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賣出一個好的國有銀行上市故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7日 09:11 中國經濟時報 | |||||||||
機構投資者把上市過程視為“賣掉一個好故事”,但衡量國有銀行上市成敗,關鍵還是故事的質量與嚴密。特別要強調合理的估值水平與市場競爭能力的實質提高,以及市場對故事的認同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對中銀香港的海外上市應當有一個客觀的評估 巴曙松
近來,國有銀行在重組上市過程中接連出現一些案件,引起了金融界的關注和憂慮。經過較長時期的準備與醞釀,以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為代表的國有銀行已進入上市收尾階段,中國工商銀行也將緊隨其后,成敗與否引人矚目。 在資本市場上,一家公司的業務模式和經營狀況被視為“講一個故事”,上市則被視為“賣掉一個故事”。國有銀行上市是否成功、進展是否順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故事講得是否足夠精彩、足夠動人、同時又足夠嚴密。 說是講故事,其實帶有調侃色彩。因為聽故事的人,不是學童,不是沒有投資知識的市場新手,而是擁有深入分析能力和大量資本話語權的機構投資者,是具有嚴密分析能力的專業機構。 成熟的資本市場所具有的嚴密的信息披露監管制度,不可能允許一家上市公司以講故事的形式來披露信息。即使上市過程被稱為講故事,這個故事也必須嚴密,經得起推敲,經得起事實和市場的檢驗。何況這一次,準備上市的是在中國金融體系中舉足輕重的國有銀行。 參加過中銀香港海外上市艱苦進程的人士對此深有體會,特別是參與過路演的人士,無論他原來的行政級別多高、自認為的市場威望多高,機構投資者看的都是你的故事。故事當然要精彩,但也要嚴密,要有數據分析,有承諾,有違規披露的懲處規范。路演期間,許多高管要讓內部的專業人員和中介機構準備大量的模擬問題進行準備,記憶背誦,使路演成為強化高管的銀行專業知識的培訓過程,也成為其了解投資者的市場偏好和關注點的過程。 許多國內的民營企業,在國內經營時還紅紅火火,到香港上市后,卻經不起嚴格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提高的考驗,最后偃旗息鼓。因為沒上市時,這些民營企業的負責人往往習慣于不透明、不規范的操作,對上市后的市場約束重視不夠,以為只需要講講故事就能夠圈來錢,忘記了這個故事必須要經得起推敲。 因此,對于國有銀行近期案件頻發及其可能產生的市場沖擊,負面影響當然不容忽視,但是對于未來的投資者來說,可能更為關注的是,這是否僅僅是偶然的、個別的事件?是否反映了潛在的制度缺陷?如果有制度缺陷,采取了哪些有效的舉措?效果如何?這些相應的措施,是把一些壞故事逐步改造為好故事的必需步驟。 對國有銀行而言,上市過程受投資者關注的必然是:目前的業績改善是否主要依靠政府的注資?這是否顯示銀行不具備足夠的經營能力和競爭能力?公司治理是否足夠清晰?信息披露是否透明?是否會重演一些內地企業的問題? 是不是完成了上市程序,就能夠算作國有銀行上市成功?就能夠算作內部改革操作者的政績?如果是這樣,那么國有銀行的上市成功應當指日可待。但是,從證券市場運作的規則看,顯然不能這樣看待。 國有銀行上市成功,決不能算作改革成功。因為從國際市場看,哪怕是一家千瘡百孔的“垃圾銀行”,如果要不惜血本推動上市,也是可以完成的。衡量其上市成功的關鍵,應當看其估值水平、以及上市這個改制過程所帶來的金融市場上的現實競爭力,看市場對于其上市故事的認同程度。 以中國銀行為例,作為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之一,其在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品牌與聲望、在特定業務領域的經營優勢等,是在政府的積極支持下,由中行不同年代的千千萬萬員工共同努力形成的,這些因素理應在上市時得到與其市場地位相符的、更高的估值。如果因為連續不斷的案件打擊了投資者信心,使得國有銀行上市時市場估值偏低的話,實際上就是投資者對其經營風險進行估值上的打折,也是對中國銀行歷史品牌的打折。 從這個意義上說,對中銀香港的海外上市也應當有一個客觀的評估。以在香港銀行界的主導性市場地位,以及長期在香港經營所形成的巨大市場影響力,中銀香港本來應當獲得與其市場影響相當的匯豐、渣打等銀行相近的估值水平。但是,由于上市期間出現的紐約分行事件、以及一系列高管事件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中銀香港的估值水平實際只與像東亞銀行等一些二線、三線的、市場份額相對偏小的香港中小銀行的估值水平相當,這表明投資者在對中銀香港定價時打了折扣。而與中銀香港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恒生和匯豐等的估值一直相對較高,并且穩步上揚,這是投資者對優秀銀行愿意付出的溢價。恒生銀行的市盈率就從2003年的16倍上升到2004年的20倍。 因此,盡管我們不能高估黑龍江分行的詐騙案件對中國銀行上市的負面作用,但是該案可能對投資者信心的打擊和可能出現的估值的折扣,則是一個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的現實問題。 反觀中國的銀行市場,許多因素支持銀行上市時獲得一個好的估值,例如巨大的經濟增長前景、龐大的金融服務需求、相對較大的利差水平、非利息收入的巨大提高空間、稅賦成本的下降空間等。因此,出于對國有銀行利益和公眾利益的保護,對國有銀行的上市進程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完善考核與評價機制,僅僅完成上市程序并不能視為上市的成功,充其量只能算作改革的一個程序性操作而已。特別要強調合理的估值水平與市場競爭能力的實質提高。尤其是在銀行內部的上市操作者依然還是行政任命的條件下,可能會出現其他領域的“自我改革”模式中發生的一系列道德風險,因此,更要強化外部監控和信息披露。 盡管機構投資者把上市過程視為“賣掉一個好故事”,但衡量國有銀行上市成敗,關鍵還是故事的質量與嚴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