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本關于幸運的小冊子能夠在出版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以35種語言風靡全球68個國家?記者通過越洋電話專訪了《GOOD LUCK:讓幸運來敲門》的兩位作者,他們暢談了研究和發現“幸運”對當今企業經營和個人管理的重要性
本報記者 翟志琳
寓言是跨越年齡最好的表達方法
《財經時報》:兩位是經濟學者,卻選擇一個很難用經濟理論陳述的主題“幸運”,并用寓言故事的形式來呈現,當初是基于什么考慮?
費爾南多:我們兩人學的是經濟,而經濟學家總是在尋求控制外部因素,例如競爭、環境、人口變項等等,而幸運在一般人眼中也是個外部因素,只不過很少人對此進行學術研究。然而我們常提到幸運,許多人會用幸運形容一家企業或者一個人的崛起與成功,這當中的關系是什么?這是引起我們產生興趣的地方。
亞歷克斯:我們的研究進行了3年,我們以質化調查的方式,訪問了800多人,其中包含各個階層、領域與性別,當中有70%是企業人士。
主要是問他們:“你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嗎?為什么?”有趣的是,從我們的調查,竟然只有比10%多一些的人自認為是幸運的。
我們再個別對這一百多個人進行一個多小時的深度訪談,從中發現,幸運發生在一個人身上,其實是有一些共同的法則的。
至于為何用寓言的形式表現,是因為我們感覺寓言是溝通這個主題最好的形式,因為我們研究結果發現幸運跟態度有很深的關系。而說故事的方式是最能夠說服人改變他的態度。同時我們也認為這個議題在現在很重要,無論大人小孩都可以思想,寓言是跨越年齡最好的表達方法。
生命態度決定幸運
《財經時報》:那么這些幸運的人,有什么共通點呢?
亞歷克斯:我記得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幸運至今沒有公式”,但愛因斯坦并沒有說,幸運是無法發掘的。事實上,我們發現這10%人的確有許多共通點,尤其是在他們的態度上。歸納來說,幸運兒有六項共通的特質:相信自己、堅持、從錯誤中學習、合作、責任感、接受變化的彈性。
幸運總是被定義成某種人無法控制的事情,但我們的訪談發現,對于自己、對于別人、對于生命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人能否發掘幸運。有句話說“眼見為憑”,看到了才能相信,但我要改一下這句話,從這些人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相信了,所以看到”;無論是經營事業或者是追求人生目標,我們研究中的那些幸運者都有個特質,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出好的事情,相信自己總是能夠有機會碰到好的人、好的機會、好的團隊,而在他們人生的經歷中,也常常出現“一件好事引來另一件好事”的歷程。
費爾南多:我發現這些幸運者,他們都是非常負責任的人,如果公司出了狀況,他們第一個會問的是“我做了什么事情?”他們不會認為自己是體系或制度的受害者。他們不會固執,通常是心胸很開放的人,而且這些人多半不會認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但是他們也都認為即便在最困難的狀況,自己還是可以改變或創造一些環境,即使是很小的改變。彈性很大是他們的特質之一。
有趣的是,幸運者在其人生的早年階段,跟其他人并沒有兩樣,但通常他們的人生都有一個或數個轉折,在這些轉折中,他們就凸顯出來了。他們也可能是生了一場很重的病,或者事業上遇見倒閉這樣的大挫敗,但是他們熬過這一關,他們的思維方式也開始轉變,因為他們發現自己是可以去改變或轉變自己的命運的。可以說,每通過一個困難的關卡,他們內在的力量都更增強,也反過來讓他們能常常化險為夷,甚至變成好機會。
接受改變是一種機會而不是風險
《財經時報》:你們談了很多幸運者的特質,但究竟幸運在一個人或一家企業發生的關鍵是什么?
費爾南多:幸運常常來自一個環境的改變或創造。但要能有環境的改變,你自己要首先能夠接受改變是一種機會而不是風險。
如果一個人心里深層并不認為自己可以創造新的事情,他們通常也不可能創造幸運的環境。另一個關鍵是,你不愛自己,就不可能有幸運。因為如果你不愛自己,你無法信賴自己;無法信賴自己,你就無法信任別人。
我們看到這些幸運兒,對自己、對別人通常都有非常正面的態度;他們不會想要控制一切,這是不可能的,但他們信賴自己,認為這部分是可以控制的。他們把人視為一個主體,而不是幫助他來達到目的的工具。我們訪談中發現一家公司的老板或主管,能不能有長遠的成功,關鍵通常在于他們愛不愛自己、愛不愛別人。常把人看成是一種工具的人不會長遠擁有幸運。
亞歷克斯:不過,熱愛生命是需要練習的。你要擁有幸運,需要有意識督促自己去愛、去尊重自己和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