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香港股市承擔著內地經濟晴雨表的功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7日 11:13 中華工商時報 |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近年,內地股票市場基本不能準確反映內地經濟增長的實況,反而香港股市可充分反映其狀況。從某種意義上說,香港股市承擔著內地經濟晴雨表的功能。 巴曙松表示,香港投資市場作為內地經濟增長的晴雨表,是由其投資和法制結構決定的。香港投資市場是一個有機的投資系統、一個國際化程度極高的系統。香港和內地的投資
巴曙松說,華爾街現在流行一個詞“中國價格”,其定義為同樣的產品質量,最低的價格。他說,現在對任何商品的談判,雙方都關心價格是否“中國價格”,這大幅提高了內地制造業的競爭力。他認為,只有“中國價格”不足夠,必須與香港的資本結合起來,才能促成內地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越來越多的內地大型民營企業到港上市,巴曙松認為,這必會衍生大量問題。兩地必須正視和采取適當方法去解決:第一,要加強兩地監管機構的協調,雙方要定期互通資料,保持溝通;第二,民營企業對中介機構,例如投資銀行和會計師等的選擇要謹慎,要小心選擇素質高的中介機構,不要只以收費來選擇;第三,觀念上調整,不能只把香港資本市場作為集資的對象,更要作為投資回報的地方和鑒別的市場,對公司的經營業績、投資動態進行評估。 巴曙松又稱,相對內地的投資市場,香港資本市場具有很多優勢,是一個既有效率又有深度的市場,沒有重大的制度缺陷。但他坦言,香港的投資市場亦有其幼稚性和不成熟性。他舉例說,若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營企業出現了問題,所有民營企業的股票都會下跌,這表明了香港市場不能準確評價不同企業的表現。
|