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企業融資有內在法則 政府介入勿成常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1日 02:12 第一財經日報 | |||||||||
易憲容 最近,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出席“中小企業融資國際研討會”會上指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意味著銀行要大幅度提高貸款利率。從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成功經驗來看,存貸款利差至少在10個百分點以上,商業銀行才能夠覆蓋成本和風險。這意味著貸款利率在15%左右甚至更高。而央行副行長吳曉靈也指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一般給出18%~19%的利率,最
無論是從中國的情況來看還是從國外的情況來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是不可否定的。比如,據2003年的數據,我國的中小企業占到99%,解決了75%的就業,貢獻了70%的新增工業產值,55%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60%的出口額,卻僅占銀行貸款問題的32%。因此,歷年來,我們一直在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尋找不同的途徑。但實際上,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最主要的是應該從市場融資法則及中小企業的特性來理解,否則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或是無解可求,或導致更多的問題。 政府介入不能成為常態 一般來說,在一個發達的市場中,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企業融資有它自身的內在法則,它為什么要融資?如何融資?融資多少?什么時候融資?這完全是企業自身的事情,企業可能通過市場機制來決定。在市場機制下,透過市場資金的供求關系將資金分配到最有生產力的企業中去。這樣,資金的使用效率就會提高,社會經濟才能發展。只有在市場機制失靈的情況下,即相當重要且具備經濟外部性生產活動無法透過金融體系獲得資金時,政府才可介入協助。而且,這種介入往往是偶爾或階段性的,決不能成為常態。 可是,在國內的金融市場中,情況并非如此。或是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管制過多,讓大量的金融資源輕易流入了政府所控制的企業,流入了政府相聯的行業與企業。因此,目前國內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改革,僅是金融市場方式的技術性調整與改革還不夠,而應該從改變政府對金融市場的控制方式和改善市場的環境與市場的運作效率入手,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從尊重企業融資的內在法則入手。 不同發展階段需要不同的融資市場 在一個社會中,企業生產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企業生產效率與活力又決定該社會經濟繁榮之程度。而企業進行生產活動,從籌劃、開工、投入生產、擴大規模及企業成熟或轉型,每一個階段都需要融資,金融市場體系則是為企業的每一階段融資而設的。如果這種金融體系健全,那么有活力的企業在各生產階段就能夠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融資,從而使企業的生產得以進行。 在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由于企業的財務狀況、生產能力、信用水平、社會認可的程度等不同,需要不同的金融市場來幫助企業融集資金。如在企業剛發展階段,既要有企業的注冊資金,又要有企業產品開發以及初步營銷的資金。在這個階段,企業研究發展的支出比重極大,工廠的興建也以生產新開發產品為主,風險極高,難以通過商業銀行以貸款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資金。因此,股東資金成了企業資金最主要的來源。特別是風險極高的高科技企業,情況更是如此,風險投資基金就是由此而來。 在企業進入生產及大規模擴張階段,需要有擴展資金,需要因為應收賬款、產品庫存增加所占用的流動資金,并提供銷售大量增加后,大幅擴大生產規模所需要的資金。至于一些周轉性營運資金,是屬于短期資金需求,可能透過一般商業銀行貸款獲得。只要這家企業穩健成長,企業透過銀行的間接融資獲得投資資金及周轉性資金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如果企業發展成熟,企業的規模又在擴大,那么企業融資除了從銀行的間接融資獲得資金外,還可以通過證券市場直接籌集到所需要的長短期資金。如果一家企業開始衰退需要轉型,它是需要資金維持生存下來并尋求新的投資機會。 從以上可以看到,在企業發展初期所需投入的資金,回收期長、風險度大、報酬率也高。而在企業成熟后所需投入的資金,其回收期短、風險會較低、報酬率也會較低。金融市場的資金,就是根據投資者各自不同的偏好,以不同的金融產品與融資方式,融集到企業不同的生產階段,并讓社會金融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與整個社會金融資源的效率。 使用高利貸不如落實制度安排 從企業的融資方式來源來看,企業融資可以分為資本市場融資與銀行體系融資。在金融工具多元化以及法制較為完備的情況下,透過資本市場的價格體系,融資者與投資者容易取得共識,對于銀行因為不確定性高而不敢給予貸款的新興企業來說,在這個市場容易取得它所需要的資金。在銀行關系體系下,銀行貸款將類似企業內部融資,容易造成過度投資,而對于表現不佳的企業投資計劃也容易被終止及撤回資金。這就是企業融資的內在法則。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由于它先天上的缺陷,如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產品質量和市場不穩定以及相應的金融體系發展滯后,金融市場合約化程度低,中小企業在資金的信貸市場往往成為競爭的弱者,它們無法從正式的金融部門獲得所需要的資金。因此,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方面應該從市場的角度來調整中小企業與銀行的關系,如建立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改變銀行的風險定價機制。但是并不是媒體所理解的中小企業融資就是要搞所謂高利貸。因為,這樣做一則會把好的中小企業排擠出信貸融資市場,讓整個信貸市場騙子泛濫,二則高利貸必然導致中小企業融資的惡性循環,越是不好的企業,其融資成本越高,它越是很難發展。 另一方面,政府要通過制度安排的方式來改變目前國內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如金融組織的重建、金融法規的創立與修訂及對中小企業輔導等方式來完成。正如劉明康所指出的,銀監會將在法律法規、監管方式、銀行準入管理、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工具、鼓勵創新等方面來制訂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現在最大問題是在市場與政府之間找一個好的平衡點,而不是用所謂的高利貸把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完全推向市場一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