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宏觀經濟失衡求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6日 13:56 《財經時報》 | ||||||||
作者劉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兼任《經濟科學》主編,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生產力學會副會長,北京市政協常委,北京市青聯副主席等。 中國必須盡快完成經濟發展方式和成本的根本性變革,不然中國難以承受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本:如果說以往的改革的關鍵是企業改革,那么,現階段改革的關鍵是否是政府改
中國經濟改革已經歷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中國的經濟改革尤其是對外開放,正經歷著從進入國際社會向用國際規則來規范中國的轉變,中國市場化的進程正在從以數量建設為主向以質量建設為主轉變——中國經濟改革的價值觀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能否在這個時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是一個關鍵問題。中國必須發生一個經濟發展方式和改革成本的根本性變革,不然中國難以承受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本。 可以說,當前的主要問題是中國宏觀經濟失衡,這種失衡很復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中國經濟增長是正常的,但是固定資產投資是超常的。近年來,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7%的增長速度,顯然是過熱的。按照中國經濟平均增長率9%計算,如果國有資產投資增長率超過23.5%,那么每增加一個1個百分點的固定資產投資,則消費需求將減少0.8個百分點。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固定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是不明顯的,相反還會使得與固定資產投資相關聯的供求矛盾更加尖銳,這是中國過去沒有的一個現象。 其二,物價水平上漲率很低,但結構性物價上漲以及由此導致的預期物價增長率很高。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的主要問題不是嚴重的通貨膨脹,而是面臨掉進通貨緊縮陷阱的危險。中國結構性的物價上漲導致重要的投資品價格攀升,如土地價格,煤、電、礦、油等。事實上,企業上游產品價格已經很高,但沒有反映到下游產品的成本上,主要原因就是總需求疲軟,而不是總供給的原因。在供給的鏈條上,成本支出已經發生了,但成本加價不是很明顯,一旦總需求旺盛,成本加價會立刻顯現出來。 其三,經濟增長非常快,但失業率非但沒有下降,反而繼續上升。 針對這種情況,中國當前宏觀政策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總量政策與結構政策相結合,強調結構性調控。所以現在中央推出“有保有壓,有所區別”的政策。“有保有壓”是指確保“五大類”,“有所區別”是指企業和企業之間,產業和產業之間,內地與沿海、地方與地方之間有所區別。這樣的好處在于避免“一刀切”,問題則在于調控方式上的行政性。 第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結合的運用過程中,貨幣政策的緊縮性效應更為突出。這次貨幣政策緊縮效果很明顯的原因是:第一,貨幣政策實施的反應比較早。一般而言,財政政策是個目標導向,而真正拉動經濟是在看到政府的擴張性財政政策的目標導向后,民間資本的大量跟進,而民間資本的跟進需要銀根的松動,這就需要貨幣政策相配合。第二,進一步擴張的財政支出政策。盡管政府報告稱,將從積極的財政政策變為穩健的財政政策,即財政政策的擴張力度將減弱。但事實上,財政政策的擴張性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比前幾年有所提高。第三,財政收入政策調整。長期以來中央財政稅收比重較大,給地方政府的稅收空間較小。中央稅收收入每年超額增加,地稅收入基礎相對薄弱,而地稅薄弱進一步使得地方政府給地方企業施加稅收壓力,因而使得矛盾較為突出。對此2004年中央開始新的稅制改革,即減稅政策。 第三,各種宏觀微觀調控手段中,清理土地政策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清理土地是個微觀手段,卻起到了比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更為有效的效果。土地清理的效果主要體現在:第一,打亂了非農業用地的基建周期。因為在土地開發商拿到土地產權證的延期會導致基建周期的延期;第二,打亂了資金周轉周期。主要表現在土地開發商會由于土地產權問題,向銀行貸款期限的延期。因此這樣就使得固定資產投資延期。可以說清理土地的政策效果是明顯的,但是問題是政府清理土地的手段不是市場的,而是行政的。這也說明中國的要素市場不是市場化的。 第四,地方政府起到顯著的反宏觀政策周期的作用。過去政府完全執行中央的政策決定,現在地方政府明顯的具有反周期現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經濟利益目標是不一樣的。近年來在集權向分權的改革中,地方政府是最大的受益者。地方政府越來越像企業,地方收入目標最大化越來越成為地方政府的基本目標。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系是行政的,但是地方政府與當地企業的聯系又是市場的。這樣地方政府的博弈關系就容易形成多利益主體,好處就是避免一刀切、一言堂、一風吹的情況。可以說這是個進步。但急需從經濟、行政、法制上規范地方政府與中央的關系,如果說以往的改革的關鍵是企業改革,那么,現階段改革的關鍵是否是政府改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