為研究對象并在指導市場經濟實踐中得到驗證的西方經濟理論、金融理論。問題是如何學?這就涉及“含英咀華”。道理不復雜:不僅要“含英”的“含”——只有吸吮,那就是全盤照搬;更需要“咀華”的“咀”——沒有充分的咀嚼,就沒有消化吸收。但實踐起來,好像一百多年始終處于反復之中,F在,受到大家關注的主要是克服完全照搬。但這個傾向的解決,不可能實現于旦夕之間。簡單的指責解決不了問題,需要的是在學科建設上真正培育起我們自己的深厚根基。

  至于對華夏的古代文明,改革開放以來,在其他領域,不乏可觀的研究成果。而在金融思想方面,相當普遍地并不認為中國古代有多少可“含”之“英”,可“咀”之“華”。這也有客觀原因,那就是還沒有投入必要的研究力量,也沒有多少可以打動今人之心的研究成果。

  就基礎的金融理論建設來說,也許應該把研究計劃經濟置諸視野之內。通常,我們是把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作為相互對立的兩種體制。但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之前,商品交換及其價值規律已經有三四個世紀覆蓋了世界的主干經濟,并逐步形成了現代市場經濟。計劃經濟體制就是在這樣的土壤之上開拓出一片天地。而且,在以徹底揚棄商品交換及其價值規律為最終目標的計劃經濟中,事實上不能不存在商品交換,在生產資料領域也一直擺脫不了所謂的“商品外殼”,并且幾次企圖“取消”貨幣都次次碰得頭破血流。這說明,20世紀的計劃經濟并沒有同它自己依以脫胎出來的歷史背景——也就是現代市場經濟——割斷聯系;商品、貨幣及其規律,依然在計劃經濟中取得了一個特殊的但卻是普遍覆蓋的存在形態。換個角度說,計劃經濟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市場經濟的特殊存在。問題還在于,這個特殊形態還塑造了一個交易參與者極其簡化的經濟試驗場所。許多學者歷來慨嘆社會經濟不同于科學技術,無法建立實驗室。但計劃經濟正是在幾十年間提供了一個真正的社會經濟實驗室。在貨幣銀行領域,市場經濟經過多年抽象推導出來的模型,在計劃經濟中則是以極為簡明的形式表現出來。這里有“英”,這里有“華”,對于這樣的“理論財富”,我們是不是也應給予必要的關注?

  金融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任務是艱巨的,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是辛苦的。但真正投身于這個領域,那就一定能體會其中的樂趣。的確,在“古今中外,含英咀華”的過程中,那種可以令你浸沉于其中的樂趣是言語所難以形容的!

  中國金融理論建設的繁榮發展應是確定無疑的,在中國土壤上成長的金融學界必將成為世界金融理論俱樂部中不容被忽視的成員。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金融理論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