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建偉 實習記者 高 靜 北京報道
5月25日,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什(John Nash,1994)、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1996)和蒙代爾(Robert A.Mundell,1999)齊聚第八屆科博會中國經濟高峰會,共話“中國制造”、“中國創造”和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主辦單位之一,《21世紀經濟報道》在會后對三位經濟學大師進行了獨家專訪。
“中國制造”轉型時機已成熟
《21世紀》:近10年來,“中國制造”已經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變量,如何看待“中國制造”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扮演的角色?
莫里斯:中國在制造方面做了個很好的榜樣。中國的許多產品都很便宜,不僅僅中國人從中國制造的產品中獲利,全球經濟也從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中受益良多。因為國際貿易是貿易雙方的游戲,中國有很多廉價且熟練的勞動力,美國和歐洲則沒有。
蒙代爾:我認為中國是世界經濟很重要的一部分,無論在投資、貿易還是制造方面,中國在世界經濟中都很有分量,對其他國家影響很大。當然,由于很多原因,中國經濟自身還存在一些問題。
《21世紀》:英國首相布萊爾在幾年前提出了“創意工業”的概念,對傳統的工業經濟提出挑戰。日本和韓國有效地利用這個概念,促成了像三星這樣的公司成長,如今,“中國制造”也需要走向“中國創造”,中國具備這個轉型的前提了嗎?中國將如何轉型?
莫里斯:我自己買過許多中國制造的衣服,在美國,沒有人會拒絕中國生產的產品,盡管很多年前有人懷疑它們的質量。在大多數國家和經濟中,好的設計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獨特的有創意的設計也會給中國制造業帶來更好的發展。高新科技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很大,增加更多的科技成分無疑會為中國產品帶來更大的競爭力。
但是我認為“過猶不及”,如果刻意追求增加自己的技術含量,反而會給中國制造業帶來不利的影響。韓國就是一個例子,韓國數十年前就在準備生產高級轎車,但是后來無果而終,就是因為它們在追求技術這個路上走得太遠了,超出了自己的范圍,也浪費了自己的優勢。
蒙代爾:我認為中國公司已經到打出自己品牌的時代了,政府應該推動這種健康的經濟發展,F在有兩件事情需要做:首先,全球500強的大公司已經進入中國,中國公司面臨巨大的挑戰,中國要考慮建立自己的國際性大公司;其次,要發展中國自己的品牌。
納什:創新經常用于藝術上,同樣,經濟上的創新能很好地提升企業或者產品的競爭力,成功地縮短企業間的差距。日本產品在十多年間完成了從“制造”到“創造”的轉型,給中國提供了很好的教材。這個轉型是中國制造發展的必經階段,但是具體需要多久才能開始和完成這種轉型還不好說,也許很快,也許還要一些時間。
中國公司國際化路徑
《21世紀》:“中國制造”幫助中國商品走向國際市場,但是沒有幫助中國公司走向國際市場。中國公司在國際制造業價值鏈中許多方面處于劣勢,比如價格邀約的能力很低!爸袊鴦撛臁比绾文芨行У貛ьI中國公司進入國際市場?
莫里斯:各行各業都存在擁有全球愿景的大公司,比如可口可樂、微軟等,他們在全球擁有自己的品牌、成熟的產品和穩定的市場。這些大公司許多很有創意的想法和獨特的管理理念,為其他公司樹立了榜樣。但是中國的公司目前還尚未具備這樣的能力,也許目前中國公司應該通過并購外國公司來擴充規模、進入國際市場,但這個操作過程應該很謹慎。
蒙代爾:我平時經常買中國的產品,比如DVD播放器等,在我印象中,中國產品的品牌不如日本。創新會給中國公司帶來更強的競爭力,品牌也十分重要。中國的大公司在生產、產品和市場上面臨很多問題,但是和外資公司相比,市場問題是中國公司目前的瓶頸。對大多數國家來說,努力進入國際市場的制造業公司都面臨著市場問題。
納什:我去過中國的香港和臺灣,買過香港的一些商品,我覺得它的制造業沒有金融業發達。我穿的這雙鞋子是十年前買的,就是“made in China”,是中國生產的,它非常結實,質量很好,一直穿到現在還很好,但是我并不知道它是中國哪家公司生產的。我想中國的公司應該努力建立更多的國際聲譽,中國商品的優勢是價格低,原來日本的產品也是這樣,但是現在日本產品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和聲譽。
《21世紀》:中國全球化的公司還不多,但是這樣的公司正開始出現,你最關注哪幾家中國公司?如何看待它們的發展?
莫里斯:我對中國公司了解有限,但在我所知的中國公司中,華為很成功,他們的產品質量很好。中國公司有很好的前景和機遇,中國公司應該加快國際化,國外很多人了解和使用中國的商品,但是中國的公司卻鮮為人知。
蒙代爾:我認為中國有一些世界知名的公司,比如中國官方銀行以及海爾等。中國很多公司都在創新,生產出相當好的產品,比如電視機行業,技術發展很快,而且對世界市場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由于我不了解具體公司的情況,因此無法預測哪家公司會成為勝利者。
納什:很多時候,我們只知道中國的產品,卻不認識中國的公司。當生產達到一定水平時,公司應該追求自己的品牌和聲譽。
亞洲區域貨幣
“最好的錨”
《21世紀》:中國目前正處于轉軌時期,如何看待中國在轉軌時期采取的“漸進式改革”策略?
莫里斯:韓國在經濟發展中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目前中國經濟改革中關鍵問題,首先是要有一個開放的市場,然后是價格問題,進一步改變定價受管制的現象。中國改革至此,關鍵之處仍然是價格的放開。
蒙代爾:我認為首先的問題在于不良貸款,信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引人注目的因素;其次是農村的經濟發展。中國的廣東等沿海地區發展很好,中國政府現在應該重視中國廣大農村經濟的增長,應該讓農村和城市一樣得到快速的發展,農民只有得到和城市相當的收入時,他們才愿意世世代代耕作土地。
納什:我不是第一次來中國了,但我仍然在中國看到了很多新鮮的東西。我們應該牢記許多不同的改革,尤其是那些有力度的經濟改革,歷史是會重復的,如果能夠在吸取以前經驗的基礎上對很多事情未雨綢繆,那將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21世紀》:歐元的貨幣體系改善了歐洲經濟運行的內部機制,并且促成了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如何判斷人民幣在亞洲金融市場的地位?人民幣為主導的亞洲區域貨幣體制有沒有可能產生?
莫里斯:歐洲的情況是不錯,但并沒有發現很好的證據能表明同樣的做法對亞洲經濟也很有效。也許可以建立這樣的區域貨幣體制,但是不要過高期望它能夠給這個區域里的國家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
蒙代爾:我認為這個事情不久就會出現,但我不知道要多久,五年或者十年?目前關鍵的事情是人民幣和美元掛鉤,保持匯率穩定,這不僅有利于促進中美關系,對國際公司和國際貿易的發展也很重要。
中國是世界六大經濟發展體之一,但是比起美元區、歐元區等,中國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要25年才能趕上這些地區。人民幣和美元掛鉤是建立亞洲區域貨幣體制的第一步。同時,這也是一個政治問題,中國應該在國際上廣交良友,以推動這個事情的進程,讓人們認為人民幣是建立亞洲區域貨幣體制最好的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