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再評海爾變形記 三次變形曲線MBO取得成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8日 05:42 每日經濟新聞 | |||||||||
馮桔 NBD上海報道 昨天,面對復旦大學總裁高級研修班的學員,郎咸平再次拿出海爾曲線MBO的案例進行講解,對“海爾變形記”給出了一些精要的點評。 第一次變形
1997年海爾內部持股會浮出水面,2000年內部持股會成立海爾投資。 郎氏點評:為什么在2000年要成立海爾投資,籌備海爾中建?答案在于2000年三條法令出臺,職工內部持股會不具有法人地位,不能成為上市公司股東。 通過海爾投資,海爾內部持股會可以將賬面收益轉變成資本用于再投資。2004年4月上旬,媒體報道海爾集團將把其洗衣機業務,以及持有的飛馬通訊(青島)有限公司35.5%的股權注入海爾中建(1169,HK)的消息。當時市場主要觀點是,這將極大地提高海爾的融資能力,促進海爾國際化的進程。 郎氏點評:這些都不是海爾管理層真正目的,偉大的企業家總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處心積慮。 海爾持股會通過海爾投資,擁有海爾零部件采購和商標所有權,這兩項內部交易獲利高達34個億。 郎氏點評:海爾商標不歸海爾集團,反而歸海爾投資所有,這是典型的“股東、保姆、職工”角色不分。 第二次變形 2001年,青島海爾利用增發募集資金和部分自有資金共計20億元,向海爾投資溢價收購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公司74.45%股份產生的股權投資差額,20億元一次性轉讓給海爾投資。海爾投資手中有了運作的“第一桶金”。 郎氏點評:這樣的交易顯而易見等于給海爾投資“送錢”。不知海爾內部持股會成員與海爾集團董事會成員是否相同,如果相同,這筆交易就是違法。 海爾金融資產擴張幾乎都是以海爾投資的名義來進行,如控股長江證券、設立海爾紐約人壽;加上非金融資產擴張,海爾投資旗下的公司可查證的就已經達到12家,總資產(包括海爾品牌)已經超過650億元。 郎氏點評:大部分的經營活動由海爾集團轉移到海爾投資,職工持股會幾乎已經控制了所有的海爾。 第三次變形 海爾投資進行了一系列資本運作。海爾集團計劃將海爾的洗衣機業務及海爾投資所持的35.5%的飛馬青島的股份注入到海爾中建。如果成功,海爾投資將最終成為海爾中建最大控股股東。 根據海爾中建的年報,海爾集團的全部白色家電業務有可能歸海爾中建,并且海爾中建將更名為海爾電器集團。在海爾中建完成了對海爾集團的大部分優質資產的收購后,海爾集團完成集體上市,海爾投資就將成為海爾集團最終控股股東。海爾持股會,成為了海爾集團真正的主人。而到了這里,持股會曲線MBO取得成功! 郎氏點評:MBO的資金無一例外都來自國有企業內部自己的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