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財經》2005 > 正文
 

喬治·凱南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4日 15:58 和訊網-《財經》雜志

  美國外交家、歷史學家,2005年3月17日于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去世,享年101歲。

  □ 郭玉潔/文

  盡管他的著作多達17本,其中兩本獲得普利策獎,但在世人看來,喬治凱南最著名的還是一封電報。

  那是1946年,美國國務院詢問駐蘇聯大使館如何對付蘇聯。官員們沒有料到,最終會收到一封長篇累牘的電報。那一天,電報機的“答答”聲延續了很久。

  電報是喬治凱南發出的——時任大使哈里曼回國,凱南代為主管!斑@個機會微不足道!彼髞砘貞浾f,“但是,詢問背后的含義絕不可忽視!眲P南把電報分為五個部分,以使“每一部分都是獨立的,而且看起來不會長得離譜。”報告總共約有8000字,史稱“長電報”。

  電報對二戰之后的蘇聯政治進行了詳盡分析,并提出了許多應對克里姆林宮的原則。凱南提出,由于傳統的不安全感,蘇聯的對外政策具有擴張性;當政者不愿與西方世界接觸,以免國民了解真相;斯大林相信,與西方之間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這封也許是美國外交史上最重要的電報,在華盛頓被廣泛傳閱,十分轟動。隨即,凱南被調回美國,任國務院政策計劃室主任。1947年,他以“X”之名,在《外交季刊》發表了《蘇聯行為探源》。這篇文章可被視為“長電報”的續篇。文中建議“美國對蘇聯政策的主要特征,必須是對蘇聯的擴張傾向加以長期的、耐心而堅定的、警惕的遏制”。

  這是他第一次提出“遏制”的概念。當時美蘇關系惡化,美國在尋求新的對蘇戰略考量。凱南的學說適逢其時,激發了政府的靈感,“遏制”旋即成為“冷戰”的核心詞匯,也是20世紀國際關系最重要的詞匯之一。

  在這篇文章中,凱南沒有對“遏制”進行嚴格的界定,因此這個詞一度被誤解為“軍事遏制”。后來,他澄清說,自己從未想過蘇聯對美國有動武的跡象,“遏制”應為“政治遏制”,即采用政治、外交的手段,而非“軍事遏制”。

  但是,當時國際環境風云突變,不容緩和。1946年,丘吉爾發表了“鐵幕”演說。隨著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先后建立,“遏制”政策作為軍事戰略的輪廓,已經被牢牢固定。

  對于這一重大的誤解和誤用,凱南傾其后半生進行澄清和修正。在“X文章”發表35年后,有雜志試圖采訪凱南,他提出書面作答,因為“口頭表達不夠嚴謹”。截稿期將近,凱南還在斟酌每一個標點和詞匯,他不想被“再次誤解”。

  在國務院任職期間,凱南曾參與制定“馬歇爾計劃”,一度聲名顯赫;但在“遏制”這一核心概念上與政策制定者存在重大分歧,注定了凱南的“歧見者”身份。他反對成立北約,倡議美、蘇撤軍,建立統一、中立的德國。這使得凱南在國務院很快不受歡迎。

  1950年,凱南辭職。1952年,艾森豪威爾總統任命他為駐蘇聯大使。但這次莫斯科之行很不順利,凱南處于蘇聯情報人員的嚴密監視之下,無法接觸普通市民。他抱怨說,這和納粹德國堪有一比。蘇聯旋即宣布他為“不受歡迎人士”。于是,在任職五個月后,凱南回到了美國。1953年,他正式離開政府,在普林斯頓大學找到了家園,也成為美國政府堅定的批評者。

  仕途折戟,有人認為這是他雖然了解蘇聯,卻不甚了解美國,因此在政策制定上不切實際。但是,忠于自己的觀念,這也是凱南的性格使然。他更像一位學者,而不是政治家。

  凱南出生于1904年,兩個月后母親就去世了。從早年開始,他就生活在孤獨之中,養成了孤僻、敏感而嚴肅的性格。凱南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學習歷史,對歐洲外交史尤感興趣。畢業后進入美國政府,被先后派駐歐洲各國,包括蘇聯,是美國培養的第一批“蘇聯通”。

  凱南被稱為最后一位“舊世界的外交貴族”,他試圖在戰后建立世界新秩序,并在其中為美國定位。在那封著名的“長電報”中,凱南曾說,美國應當為蘇聯建立一個好樣板,使得自由、公正等基本原則時刻體現;解決社會內部問題,就是對莫斯科的外交勝利。

  他沒有在政壇生存所需要的手腕和心機,不會按照華盛頓的需求剪裁自己的思想。因此,盡管凱南經常被歸類為影響華盛頓的“智者”,卻沒有從中獲益。

  離開政府之后,凱南一直保持著批評活力,并從事歷史研究。他文風優雅,分析深入,十分令人信服。他更喜歡把自己看做“寫作者”。凱南曾說,如果可以重來,他更愿意做一個詩人,或者小說家。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喬治·凱南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陳逸飛病逝
英國王儲查爾斯婚禮
個人房貸提前還貸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漫畫版《紅樓夢》
網球大師杯官方站
京城1800個樓盤搜索
中國多性伙伴個案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