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師稱中國經濟會再度過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8日 09:12 中國經濟周刊 | |||||||||
中國經濟在2004年似乎已經進入穩定減速的軌道,但在2005年初卻顯著加速。2005年前兩個月的數字預示著中國工業生產再度升溫,其熾熱程度幾乎接近一年前的水平,這是否預示著中國再現經濟過熱? ★文/摩根斯坦利全球首席經濟師史蒂芬.羅奇
在西方國家看來,中國經濟似乎在經過數年沒有窮盡的增長之后,只有超常規增長才正常。但是不久前,中國2005年1月公布的工業產值數據表明,與上年同期相比僅增長了8.9%;中國進口態勢也是如此,1月份和2月份累計增長率平均僅為8.3%—與2004年全年36%的增幅相比,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除了這些數據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可以對中國經濟加速增長的看法提出質疑:3月5日,溫家寶總理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作的“工作報告”中,強調了繼續堅持減速政策方針的必要性—與一年前首次談到這一問題時相比更是大不一樣。但是,中國經濟增長真的如數據顯示已經放緩了嗎? 西方國家是完全從數量的角度來看中國的經濟增長(注重的是中國的增長率),而在中國人看來,增長問題與其它兩個重要目標(改革和穩定)相比,實際上處于次要位置,如果領導層最終非要在這兩個目標中選擇一個,那么穩定始終是壓倒一切的。也就是說中國越來越注意從質量的角度來看待增長目標,質量不僅關系到收入差距,而且還關系到安全體系(即養老金和社會保障改革)、基礎設施、醫療保健及疾病預防、工人安全和環境保護等問題。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經濟過熱所造成的緊張和壓力對穩定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去年,越來越多的瓶頸問題和工業原料價格的猛漲,使中國經濟陷入了危險境地;今年,能源價格進一步攀升對經濟造成了沖擊。于是,過度增長對原料的需求與壓倒一切的穩定問題出現了矛盾。除了要控制實際經濟增長之外,金融體系也面臨著新的與貨幣相關的壓力:以美元計值的外匯儲備比重過大成了越來越讓人不安的問題。 這些理由讓我一度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已經放緩,但是,與以上的表象相反,根據中國官方剛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工業生產增長在2005年最初兩個月出現的是驚人的再加速勢頭。2005年1-2月份的工業產值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長了16.9%。這與1月份公布的工業產值增長8.9%相距甚遠—原來這個數字是按日平均計算的,旨在剔除假期廠房停工的影響,而16.9%的數字表明中國經濟在2005年初實際上是顯著加速。 2004年,增幅之大是溫家寶總理宣布中國經濟過熱的首要依據。為了替經濟降溫,政府出臺了一連串的緊縮調控措施。隨著產值增長慢慢放緩至2004年底的14.4%,減速計劃取得成效。從2005年初公布的進口與零售銷售數據,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內需增長也初步出現放緩的跡象,久候多時的軟著陸似乎已近在眼前。 但是,工業活動的再加速是一個大倒退,各種數據預示中國工業活動再度升溫,其熾熱程度幾乎接近一年前的水平。而且今年的增長絕對不能簡單地與去年的情況相比,因為它是在一年前經濟已經開始過熱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只會讓中國的經濟更加炙熱。 所有這一切都進一步證明中國目前在改革道路上面臨著重要的戰略取舍問題。因此,控制增長的策略,即給仍然過熱的中國經濟降溫應當被視為目前環境下越來越緊迫的目標。這也是溫總理為何在全國人大會議上重申加強宏觀調控力度的重要性的原因。一年前,緊隨總理關注而來的是通過行政手段實施第一波的緊縮調控。而鑒于近期減速步伐放緩,預料將會出臺更多的調控措施。 當然,對中國來說這一戰略也不是沒有風險,如果緊縮過度,經濟增長可能就會出現意外。而如果放松調控,中國又有可能重新落入炙熱湯鍋,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但是對目前中國來說,這種選擇卻無法回避。 (本刊記者朱宇新根據作者演講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