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正文
 

鄭新立:實現國家安定人民富裕的長遠大計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3日 09:08 中國經濟時報

  編者按: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新年伊始,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中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

  為此,本報約請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界的十位學者就“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議題展開討論,撰寫文章,供讀者參考。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鄭新立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并強調“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民族振興,人民安居樂業、共同富裕的根本大計,必須作為新時期全黨全國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認真落實。

  充分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深遠意義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社會的主體是人,社會和諧說到底是人的和諧。只有實現人的和諧才能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這里既包括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等之間的和諧,也包括各民族、政黨、團體和干群之間的和諧;既包括社會的和諧,也包括每個家庭、單位內部的和諧。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總目標,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團結和睦,共同努力,創建大家的美好生活。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和根本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提出來的。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總體上有了較大提高。但是,不可否認,由于各個地方和企業的情況不同,發展的速度和收入水平出現了一定的差距,這是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原則和經濟發展規律的。特別是在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3000美元這個時期,正是居民收入結構和各種經濟關系發生劇烈變化的時期,如果這些矛盾利用得好,就能夠成為促進發展的強大動力,在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同時,通過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富裕。如果把握不好,出現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就會損害社會的和諧甚至影響到發展。因此,當前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大舉措。

  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我們黨的歷屆領導人有關論述的繼承和發展。毛澤東同志1957年提出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后來又提出要建立一種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紀律又有個人心情舒暢那樣一種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就是希望在大規模急風暴雨式的階級斗爭結束之后,通過說理的、民主的方式協調好人民內部的各種關系,調動全黨和全國人民的積極性,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毛澤東同志的這些重要論斷至今仍然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指導思想。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多次提出,要保持社會的穩定,穩定是大局,沒有全社會的穩定,什么事情也干不了。江澤民同志提出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強調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黨中央把保持改革發展穩定的相互協調和統一作為全黨工作的指導方針,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以德治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為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和協調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強調要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要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十六屆四中全會正是在繼承歷屆領導人的有關論述和黨的重要方針的基礎上,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心所向,黨心所向。“和為貴”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在現實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雙方的對立是必然的,絕對的,關鍵是如何處理好各種矛盾,努力減輕矛盾雙方由于互相對立而產生的負面影響,擴大矛盾雙方的統一性,通過矛盾雙方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求得矛盾的解決,使事物能夠在新的基礎上獲得發展。中國共產黨就是在不斷地分析、解決各個時期面臨的新的矛盾中發展壯大起來的。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我們妥善處理好各種新的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的偉大歷史使命。我們要充分認識、深入理解中央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深遠意義,并落實到各項工作當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建立促進共同富裕的經濟基礎

  調整收入分配結構、避免收入的過分懸殊,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先富起來,真正體現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物質利益原則,這是加快社會主義建設的動力源泉。在經濟快速發展階段,收入差距的適當擴大是克服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的需要,是充分激發勞動者積極性的客觀要求,也是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的必然結果。但是,這種收入差距的擴大要限定在合理的范圍內,超出了社會承受能力,其負面影響將會大于其正面的作用。當前必須把握好收入分配中效率和公正的關系,努力在初次分配中體現效率,在再分配中注重公正。在目前體現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數較高的情況下,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應當更加注重社會公平。鼓勵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基本的要求。

  要加快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養老保險的覆蓋面要逐步擴大,首先應該使城鎮的所有從業人員都能夠參與到養老保險的范圍中來。要根據條件,逐步擴大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層次,努力為“銀色浪潮”的到來做好各種準備。同時要積極擴大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當前,醫療保險的改革明顯滯后,許多人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貧,醫療資源的配置嚴重不合理:一方面是城市特別是大城市醫療資源過度集中,能力富余;一方面是廣大農村缺醫少藥。必須加快醫療衛生制度的改革,努力提高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大力發展農村新型醫療合作制度,解決數億農村人口看病難的問題。繼續完善城鎮三條社會保障線,真正做到人人無饑寒。進一步擴大農村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書本費和部分住宿費用的覆蓋范圍。完善大學生助學貸款制度。除了政府要增加教育的投入以外,要鼓勵社會各方面增加教育的投入,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水平。發展各種社會救助和慈善事業,努力健全社會安全網。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保障。

  繼續擴大就業和再就業是增加居民收入的根本途徑。要通過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鼓勵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等措施,增加城鎮就業崗位。由于受各種政策因素的影響,我國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明顯偏低,這是造成當前就業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要研究加快第三產業特別是金融、保險、法律、咨詢、會計、審計等新興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鼓勵發展社區服務,鼓勵發展中小企業和私營個體經濟。政府對弱勢群體要給予就業的扶持,包括由政府購買就業崗位提供給就業困難的群體,推廣“4050工程”,逐步做到由各級政府免費提供就業培訓和服務。要把降低失業率、提高就業率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擴大社會主義民主

  要努力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民主制度。發揮各級人大作為權力機構的重要作用,履行好對政府的監督職能。發揮各級政協的參政議政作用,集中各方面智慧,為改革發展獻計獻策。各級政府要建立科學的、民主的決策制度。重大問題的決策,特別是關系廣大人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規的出臺,必須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廣開言路,允許人講話。提高政府決策的群眾參與度,使決策的形成過程成為發揚民主、集中民智的過程。要完善共產黨內的各項民主制度。按照《黨章》的要求,在各級黨組織內健全民主集中制。通過黨內的民主,影響和帶動全社會的民主,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制度保障。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道德和文化建設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良好的傳統道德,如尊師愛生、尊老敬賢、孝敬父母、關愛子女;在商業往來上誠實守信,講究職業道德;在社會上提倡救弱扶貧、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等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建立在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的基礎之上。道德教育要從小抓起,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都應開設道德課程,組織有關專家編寫樹立社會主義道德的各類教材。通過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在全社會形成弘揚社會主義道德的強大輿論力量,形成講道德光榮、不講道德可恥的社會風氣,建立道德的獎懲機制。要從家庭做起,使每一個家庭都成為養成優良道德的第一所學校,使家庭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單元。

  要建立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化。通過各類文化活動,對社會道德的形成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發展和繁榮文學、電視、電影、報紙、出版、戲劇、信息網絡等豐富多彩的文化事業。通過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努力做到寓教于樂,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濃厚的氛圍。

  充分發揮各級黨政組織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主導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于各級黨政領導要高度重視,正確引導,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及時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要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建設好各級黨的組織,充分發揮黨的各級組織在保持社會穩定、協調社會各方面利益關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模范作用。多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哪個地方基層黨組織比較健全,黨支部有戰斗力,能夠成為領導本地區、本單位各項工作的核心,那個地方和單位就能保持團結穩定的局面;哪個地方矛盾比較多,特別是出現一些群體性事件,往往是由于那里的黨組織比較渙散,干部和黨員不能發揮骨干和先鋒作用。所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是要搞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真正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本地、本單位的和諧穩定作為黨組織的重要任務。要制定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各種政策。對在改革中涉及到各種利益關系的調整,都應制定相關的、周全的各項措施,妥善處理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重視和維護群眾最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制定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形成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和機制。當前,要更多地關注和支持農村的發展,加快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更多地關注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逐步縮小地區發展的差距;更多地支持和重視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加快科技進步,發展教育事業,克服社會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的局面。

  和諧可以安邦,和諧方能興國,人心齊,泰山移。全國13億人口和諧相處,緊密團結,任何困難都能克服,任何敵對勢力都不可能動搖。讓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早日建成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共同締造富裕、健康、美好的未來。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鄭新立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